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来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没有理由。”  

特罗克:“这是另一支队伍要搞清楚的事,我也还在寻找原因,但我们绝不能让这变成现实,如果他们握手言和,那nato存在意义是什么?  

假如阿美主动放松技术管制,那就是整个欧洲的灾难!”  

特罗克想起了面见首相时对方的震惊和焦急,几乎是要忍不住飞到约翰面前揪着对方的衣领质问为什么。  

带嘤完全不能理解这样带头逆反的行为,性质等同于帮派大哥突然反水变卧底,那小弟们是什么?  

假如世界上最强大的高新技术、学术集散地和最强大的工业国放下隔阂,那其他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假如他们的矛不再对准彼此,那又会对着谁?  

首相和女王几乎都在彻夜未眠地考虑这个问题,根本无法想象这种事成为现实会有多恐怖。  

这种恐怖的情绪也被特罗克带给了康纳,后者同样深感害怕,但突然身体一颤,用惊喜的声音说道:  

“不,有人比我们更紧张!露西亚好像也一无所知,他们才是最怕的人!  

哈哈哈,没错,他们也在打探消息!”  

“世界紧张度50”  

林炬点击鼠标右键,然后卸载,移除了才玩十几分钟的“钢铁雄心4”。  

被钟成强制关在航发委工作的这些天,他甚至开始摸鱼打游戏,像“钢丝”这种随时可暂停的战略游戏就相当合适。  

不过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经过了痛苦的新手教程,他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成为一个指挥家有多困难。  

别说指挥一个国家,即使几千人的后勤和管理就足以牵扯全部精力,运输大队长营长级别的指挥能力还真不算太差。  

“林总!”  

办公室门外传来声音,林炬熟练退出桌面,然后认真地注视着屏幕上打开的文件,闷声说道:  

“请进!”  

进来的秘书疑惑地看着空调房里狂转风扇的机箱,然后才汇报道:  

“林总,这是上面刚刚提出的文件,要求征集意见。”  

这段时间上面的变化只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文明危机以及太空战争的作用下,各种文件和改革像雨后春笋一样密集地冒了出来,无数空缺等待完善,不时就会补上某个忽视的漏洞。  

但即使这样也只是暂时糊墙而已,只是提前为未来做一点准备,到时候肯定还需要变革。  

“关于扩大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以及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的有关意见征集意见书?”  

林炬飞快地阅读下来,发现还和自己有关。  

目前当世的主流看法是,自动化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失业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来临,大规模取代人类造成事业的风险是不能忽视的。  

然而太空危机却又产生了新的变数:  

在以前,工作岗位是数量是一定的,如果不能及时创造新岗位,就避免不了失业。  

而现在经济增长已经趋于放缓,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不过在太空危机的背景下,又完全是另一种情况:  

太空建设能够催生海量的工作岗位,需要不计其数的资源,将产生人力缺口而不是富余。  

造一辆自行车,需要一个钢管厂,需要一个螺丝厂,还需要一个电镀厂,这就能够生产一辆不错的自行车。  

造一辆汽车,需要一家钢铁厂生产车体,需要一家专门的螺丝、垫片供应商,需要一家电气设备制造厂,需要一家仪表厂,需要一家轮胎厂,还需要单独生产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程度一下子就上升起来了。  

如果是造船,那不仅需要更多种类的工厂,所需规模也更大,需要的人数也更多,供应链范围将涉及数百万人参与。  

如果要造一支太空舰队,建造数座太空港口,筹备太空大战所需的物资,又要多少人?  

直接从业者至少数十万,服务这个体系的人将会高达几千万人,几乎涵盖所有家庭。  

虽然这是至少十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不过早做准备是万万没错的。  

技术行业对于高知识人才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在未来培训一个人去做太空工程师肯定比去流水线打螺丝创造的价值更多。  

现在林炬拿到的只是一份很粗糙的提议,专门强调了新安建设的无人化工厂以及筹划中的无人网约车计划,将其作为观察人工智能深入生活的样板。  

阅读完文件以后,林炬沉默了一会儿敲着桌子,对着秘书说道:  

“去让小王(新远的秘书)过来,我找他问些事。”  

9月23日,在外界巨大的关注与舆论风潮中,首批“华美自由贸易访问团”飞抵京城,受到了国内正式以及多个企业的热烈欢迎。  

莱特利公司的代表当晚就离开了京城,坐上新远的c810抵达蓉城。  

叶长思亲自出马,与莱特利公司的代表组织了一场多方谈判。  

严格来讲,这次合作与新远关系不大,主要是进行牵头,将会有三家国内公司(民企)与莱特利机械对接,获得对方不少技术授权以及精密加工设备技术转让。  

地点是在蓉城郊区的某度假村,连上翻译到场的就有几十人,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在把视线集中到叶长思身上。  

“这些技术参数的伺服电机、机械臂关节、材料专利,我们都要。”  

叶长思在对方提供的技术目录上补了一些,都是些较为先进的产品,但并非顶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