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威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着赵贤达那故作镇定却难掩慌张的样子,潘龙不由得有些惊讶。  

他本拟这当代的陈国公身为朝廷重臣、天子心腹,必定很有真才实学,智勇双全自然也不在话下。  

但现在看来…这人无论智慧还是勇气,似乎都并不怎么出色的样子。  

他为保守派出力,参加了找巡风司麻烦的行动,这就殊为不智——身为天子心腹,他理应坚决保持中立,除了天子的命令之外,别的什么都不理睬才对。  

如果说这只是利益使然,那么做了这件事之后居然不躲在神都,而是留在这京畿之地,就实在是有些愚蠢了。  

事实上,潘龙其实已经做好了自己四处扑空的心理准备。  

按照他的猜想,赵贤达应该躲在了神都,甚至可能躲在了皇宫里面。  

别人也就罢了,他暗算商满,着实将自己得罪狠了。而潘龙扪心自问,自己在朝廷这边的名声,怕是很不好。  

益州一文侠那段经历,已经证明他嫉恶如仇;最近在幽州那边的所作所为,更证明了他是一个光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狠角色。  

招惹了他之后不躲到安全的地方?  

你是不是傻!  

结果这赵贤达居然还真的就没躲进神都,让潘龙之前考虑的几个后手全都成了无用功。  

可以省力当然是好事,但对手层次太低,未免也让人有点缺乏成功的感觉。  

如果说赵贤达不够聪明,只是让潘龙稍稍有些成就感不足,那么他此刻表现出的胆怯,就着实让潘龙觉得腻味了。  

无论前世今生,潘龙所生活的文化圈都敬重勇敢坚强的英雄好汉,看不起贪生怕死的懦夫。  

赵贤达身为皇家暗卫的教头,专门培养不要命的死士,结果自己却连死都怕,实在让潘龙看不起他。  

对手是这等货色,那就连胜利似乎都随之贬值了。  

但他转念一想,赵贤达不够聪明,也缺乏勇气,乍看上去好像很差劲,但岂不是很符合大夏皇帝的需求?  

反正这个暗卫教头也不需要为他出生入死,只要为他训练死士就可以了。笨一点、胆小一点,当然更听话、更好控制。  

…或许刻意把自己培养成这个丢人的模样,正是历代陈国公的自保之道。  

如果他们既聪明又勇敢,坚强无畏,那么大夏皇帝还会放心让这么一个人掌握机要权力吗?  

这就像王翦求田问舍而免祸,岳飞清廉正直而被害,面对比猛虎更加危险凶恶的封建君王,当暗卫教头的,总归要想办法让自己显得人畜无害才行。  

但如果遇到那种“你不要钱是想要邀名,要钱是贪腐,总之只要你威望高有能力,老子横竖都要弄死你以绝后患”的皇帝,那就…谁叫你当年不一刀砍死他呢?  

潘龙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身影一闪,到了赵贤达的面前。  

“谁让你去构陷商满的?”他沉声问。  

“我没构陷!”赵贤达矢口否认,“他当年真的杀人了!”  

“那饭店老板的女儿杨安,难道不是被你控制着自杀的吗!”  

赵贤达面色大变,显然是没想到潘龙居然连这个都能查得出来。  

“我问最后一遍。”潘龙声色俱厉,“谁让你去做这些的?”  

赵贤达身体微微颤抖,面如土色,嘴唇不停地哆嗦,牙齿格格地打颤,却没有回答。  

潘龙笑了:“很好!你虽然有点胆小,但竟然还真有几分勇气。那么我给你个面子,我不追问是谁指使你的,只要你去襄平府给商满作证,证明杨安之死和他没关系就行。”  

赵贤达瞪大了眼睛:“我岂能——”  

他话还没说完,就转成了惨叫。  

潘龙直接抓住了他的右手,捏碎了一截小拇指的指骨。  

“不要以为我在跟你谈条件!”潘龙眼中凶光毕露,“我这几天心情很不好,所以你最好不要拒绝我的善意!”  

赵贤达恨不得破口大骂——这算什么善意啊!你家的善意是捏碎别人一截小拇指吗!  

但他不敢。  

潘龙身上厚重的杀意,眼中闪烁的冷厉凶光,分明告诉他,这位出身北地的豪侠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更容不得拒绝。  

如果自己再拒绝下去,只怕“死得很惨”都不足以形容,多半会是“惨得想死”。  

赵贤达虽然当了许多年的暗卫教官,但他们陈国公这一支向来只负责思想教育,从来不牵涉别的内容,严格来说,其实算是相对的文职人员。  

他当然也跟人动过手,见过血,不是一辈子只在练武场用功的书呆子。可他真的没见过特别凶残的场面。  

潘龙一刀砍死上百暗卫,就已经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凶残的场面了。  

此刻那上百人的鲜血满溢,坚实的夯土来不及全渗进去,红红的滑滑的已经流到了他的脚边。  

这就够让他害怕的了。  

再加上潘龙一言不合就出手折磨,更是将他最后的勇气也给消磨殆尽了。  

他怕了,他服了。  

就算难免一死,他也想要死得痛快一些,像那些暗卫一样被秒杀,倒也算是快速死亡无痛苦,起码比现在强!  

——这却是他想差了,如果他真有勇气坚持拒绝下去,潘龙还真的可能手下留情,给他个痛快。  

毕竟…潘龙其实真不大喜欢折磨别人。  

赵贤达叹了口气,垂头丧气地说:“商满那个案子,就算我去作证,也不能改变他当年杀人的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