第十二章 焚天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幕落下,长安笼罩在璀璨的灯火之中。  

这时候的大唐长安,乃是世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上元夜,乃是当世最盛况空前的节庆日。  

沿街无数形态各异的花灯招展,远望如天际的繁星坠入人间。  

无数的灯火,星光连成一片。  

长安东西两市,各坊各街,无数大唐百姓从家中走出来,参加到这节日的欢庆里,游人接踵磨肩,络绎不绝。  

赏花灯、行酒令、胡旋舞、猜灯迷、各种杂耍表演、戏曲百家以及临街的各种小摊小铺子,穷尽人们想像力的极限。  

任何外族人,无论是来自西域的波斯、大食、草原上的突厥人。  

又或者是来自东海的倭国,北方的高句丽,新罗、百济,南方的百越,诸土蛮。  

还有那西海众生番。  

所有异族人,无不被眼前见到的繁华所震惊。  

这便是盛唐。  

包罗四海,揽尽天下珍奇。  

花萼楼上。  

天子李治站在楼中,凭栏远望。  

这里是皇宫内极佳的视角,可以清晰的看到沿着朱雀大道,一片灯火通明。  

在夜幕之下,地上的星灯,与天上的星辰遥相呼应。  

加上带着酥醉之意的春风吹来,拂在他的面上,真有一种令他熏然欲醉的感觉。  

在李治身旁,武媚娘两手抱着呀呀学语的安定公主,长子李弘也在身边,双手抱着楼上围栏,踮着脚好奇的往远处灯光眺望。  

“吉时到,掌灯。”  

随着司礼的内侍一声喊,宫中千万盏花灯被依次点亮。  

霎时,仿佛整个花萼楼,置身在一片灯海中。  

站在李治身后不远处的百官,不由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时不时的有几声惊叹自百官中发出。  

“今年的灯比往年还要好看,这光亮,怎么好似强了不少,是老夫的错觉吗?”  

“据说今年的灯,用了西市鲸油灯坊提供的灯油,遇风不熄,而且比原来的油灯更加明亮。”  

“原来如此,听说好像用鲸油做的长明之灯,可以经年不熄。”  

“呸呸,大好日子,说什么长明灯,晦气。”  

“咳,是老夫失言了。”  

李治低头弯腰,将瘦小的李弘抱起来,指着远处的灯火向他道:“弘儿你看,上元夜的灯火美吗?”  

“美!”小郎君话还说不太利索,只从嘴里说出一个简单的字节。  

“呵呵。”  

李治一手抱着他,爱怜的抚了抚他的脑袋。  

“朕为你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以后,你要管理的是前所未有的强盛帝国。”  

说这句话时,李治的声音很小,小得几乎令人听不清。  

然而语气里的自信,却异常坚定。  

站在李治身边的武媚娘眼神微有些异样,向李治深深看了一眼,嘴角微微翘起,一丝幸福感,从她的笑容里满溢出来。  

无论幼年吃过多少苦头,被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还有那些凶恶的亲戚如何欺凌,打压,羞辱。  

此刻,她坚信自己终究找到了归宿。  

稍远处一些,一名年老的内侍耳朵微动了两下,将头垂得更低了。  

“给百官赐宴。”李治转头向身边的内侍道。  

内侍挺起胸膛,运足中气,大声喝道:“陛下有令,上元夜,普天同庆,百官赐宴。”  

守在两旁的千牛备身,以及更远处的金吾卫,一个个吐气扬声,将天子的话,一声声的传递出去。  

片刻之后,宫女内侍门开始流水将热腾腾的酒菜端上来。  

整个花萼楼,充满了食物的香气。  

百官都是早早便来了,许多人早已饥肠辘辘,此时闻到食物的香气,不由食指大动,一个个暗自吞咽口水。  

李治的目光,落到人群中,那个相貌威严,身材高大的老人身上。  

长孙无忌。  

今日上元夜的庆贺越成功,就越显示李治做为君王的威仪。  

长孙无忌,终究是老了。  

未来,权力必将回到天子手中。  

李治想到此处,手下不由暗暗握紧。  

怀里的小人儿,李弘下意识扭动起身子,嘴里雪雪喊疼。  

李治忙松口手,又替他揉了揉:“弘儿乖,一会父皇带你吃好吃的,你喜欢吃晶糖元子吗?还是喜欢吃交子?雪糯花酥?花生饴糖?”  

“陛下,莫要给弘儿吃太多甜嘴儿。”  

武媚娘在一旁忍俊不禁。  

一切都很美好。  

盛唐长安的繁华,让每一位大唐子民都能亲身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片国土。  

然而…  

“太阳升到天中,便会盛极而落。”  

长安城上,一名僧人远眺着这一切,双手合什,声音里带着一丝讥讽:“眼前的繁华,又能有多久?”  

他的手轻轻一伸,抓住一片被风吹过身侧的花瓣。  

僧人盯着自己手中的花瓣,像是盯着一个盛放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  

花瓣鲜红欲滴,随着他手指轻轻一颤。  

花瓣随着春风飘荡飞起,在夜空中,突兀的化作一团火焰,遂然坠落。  

永徽六年,上元夜。  

长安大火。  

花萼楼上,李治手里的酒杯跌落在地,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赤色的火焰,从宫中各处蹿起。  

就连花萼楼下,也是烈焰升腾。  

滚滚浓烟直冲上天,黑色的烟雾卷起,如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