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兵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但依然是兵谏路上的绊脚石,如何对付他们,董忠等人可有打算了?  

“待到维新公军成之日…”董忠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邀请陛下来新丰检阅,届时忽然发动兵变,挟持天子,再遣人收缴北军各校符节,而国师公、卫将军则控制城中、宫禁,如此大事可成也!”  

第五伦忍着骂人的冲动,宫里的是虫豸,汝等也是虫豸啊!这种主意也能想得出来,虽然王莽数年前猪突豨勇击匈奴时确实光临鸿门,然而形势变了,以他的谨慎,连王邑的大军出征都只召入城中相送,又岂会自己送上门来?  

“此事不妥。”第五伦摇头,结果董忠告诉他,国师公刘歆也认为皇帝绝不会上当,而他们在宫禁中也没有挟持的机会…  

所以,只能指望第五伦硬杠北军了喽。  

董忠对第五伦颇为溢美:“北军早不复昔日之勇,征西域、击匈奴、攻句町,北军多曾参与,但亦是屡战屡败,老卒伤残颇多,如今多是近几年来新兵,想来以维新公将兵,定能轻易破之。”  

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练了几年的常备军,就算再腐朽,加上甲兵齐备,与自己麾下这几万乞丐相比,也是精锐啊。  

这政变也太儿戏了,第五伦忍住立刻上书举报这三人的冲动,得再榨取一番价值。  

他遂肃然道:“以我一军敌六营,恐怕不敌,还望大司马与我一同向陛下上书,证明壮丁散漫难练,军众士气不振,只能勉强成军。需要一支北军加入,一来提振士气,二来前队平阔,我军相对于绿林,优势便是骑兵。”  

第五伦已经想好他需要哪一支了:“最好是…越骑营!”  

“为何是越骑?”  

第五伦道:“越骑营校尉成重,先前曾与我同去新都,护送皇子北归。”  

因为籍了那一趟差事的功,成重得以升官,如今也做了一营校尉。  

董忠大喜:“维新公有把握说服成重加入?”  

当然能,第五伦笑道:“一旦越骑与我合兵,彼辈数量不过三千,四万人包围一裹挟,纵是言语不能说服成重,用刀兵也能劝服他!”  

但只能要一支,毕竟连大司空的主力,王莽都只舍得给两营,若是要的太多,他就要起疑心了。  

若能将裹挟越骑营,那彼消此涨,就只剩下五个营需要对付了。  

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件利好之事,北军是在城外分散立营,所处位置不同!  

大司马董忠总算发挥了点作用,他对各校的分布如数家珍:“陛下近年扩招了北军,中垒营在常安城西建章宫旁,是为北军主营,人数五千。”  

“射声营人数六千,且一分为三,布置在城北西、中、东三座渭桥之上,以备渭北。”  

“步兵营人数最众,人数七千,守备城东灞上。”  

“长水营亦是胡骑,人数两千,驻昆明池宣曲宫,在常安西南。”  

“屯骑人数三千,与越骑一同在城南,驻下杜。”  

北军诸校是常安外围武备,从汉初起就是中央军,他们的向背,决定了历次政变,诸如列侯诛吕,巫蛊之祸的胜败。  

所以王莽才会将这五校牢牢攒在真正的心腹手中,总体归宁始将军史谌统辖,听说这位史将军,很快就要变成皇帝的丈人行,虽然他的年纪,足足能给王莽当儿子…  

虽说有望借大司马董忠之手搞定越骑营,虽说他们信誓旦旦,表示一旦举事,刘歆和卫将军王涉便能在城里响应,顺便帮第五伦保护好其祖父。  

但第五伦从始至终,就没指望过他们,凡事还是靠自己人去做,才稳妥。  

董忠见第五伦还在摸着下巴沉吟,以为他仍在犹豫,遂亮出了己方的王牌,神秘兮兮地说道:“维新公放心,此番兵谏,与天意暗合,定能成功!”  

他遂说起刘歆透露的…王莽梦金人五枚起立之事:“这五,岂不是与维新公之姓相合?”  

“而卫将军之宾客西门君惠,更献上了一份谶纬,国师公姓名见于其中,预示着大事必成,忠且为维新公说之。”  

第五伦不甚在意,他对谶纬之类敬而远之,哪怕对方故意往有利于己的方向引,他亦是能利用之,却决然不信:“哦?是何谶纬?”  

董忠神色庄重,用酒水在案几上写下那几句话:“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  

“哈哈哈哈!”  

第五伦看到前两个字时,眉毛高挑,等瞧罢这谶纬,竟是直接笑场,捂着肚子根本停不下来。  

这让董忠莫名其妙:“维新公何故大笑?”  

我笑卫将军无谋,大司马少智。  

我笑国师公苦恨年年压金线,到头来,却白白给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世事啊,如此滑稽,如此讽刺,如此无常,却又好似一切注定。  

现在,除了第五伦,没人知道,历史上,最终让这谶纬变假成真的…  

并非此秀,而是彼秀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