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孝子(2/3)
程送来的急报,说关中大乱,第五伦已取常安,王莽出奔时,一时感慨良多,且喜且忧,但不妨碍他立刻抖擞精神,第一时间便令人准备车驾。
“吾要去一趟成都,‘拜谒’益州牧!”
“带多少人?”
“三千…不,五千!”
成都是益州的中心,是西南第一大城,也是公孙述志在必得的目标。
对未来局势,公孙述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车驾出门,扶着车舆,看向肥沃益土,公孙述意气风发。
“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虽然彭宠败退郑县,但也顶在第五伦势力最东边,亦最早获知了颍川战况,遣人回报第五伦。
“不愧是秀儿,昆阳,还是你赢了啊!”
详情尚不知晓,此事于第五伦有利也有弊,利是大司空自身难保,这一败后,勤王之师大概是回不来了,田况手下的兵卒也将士气大减。
弊端则是,关东投降绿林的郡县会更多,而急剧膨胀的更始政权,或许会生出入关的野心。
“立刻封锁消息,能拖几日是几日。”
第五伦要为持斩蛇剑西去拥立孺子婴的冯衍,争取几天时间,否则陇右得知真相,又要反覆了。
现在是六月初八日,在大军进入常安才第九天的时候,第五伦已调整了战略,西边与陇右和谈,假意答应刘歆提出的关陇合流,而对东边的田况,派去的使者竟被其杀害,则只有武力翦灭一途!
而且要快,半个月内,第五伦必须夺取师尉!如此一来,他将主力转移到渭北,以战国时河西地为跳板征伐河东,将地盘连成一片的计划才能实现!
然而,就在第五伦调动兵力,勒军准备东征田况之际,却惊闻城中有变。
新朝的宁始将军,差点就做了老王莽岳父的史谌匆匆前来禀报,告诉了第五伦一个啼笑皆非的消息。
“故立国将军赵闳遣人邀我密谈,说既然大司空王邑大败绿林,挟大胜之威,以数十万大军回师勤王,关中必不能守,第五必败,约我背叛将军!”
立国将军赵闳,新朝四将之一,就是开城迎第五伦,满口奉承的家伙,而此人以其作为证明:不管来的是谁,已经覆灭在昆阳、虚无缥缈的勤王之师也罢,陇右、绿林也好,他都会立刻开门请降!
倒是史谌比较明白,一来王邑大胜之事存疑,二来就算王莽回归,也不会绕过任何背叛者,尤其是他这亲家。
第五伦让人传“王邑大胜”的消息,本是为了欺骗陇右,不料先上当的,居然是“自己人”!
王师都覆灭了,你还搁这“喜迎王师”?
提前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炸出来,倒也是好事。第五伦立刻让人去处置这“叛徒”,心中则哑然暗笑:
“战忽局的同志,立大功了啊!”
第三章在18:00。
平日王莽都不用呵斥,只一个眼神,王兴就会匍匐在地战战兢兢,生怕步了几个老哥后尘。
可今日面对父亲的怒喝,王兴先是下意识地一怂,再看左右,巨毋霸尚未归来,顿时恶向胆边生,反而一把抓牢装玉玺的帛袋,猛地一拉。
王兴想起陈崇被诬陷时,王莽不听自己解释,直接下狱,就差赐毒酒的那个夜晚,想起死于乱军的母亲、妹妹,一时恶向胆边生,拎着天子剑朝王莽步步靠近。
“今日就让汝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大逆不道!”
二人都愣住了。
王莽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子嗣。
“玉玺太重,还是儿臣替父皇拿罢!”
确实重啊,仿佛载着江山社稷,这传国玉玺,据说是和氏璧所制,李斯亲书其字,汉高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双手奉上。等到刘邦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传到尾巴,刘孺子未立,玉玺便封臧于长乐宫,在老太后王政君手里。
却见二人在那拉扯不已,王莽就跟平素揽权一般,死死揪着不放。但腰带在拉扯中猛然断裂,王莽打了个踉跄向后跌倒,玉玺则到了王兴手里,他正欢喜地正要离开,却听王莽怒喝道:“逆子敢尔!”
原来,予是如此羸弱,天生之德,天子之力呢?
原来,他是如此无用?皇帝、父亲的威风权势,生杀予夺呢?
王莽只能指着王兴,胡须气得发颤:“大…大逆不道!”
如今天道好轮回,夺玺之人,终为人夺玺,还是自己亲儿子!
古树苍葱,枝干上五只野雀儿站成一排,歪着脑袋,看这场父子相争的大戏。
过去是父要子亡,君要臣死,但今日,却是剑玺皆失,父权君权倒地,轮到他仅剩的儿子,以子杖父了!
老鼠有时是会吃鼠崽子的,吞食子孙,但饥饿感却永远无法满足。而鼠崽子,亦有反噬之时!
一回头,却见从未吃过这种亏的老皇帝挥舞着虞帝匕首扑上来,要手刃逆子,对王兴行天罚!
王兴大惊,一瞧王莽的天子剑“乘胜万里伏”就在地上,立刻拾起来,也顾不上不拔剑出鞘了,下意识反手格挡,就将从没学过手搏的王莽匕首远远击飞,打在树上,惹得上头的雀儿受惊扑腾飞走!
当年王莽欲得玉玺,一向“孝顺”的他自己不好出面,便派人去规劝王政君,威逼甚紧,连“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逼得汉家老寡妇涕泣不已
“吾要去一趟成都,‘拜谒’益州牧!”
“带多少人?”
“三千…不,五千!”
成都是益州的中心,是西南第一大城,也是公孙述志在必得的目标。
对未来局势,公孙述已经有了清晰的判断,车驾出门,扶着车舆,看向肥沃益土,公孙述意气风发。
“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虽然彭宠败退郑县,但也顶在第五伦势力最东边,亦最早获知了颍川战况,遣人回报第五伦。
“不愧是秀儿,昆阳,还是你赢了啊!”
详情尚不知晓,此事于第五伦有利也有弊,利是大司空自身难保,这一败后,勤王之师大概是回不来了,田况手下的兵卒也将士气大减。
弊端则是,关东投降绿林的郡县会更多,而急剧膨胀的更始政权,或许会生出入关的野心。
“立刻封锁消息,能拖几日是几日。”
第五伦要为持斩蛇剑西去拥立孺子婴的冯衍,争取几天时间,否则陇右得知真相,又要反覆了。
现在是六月初八日,在大军进入常安才第九天的时候,第五伦已调整了战略,西边与陇右和谈,假意答应刘歆提出的关陇合流,而对东边的田况,派去的使者竟被其杀害,则只有武力翦灭一途!
而且要快,半个月内,第五伦必须夺取师尉!如此一来,他将主力转移到渭北,以战国时河西地为跳板征伐河东,将地盘连成一片的计划才能实现!
然而,就在第五伦调动兵力,勒军准备东征田况之际,却惊闻城中有变。
新朝的宁始将军,差点就做了老王莽岳父的史谌匆匆前来禀报,告诉了第五伦一个啼笑皆非的消息。
“故立国将军赵闳遣人邀我密谈,说既然大司空王邑大败绿林,挟大胜之威,以数十万大军回师勤王,关中必不能守,第五必败,约我背叛将军!”
立国将军赵闳,新朝四将之一,就是开城迎第五伦,满口奉承的家伙,而此人以其作为证明:不管来的是谁,已经覆灭在昆阳、虚无缥缈的勤王之师也罢,陇右、绿林也好,他都会立刻开门请降!
倒是史谌比较明白,一来王邑大胜之事存疑,二来就算王莽回归,也不会绕过任何背叛者,尤其是他这亲家。
第五伦让人传“王邑大胜”的消息,本是为了欺骗陇右,不料先上当的,居然是“自己人”!
王师都覆灭了,你还搁这“喜迎王师”?
提前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炸出来,倒也是好事。第五伦立刻让人去处置这“叛徒”,心中则哑然暗笑:
“战忽局的同志,立大功了啊!”
第三章在18:00。
平日王莽都不用呵斥,只一个眼神,王兴就会匍匐在地战战兢兢,生怕步了几个老哥后尘。
可今日面对父亲的怒喝,王兴先是下意识地一怂,再看左右,巨毋霸尚未归来,顿时恶向胆边生,反而一把抓牢装玉玺的帛袋,猛地一拉。
王兴想起陈崇被诬陷时,王莽不听自己解释,直接下狱,就差赐毒酒的那个夜晚,想起死于乱军的母亲、妹妹,一时恶向胆边生,拎着天子剑朝王莽步步靠近。
“今日就让汝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大逆不道!”
二人都愣住了。
王莽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对自己的子嗣。
“玉玺太重,还是儿臣替父皇拿罢!”
确实重啊,仿佛载着江山社稷,这传国玉玺,据说是和氏璧所制,李斯亲书其字,汉高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双手奉上。等到刘邦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传到尾巴,刘孺子未立,玉玺便封臧于长乐宫,在老太后王政君手里。
却见二人在那拉扯不已,王莽就跟平素揽权一般,死死揪着不放。但腰带在拉扯中猛然断裂,王莽打了个踉跄向后跌倒,玉玺则到了王兴手里,他正欢喜地正要离开,却听王莽怒喝道:“逆子敢尔!”
原来,予是如此羸弱,天生之德,天子之力呢?
原来,他是如此无用?皇帝、父亲的威风权势,生杀予夺呢?
王莽只能指着王兴,胡须气得发颤:“大…大逆不道!”
如今天道好轮回,夺玺之人,终为人夺玺,还是自己亲儿子!
古树苍葱,枝干上五只野雀儿站成一排,歪着脑袋,看这场父子相争的大戏。
过去是父要子亡,君要臣死,但今日,却是剑玺皆失,父权君权倒地,轮到他仅剩的儿子,以子杖父了!
老鼠有时是会吃鼠崽子的,吞食子孙,但饥饿感却永远无法满足。而鼠崽子,亦有反噬之时!
一回头,却见从未吃过这种亏的老皇帝挥舞着虞帝匕首扑上来,要手刃逆子,对王兴行天罚!
王兴大惊,一瞧王莽的天子剑“乘胜万里伏”就在地上,立刻拾起来,也顾不上不拔剑出鞘了,下意识反手格挡,就将从没学过手搏的王莽匕首远远击飞,打在树上,惹得上头的雀儿受惊扑腾飞走!
当年王莽欲得玉玺,一向“孝顺”的他自己不好出面,便派人去规劝王政君,威逼甚紧,连“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这种话都说出来了。逼得汉家老寡妇涕泣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