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归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蚕茧纸、鼠须笔、二十几个风格各异,但均美轮美奂的‘之’字,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恣意汪洋!  

这种毫无破绽的王右军风骨,这种美绝人寰的行书,是能临摹的出来的么?  

如果真有人能够临摹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他就不需要再临摹了。.华夏历史上,也不会仅有这么一位‘书圣’了!  

还有!  

按照史书记载,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东晋穆帝当政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也就是公元三五三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算起来到现在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六百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而这帖子之前我经过‘碳十四’鉴定,刚好也超过一千六百年,在一千六百年到一千七百年之间!你不觉着这太巧合了么?  

而且这个时间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间,至少还要更早上两百多年!就更不可能是李世民召集的书法家大批量临摹的摹本之一了!  

如果这么多证据摆出来,还要强辩这是摹本,还要认为真本证据不足的话,可就太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了。”  

证据确凿,即使柳纤纤心里仍然觉着难以接受,却也辩无可辩,只能震撼、木然的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这个如果放出去,能惊动整个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文化界、新闻界,能惊动全世界华人的惊天大消息!  

柳纤纤、何清浅、北宫荷月,因为见证了这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世之国宝的出现,被冲击的有些懵懵懂懂,一时间如堕梦中。  

而张劲则仅仅是微微一笑,就已经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核弹级的甄鉴结果。  

果然,‘贼眼’是不会出错的,柳老爷子也果然不愧是全世界堪称凤毛麟角,仅有的几位‘金眼睛’级别的甄鉴大师。而且还是专精华夏古玩的甄鉴大师!  

柳老爷子的甄鉴结果,与张劲‘贼眼’中看到的,除了恪于科技水平,‘碳十四’鉴定不能精确到年之外,其他的一切几乎完全吻合。  

物品:书法帖物品名:《兰亭集序》  

物史年限:一千六百六十一年;  

制作者等级:十级;  

物品价值:十级;  

预计价值:二十万两白银;  

王羲之不愧是‘书圣’,果然是纵观华夏史上下五千年,罕见的十级宗师级人物!  

《兰亭集序》也不愧是‘天下第一行书’甚至‘天下第一贴’,果然是灿烂华夏传承中,罕见的十级物品!  

柳纤纤、北宫荷月和何清浅,毕竟不是收藏界的业内人士,对古董字画远没有那么痴迷。  

尤其,柳纤纤和北宫荷月这两个女人,是顶级豪门的大小姐,对于哪怕再珍贵、再价值连城的东西,只要不是心中所好,那么就都不会有什么贪念。自然就不会因为国之重宝当前,因为其堪称惊天的价值,而利令智昏的蒙蔽了理智。  

而柳纤纤,在之前濒死的无尽黑暗中,已经想开的无数的事情,所以活过来后,她才会表现出让张劲欣喜,却难以想象的豁达。  

如今的何清浅对身外之物已经彻底看淡,甚至比许多历史留名的枯寂老僧,更加淡薄。  

何清浅如今所重视的,也只剩下张劲、妈妈、爸爸,寥寥三个人而已。所以,即使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出现,即使这贴《兰亭集序》代表着难以想象的财富,也顶多能让何清浅因为突如其来而愣神儿一会儿,仅此而已。  

然后,很快就波兰平定,不喜不悲!  

因为以上原因,三个被震撼的女人醒来的,远比之前的柳老爷子初见此贴时要快,也比张劲想象的要快。  

当不过一分多钟的时间,三女次第醒来后,紧接着就又想起了蹊跷之处,再次七嘴八舌的追问了起来。  

“柳爷爷,那按照您老的估计,这真本的《兰亭集序》是怎么到了这幅壁画里的呢?”  

几女的追问让之前也有所猜测的柳老爷子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斟酌着措辞,缓缓道出自己的推测。“我再来之前,又研究了一下那块壁画石,也琢磨了一番关于那个关于‘李世民和这贴字’的故事。  

我觉着,这贴字会被藏在这块壁画石中,有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一贴字,根本自始至终就从没有落到李世民的手上过,他手上的那贴字,可能就是智永或者辩才和尚的临摹。《萧翼赚兰亭》很有可能就是辨才和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为了瞒天过海。  

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兰亭集序》最初确实落到了李世民手上。但是,在李世民死的时候,被人偷梁换柱的给换了出来。用一篇摹本替代了真本,做了陪葬品!  

我认为,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一是因为这贴真本上根本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收藏铃印。二就是由于这贴真本出现的地方了!”  

说到这里,柳老爷子顿了顿,一边喝了一杯茶,一边整理了一下接下来要讲的思路,然后才继续道:  

“那块壁画石上的壁画我也研究过了,应该确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莫高窟抠凿出来的。而且,从se彩、绘画风格、以及风华程度来看,这幅壁画应该成于隋末唐初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  

而且,在小张将《兰亭集序》从壁画石中取出前,整块壁画石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破绽。  

这并不是凿石藏物的人手段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这痕迹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壁画遮掩,而被消磨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