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井陉塞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任何事都是他们的问题。  

无尘子走上了点将台,擂鼓声起,所有秦军将士全都聚集到了点将台下,看着高台上的那道身影,充满了向往。关于无尘子的事迹早就在秦国军中传遍,所有将士都渴望战功,而跟着无尘子,就代表着灭国之功,代表着加官进爵。  

“武安君当年之风!”王翦看着整个秦军,叹了口气道,这样的军容也只有当年武安君在世时见过,不用说一句话,只要那个男人站在那里,整个秦军就能充满战意。  

“我的话不多!”无尘子看着黑压压的大军,平静的开口道。  

王贲将天子剑交到了无尘子手上,又退了回去,安静的充当着侍从的角色,看着无尘子的背影,也是充满了向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秦土!”无尘子抽出了天子剑,仰天斜指,大声喝道。  

“轰!”晴天霹雳,一道雷电击打在了秦军大营的旌旗之上,但是却没能毁掉旌旗,反而令旌旗上的玄鸟旗爆发出阵阵雷光,仿佛玄鸟要脱旗而高飞。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秦土!”所有将士都被这霸气的宣言震撼到了,怒吼着。  

“战!”“战!”“战!”  

秦军中爆发出冲天的战意,使得井陉塞高大的城墙都变得渺小。  

“跟我破城!”无尘子平静的说道,走下了点将台,重新坐上了战车朝井陉塞驶去。  

“这......”蒙武皱了皱眉,主将亲自上阵这可不是开玩笑,而且无尘子身边没有一支亲卫守护,到时出了任何问题,他们万死难辞其咎。  

“看着!”王翦皱了皱眉道,也不知道无尘子到底想做什么,但是他知道的是,无尘子只是那么一站,也不需要兵权交接,整个秦军都会站在他身后跟着他走。  

井陉塞上,守城的将领看着黑压压的秦军如潮水般涌来,目光也变得凝重,十万大军,二十倍于他们,他们怎么才能守到大军驰援。  

“那是?”守城将领也看到了站在站车上,一车当先的无尘子和王贲,所有的弓箭手都是讲箭头指向了战车。  

王贲和驾车的百夫长都是冷汗直下,城上冰冷的箭头已经清晰可见,但是看着淡然自若的无尘子又都放松下来。  

“降者不杀!”无尘子淡淡的说道,声音传遍了井陉塞内外。  

“降者不杀!”秦军中也爆发出冲天的怒吼声。  

“将军,怎么办?”守城将士都是看着将军,太多了,目之所及皆是秦军,怎么守!  

无尘子看着城上的守军,皱了皱眉,缓缓的抽出了长剑,整个秦军和井陉塞上的赵军都是在看着他的动作,都知道长剑斩下之时就是秦军进攻之时。  

“破!”无尘子走出了车架,缓缓一剑,携带着万军之势,斩向了井陉塞的城墙之上,巨大的剑气划过,一剑在将城墙辟出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安静,寂静,死一般的安静,不论是守城的赵军还是进攻的秦军,看着城墙上那道恐怖裂横,都是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秦国万年,国师万年!”沉寂之后,秦军再次爆发出冲天怒吼声,压得整个井陉塞入风中柳絮,飘摇不定,即使有着高大的城墙,也不能给这些赵军一丝安全依靠感。  

“将军,降吧!”众将士看着将军,太恐怖了,那个男人,一剑斩城墙,这是说书人口中都不敢吹嘘的,但是却在他们面前生生出现了。  

“吾乃赵国将军,如何能降?”将军看着众将士悲愤的说道,但是却也知道将士们的战心全无。  

“我死以后,你们放下兵器,打开城门,降吧!”将军说道,抽出了腰间长剑,飞快的在脖颈上划过,跪到在城墙上。  

无尘子和秦军都是看到了赵将的动作,知道井陉塞已经降了。  

“以大将之礼厚葬吧!”无尘子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不知道这个将领的名字,但是他却做的了他能做的极限。  

不忘君恩,不负将士!  

“诺!”王贲点了点头,带着大军入城,接管了整个井陉塞,但是在路过那个自刎于城楼上的将领身边时都自主的放轻了脚步。  

“报!”正在赶往井陉塞的赵军终于是接到了井陉塞方向的急报。  

“井陉塞失陷了!”李牧叹了口气,他能猜到井陉塞沦陷,但是这么快却是他想不到的,太快了,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恐怕秦军已经做好驻防。  

“退吧!”李牧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赶去井陉塞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强行攻打井陉塞,只会被阙与城的秦军断了后路,井陉塞如今与阙与城已经是互为犄角,想要攻打井陉塞太难了。  

“能往哪退?”司马尚叹了口气,井陉塞一失,整个赵国南北分段,邯郸问责他们怎么办。  

“涉!退守涉城,既然无尘子出手了,也是我赵军出动的时候了。”李牧说道,目光看向了阙与城下方的涉城。  

“君侯是想剪除掉秦军杨端和部?”司马尚看着堪舆图也明白了李牧的打算,但是这不是什么好事,虽然他知道这是当下最正确的办法,但是放任秦军占据赵国北方,邯郸是不会允许的。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李牧淡淡的说道,秦军本部和杨端和部才是对邯郸最大的威胁,只有先剪除了杨端和,才能腾出手来找秦军主力进行决战,胜了,占领的赵国北部也都会回来,败了,赵国也就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