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重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是苏大为第二次进入大理寺。  

跟在李思文身后,沿着路经行进,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大理寺正堂。  

“金法敏是谁?”  

苏大为忍不住,询问身边的人。  

那是李思文的随行扈从,他偷偷看了李思文一眼,然后低声道:“新罗使团的正使。”  

苏大为顿时恍然大悟。  

怪不得这名字听上去有点耳熟,安文生曾和他提过。  

不过,在苏大为看来,他不太可能和那个层次的人接触,所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待会儿进去之后,不要乱说话,听我吩咐。”  

大理寺大堂外,李思文停下脚步。  

他回头看了苏大为一眼,低声叮嘱了一句,也不管苏大为是否听懂了,就迈步往里走。  

苏大为三人,忙跟随其后,走进大理寺大堂。  

大堂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大理寺卿段宝玄也出现在大堂之上,在他上首,端坐一个身穿华服,年纪大约在三十上下的壮年男子。  

而段宝玄下首,依次坐着两人。  

李思文走进大堂之后,与段宝玄和那壮年男子行礼,而后又朝另外两人一揖。  

“见过侯寺正,袁寺丞。”  

两人忙起身来,朝李思文欠身还礼。  

李思文是大理寺主簿,论品秩,在寺正和寺丞之下。  

这两人之所以还礼,怕更多还是因为李思文的老子,李勣。  

“思文,你来的正好,刚才金正使言,杀害金德秀的凶手已经抓到,故前来销案。”  

“什么?”  

李思文一愣,立刻看向那壮年男子。  

那男子站起身来,操着一口听上去略显别扭的官话道:“小使已经查明,金德秀之死,是因为与使团成员崔玄义吃醉酒后发生了口角,双方在争执之中不慎被害。”  

“那崔玄义呢?”  

“崔玄义失手杀死金德秀之后,一直心存愧疚。  

昨日,他找到小使,说明了情况。回屋之后,就自尽身亡,还留下了一封认罪书。”  

“思文,认罪书在这里。”  

侯寺正起身,递给李思文一封书信。  

李思文打开了,一目十行扫了两眼之后,扭头看向段宝玄道:“段公以为当如何?”  

“本以为金德秀是被宵小所害,不想却是使团内部纠纷。  

本官以为,既然已经找到了凶手,且凶手也已经伏诛,那么此案就到此为止,如何?”  

段宝玄说着话,看向了侯寺正两人。  

侯寺正显得很随意,点头道:“段公所言极是。”  

段宝玄点点头,又看向了金法敏。  

“使者之意,是撤销此案?”  

“正是。”金法敏正色道:“为下邦小国之事,令上邦费心许多,小使心存愧疚。此小使御下不利,方发生了这种事情,实在是惭愧之至。小使回去后,会上表天子,恳请原谅。这个案子,就此结束,小使回去之后,一定会对属下严加约束。”  

“慢着!”  

就在段宝玄准备开口说话之际,忽听李思文开口。  

他上前一步,沉声道:“这信中言辞含糊,甚至没有说明,他是在何处杀害了金德秀。  

段公,下官以为,此案还有诸多疑点,不宜草草结案。”  

“李主簿,此我使团内部之事,实不敢再烦劳上邦贵人。”  

“金正使此言差矣,金德秀是死于长安,死于我大唐治下。若不将此案追查清楚,传扬出去,诸邦定以为我大唐敷衍了事。段公,下官恳请,继续追查金德秀被杀一案。”  

李思文才没有理会金法敏的反对,大声说道。  

段宝玄眉心一蹙,有些不快道:“思文,既然金正使不愿再追究,此案还是到此为止吧。”  

“那怎可以?”  

李思文立刻怼了回去,“律法森严,若不查清楚,岂不是愧对朝廷?”  

“放肆!”  

段宝玄有点怒了,他啪啪啪拍击桌案,厉声道:“李思文,你也忒张狂了。  

是不是本官结案,就是愧对朝廷?是不是本官不追究,那就是玩忽职守?这大理寺,只你一个李思文公正廉明?金德秀非我大唐子民,虽死于长安,但其上官已通报鸿胪寺,恳请结案。如今,凶手,动机都已清楚,又有哪里不清楚,不明白?”  

“是啊李主簿,段公所言甚是。”  

侯寺正和袁寺丞两人见状,忙上前劝说。  

李思文也来了倔脾气,他上前一步想要争辩。哪知道,段宝玄却站起身,沉声道:“好了,就这样吧。此案到此结束,侯寺正写好案情,然后转交鸿胪寺即可。  

金正使,本官有些疲乏,就不奉陪了。”  

说完,段宝玄甩袖,负手离去。  

金法敏则连连向其他人道歉,态度显得极为谦卑。  

李思文站在大堂上,突然一跺脚,转身就大步流星往外走。  

苏大为还有点懵,不过见李思文走了,连忙跟着那两个扈从,匆匆走出了大堂。  

“李主簿…”  

“先别说话。”  

李思文沉声道,在前面走着。  

走到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示意苏大为几人跟在他的身后,钻进了旁边一个院子。  

“李…”  

“嘘!”  

李思文忙做手势,示意苏大为不要出声。  

他站在院墙下,片刻后,就听脚步声响起。  

侯寺正和袁寺丞陪着金法敏从小院门口走过去,沿着小径直奔大理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