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暴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着空气劈斩起来。  

“借口大魏草创,前朝的官,有罪的杀掉抄家,无罪但无能的也撤掉,不瞒王翁,新朝时长安城领俸禄的大小官吏近万人,如今被我裁至只有千余。若还是以五铢钱计,支出俸禄减少何止十万万!”  

汉、新的关系、人脉,与大魏有何干系?裁撤的人,该当兵当兵,该做民做民,第五伦以工代赈修复关中水利,急需劳动力。  

“兵卒亦然,猪突豨勇虽脱胎于新军,但却由我改造过,昔日种种弊病虽仍有残余,但毕竟开创没几年,将帅皆起于行伍,不敢说天下强军,但对付新军、绿林、赤眉足矣。”  

最关键的是土地,第五伦寻找各种借口,利用改朝换代的乱世,收缴了一大批豪强田土,扩大了财源,王莽西入长安时已在渭水两岸见到。  

言罢,第五伦嗟叹:“可惜,没人能如此写。”  

“不然,纵其他考试皆交了白卷,就凭此文,也足以定个甲榜第一!”  

却又看向王莽:“王翁,我这文章答卷,写得如何?”  

王莽下意识地还是骂:“小儿曹,狂…狂悖。”  

但心里却不得不承认,第五伦看得真是明明白白,自己没看错他,却又用错了他第五伦连禅让都不屑,更别说救亡了。  

王莽也问出了自己的问题:“第五伦,汝究竟是在何时,生出了效仿汤武革命之心?”  

是奉命入朝,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兵权时。  

是入主魏郡,成为封疆大吏时。  

亦或是初次参军,开赴塞外时?  

不,可能更早。  

王莽恍然:“莫非是扬子云逝世时,汝便已心存恨意?决意覆灭新室了?”  

第五伦与王莽对视,摇摇头:“不。”  

“我决意推翻新室,是在十年前,那时我拒绝入太学,三辞三让,除了借此邀名养望外,便是看出,新室不可救药!”  

“十年前,天凤四年?”  

这意味着,从一开始,第五伦在自己面前皆是装模作样,面带笑意,满口忠诚,实则早存倾覆之心。  

又一阵炸雷响起,闪电映照着王莽脸上的震惊,他只长唏嘘,指着面前之人,不知是赞是骂:“第五伯鱼,汝真乃奸枭之杰也。”  

第五伦权当这是夸奖了:“王翁也领悟到禅让之弊了罢?这才有后来投身赤眉之举,果然,还是汤武革命好啊,推翻一切再重建,才更有成效!”  

说话间,外头积蓄已久的大雨终于落下,砸得瓦片啪嗒作响。  

第五伦站起身,站在殿门口,张开双臂拥抱外面的疾风暴雨,拥抱他用鲜血和背叛换来的新局面。  

“如今,非但众士子过新之论如出一辙,皆言新朝活该灭亡。”  

“连天下百姓,也纷纷投瓦于左,希望我代表天意民心,诛杀一夫!”  

第五伦从廊边走回来,唤来朱弟,令他向王莽展示了公投的结果:“古人有句话,叫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意思是舆情强大,连真金都能熔化。”  

“更何况是王翁呢?”  

王莽默默看着那一份份代表各投瓦点民意的“万民书”,上面的许多名字,似乎在他禅让前,四十八万份劝进书里也出现过,民心确实像海水,翻来覆去。  

若没有与第五伦今日对话,王莽还能强辩一句“三人成虎罢了”。  

但眼下,王莽只将手中纸牍一扔,闭目道:  

“人固有一死,予寿不超过七十三,今年已七十二,多一年少一年,又有何区别?”  

但过去,他是想要“殉道”,而现在,却变成“一死以谢天下”了。王莽心里承认,自己太多错误,不论初衷如何,结果却是天下大乱,百姓死亡上百万,上千万人为代价。  

“但也有人不愿王翁死,竟以商汤放逐夏桀之事来劝我。”  

第五伦与王莽说起张湛替他求情之事,王莽只感慨,张湛确实是个老好人。  

“我则赐了张子孝一篇《仲虺之诰》。”  

听闻此言,王莽一愣后,顿时就明白了,只冷笑:“第五孺子,近年经术学得不错。”  

那篇仲虺之诰,乃是在成汤放逐夏桀后,觉得以臣放君心有惭愧,怕落后世口实,于是仲虺就说了一番话。表示成汤伐桀,来自规正夏禹之制,来自天命,来自百姓心愿,合情合理,一举为成汤解决了事业合法性的问题,也为“汤武革命”这种改朝换代模式,定下了理论:顺天应人,即可诛伐!  

六百年后,周武王既是以此为凭,推翻了商朝,砍了帝辛的脑袋。  

“但张湛还是不明白。”第五伦对这位张太师颇为失望,果然作为装裱还行,做大事,还是算了。  

“他以为,我之所以迟迟不杀王翁,是想像汉新禅让那般,雅致而从容不迫,做出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的模样来。”  

“张湛错了。”  

第五伦凭栏望雨:“在我看来,商汤革夏命,远不如周武革商命,革鼎之事,顺天应民足矣,大不需请客吃饭、不需做文章、不必绘画绣花。”  

“需要的只有一件事。”  

第五伦看着骤雨砸到地面:“暴烈!与推翻的前朝,要割得干净!将一些冗官朽木皆斩去,如此方能轻身上路,重起炉灶,烧出一个新局面。”  

尤其是,当第五伦决定,要继承王翁部分夙愿,在均田、废奴、制币、官营盐铁山海等事上,重新捡起来时。  

就得更加决绝,切割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