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身中四箭(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心,可忍不住内心里那股子排外的情绪,一边说话一边比划着;  

“回陛下,事发突然,贼人又是有备而来,顷刻间就杀将了过去,那个什么农的中了四箭,然后又被三把铁枪刺杀,还好有几个士兵拼死护卫,替他死了,他就中了弓箭,其他没有伤害!”  

九房的四长老忽然抬头;  

“陛下,暗香楼西墙外,是两家小院子,里头尽是些年岁过大没人要的,其他院子退下去的妇人,平时也就接一些穷人百姓为客,所以这两家小院子基本都是少有人去之处。  

除此之外哪里剩下的就是围墙,还道路不平,夜黑少亮,贼人选择此处动手,必定是提前就安排详细的。”  

“不错,爱卿说的是。”  

四长老也不停顿,紧跟着剖析;  

“且贼人还是熟悉长安城的,而且还提前知道吐蕃人的一切行踪和来去消息,臣怀疑,今夜的天香阁,暗香楼,还有那两处无人问津的老妇人小院,应该都有贼人安插进去的人通风报信。”  

李世民不停的点头,对于九房最厉害的这些禁军统领,他很满意。  

“很好,大将军分析的大有道理,正和朕意也。”  

表扬完手下,李世民又想到了那四箭了,;  

“弃宗弄赞怎样?那四箭有没有伤到他那里?要命不要命?”  

“回陛下,那家伙穿着两层皮甲,听说都是厚厚的牦牛皮做的,所以才伤的不重,  

且北衙禁军的校尉,一直派人跟着吐蕃的队伍后头,前头刚开始厮杀没多久,后边的北衙禁军就反应过来,半路上就杀了过去,解开了燃眉之急,然后吐蕃那些人马也跟着反应过来。  

贼人见势大,不好达到目的,就赶紧退了兵。”  

九房的两个将军都长出了一口气,仿佛中原人要是反应慢了,自己也得跟着丢人一样,李世民也跟着点头,总算露出了微笑;  

“不错!到底是经过厮杀的,北衙禁军不负朕之所托也,好了,既然知道弃宗弄赞没事,朕心里的石头就算是落地了,得海,你说说两边都有什么亏损之处。  

还有那些贼人的尸体上都查出了什么没有,可有什么特点?怎么还用上了铁枪?”  

“额,陛下,那个,没有留下一个贼人的尸体,所以无从查看。”  

正要回到书桌前坐下的李世民刷的一下又扭过来;  

“怎么回事?那些贼人居然如此小心?连尸首都没有留下?还是说他们没有死一个?  

难道吐蕃那些士兵就如此不堪大用吗?竟然留不住对方一个?”  

“有的陛下,尽管贼人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是也听说死了不少…”  

“不少是多少?”  

“额,吐蕃那边的人说是斩杀了三十多个贼人,可是北衙禁军回话是,不会超过十个…”  

钱得海摸不透李世民的意思,所以不敢胡乱说话,小心的看着皇帝。  

李世民坐下之后看着九房过来的两个禁军族老;  

“两位大将军怎么看待?”  

老三想都不想直接开口;  

“臣相信北衙禁军的校尉,那些将跟随秦琼大将军多年,习惯了做事稳当,行事周密,每次厮杀之后,他们斩杀的贼人数量,在兵部的备案里,和战后的总结,几乎没有什么出入。  

再说了他们都是跟着秦大将军养成的傲气,不屑一顾夸大其词,所以臣相信北衙禁军的禀报。”  

李世民扭头又看着四族老,后者跟着点了点头;  

“臣也是如此想的,秦琼手下的将和兵都一股子傲气,南北衙禁军,和左武卫,这三营的兵将如出一辙,个个都是内藏傲骨,说瞎话都不屑一顾的,绝不会多报。  

更何况还有吐蕃的军队也参与了厮杀,他们更不会乱来的,更何况那北衙禁军的校尉曹建功,乃是曹氏后人,  

没落到平民百姓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曹氏祖宗的辉煌,他升到今天的地步很不容易,全是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他不会拿曹氏的荣誉乱来,也不会拿自己的前程撒谎,请陛下明查。”  

“嗯,将军说的很有些道理,曹校尉跟了朕多年,当年他在秦王府里是朕的亲兵护卫,曾经在秦王府里做了两年半有余,朕知道他的底子,也知道他的性子。  

是条汉子,从秦王府出去之后,他就一直跟在秦豹的手下,一直到现在,深得中郎将秦豹的信赖。  

说起来这北衙的曹建功,可算是叔宝的嫡亲派系了,那秦豹的老爹乃是叔宝的亲三叔,李秦程三家的孩子,在秦豹跟前都是规规矩矩,把他当做自己亲长辈去孝敬的。”  

“陛下,既然那曹建功是秦豹的心腹大将,更不会说谎的。”  

“所以朕也相信他的话,不过嘛,那些吐蕃人夸大一些也情有可原,他们不想被说成是窝囊废,所以夸大,想来他们的伤亡肯定不少了。”  

钱得海一看皇帝来看着自己,赶紧开口称赞;  

“陛下圣明,还真是如此的,北衙禁军的回禀是,他们当场就被斩杀了六十四个,重伤的十七个,轻伤的也有三十二个呢。”  

听了这个数字的李世民,快速提问;  

“有没有说厮杀了多久?”  

钱得海凑近皇帝的桌案两步;  

“回陛下,曹校尉的副手说,从开始厮杀到他们过去后结束,拢共就闹了一炷香又多出两刻上下的样子。”  

李世民的眼皮子挑动了两下,没有说话只是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