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黑龙现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需。  

“法家和计然家负责军纪军功整顿计算!”北冥子继续说道。  

“可!”李斯点了点头,法家负责军纪是最适合的,计然家负责计算,也是合适。  

“鬼知道史家躲在哪个角落!”北冥子低声骂道。  

史家那些人绝对也来了,只是史家这帮人,人均标配双马甲,自己不暴露,谁也不知道到底身边那一个人会是史家的记录者。  

嬴政和李牧都是一怔,他们也好想把史家那帮人抓出来打一顿,鬼知道他们会怎么记录这一次的灭族之战。  

“道家做什么?”鬼谷子看向北冥子问道,诸子百家都有安排了,你们道家用不能干看着吧!  

“我道家还有人吗?”北冥子白了鬼谷子一眼说道。  

我道家这次就来了老夫和清风子,其他人那是第五天人道令的执行者,不归他管!  

“那些不是你道家弟子?”鬼谷子看向白云子等道家弟子说道。  

“有一件事,道人必须通知一下各位家主,各国特使!”白云子这才开口道。  

嬴政、李牧和各国特使以及百家之主都是看向白云子,不知道他有什么要说的,还是说又要跟鬼谷子刚起来。  

“天灾将临,此战必须尽快结束!”白云子开口道。  

“天灾?”李牧目光一凝,无尘子跟他说过一次,但是没有说出具体的时间和时长。  

天文家两大家主也是看向白云子,开口道:“白云子先生慎言!”  

白云子微微拱手,淡淡的一笑,天文家擅长观星天象,不可能看不出天灾的降临,只不过他们不敢说,因为天罚,谁说谁死。  

“道人胜天半子,不在乎!”白云子将自己的青铜手臂亮了出来说道。  

诸子百家首领才发现白云子一直藏在袖中的手臂居然是青铜所铸造,结合白云子所说,白云子显然是被天雷击毁的右臂。  

“敢问先生天灾为何?又何事降临,又是范围多大?”雁春君开口问道,他同样是一臂被毁,所以对白云子也有种莫名的信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白云子平静的说道。  

“轰~”一道天雷直接朝大营击打而来,但是白云子身后的道家弟子却是仿佛早就预料到,齐齐腾空,催动着白云子的那把紫色元磁剑将天雷引入剑中。  

“道家这帮人疯了吧!”天文家两大家主愣住了,泄露天机,遭受天罚这是定律,结果道家这帮人居然连天罚都能抗下来。  

“这是天罚?”各家弟子都是脸色苍白,他们只注意到了清风子和白云子这两个天人极境,却是忽略了这些执行第五天人道令的精锐弟子居然大半都有天人修为了。  

“有点多呀!”白云子看着苍穹的雷光说道,以往只有六道,今天都第七道天雷了居然还没有停止。  

“师叔,扛不住了!”一个弟子说道,第八道天雷的威力超出他们的预估。  

“退!”白云子只身腾空,一把握住了元磁剑,直接一剑斩向了空中的雷霆,雷光炸裂发出震耳欲聋的雷声最终第八道天雷也消散了。  

“呼~”白云子松了口气,总算是抗下来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席卷天下,民不聊生!”白云子继续说道。  

“席卷天下?”雁春君等人都是愣住了,以往的旱灾也只是一地一国,从未听说过有席卷天下的大旱灾。  

“旱灾伴随着蝗灾,庄稼颗粒无收,易子而食的惨状也将弥漫天下!”雁春君开口说道,作为燕国丞相他可不是无能之辈,这种天灾引发的次生灾害和人祸他是可以预见的。  

“是的!”白云子点头答道。  

“轰~”又是一声天雷滚动,一道巨大的白色闪电从天而降,朝白云子和道家诸位弟子直击而下。  

“滚!”北冥子和清风子怒喝道同时出手,一剑斩向怒龙天雷。  

白色闪电在一瞬间就带着天威将北冥子和清风子压落地面。  

白云子和诸位道家弟子也是齐齐出手,瞬间组成了道家大周天星辰大阵将诸子百家弟子全都守护在其中。  

“出手!”伏念开口说道,这次的天雷太不同寻常了,也是侧面的证明了白云子所说的句句属实,才会导致如此天罚的降临。  

伏念出手,颜路也紧随其后,将自己的元力注入到大周天星辰大阵之中。  

其余各家家主也是反应过来,将各自的修为引入阵中,抵抗着天雷的降临,同时也将大周天星辰大阵覆盖过整个雁门关,将全军都守护进其中。  

金色的阵芒与雷电交击,天地瞬间失色,只剩下了金色的阵芒和白色的雷电在不断的交击。  

雁门关外,胡族、匈奴大军中,所有首领都看着雁门关上的星辰阵芒和天雷交击。  

“天神,是天神来指引我等,救赎我等!”各部落首领看着天雷落在雁门关上,忍不住跪地拜天。  

整个匈奴和胡族的士卒也都是齐齐跪下,感激天神的救助,帮助他们挡住了中原的大军。  

“百家在做什么?”卫庄皱了皱眉,这样的天雷,击毁雁门关都足够了。  

真不知道雁门关在做甚,不是烽火连城,就是鼓声滔天,现在连天雷都引下来了,下一次又是要做什么?  

“这天雷!”北冥子皱了皱眉,身上也被雷光电的毛发竖起,这天雷的威压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杀!”李牧沉声下令道,三十万大军同时出手,一剑斩天,一道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