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麻烦大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和殿,灯火通明,最近几天李世民一直心情很不错。  

朝廷正在面临,又一次银钱危机的时候,那孽障竟然想出,用酿造白酒的法子。  

叫一群将军大臣们,掏出了几百万贯的银钱。  

尽管很多将军,拉来的都是带着杂质的银饼,每家多少都短了一两千贯。  

可这并不影响李世民的情绪,都是捡来的,管他够不够?  

至于那白酒的生意,李世民也没当一回事。  

经过初期的激情过后,李世民反复思考,哪有那般容易,年年能赚几百万?  

只要他年年给那些将军们分上一些赚头就行,自己已经将银钱收归了国库。  

好处也得了,以后的事,叫他们去折腾吧!不亏就行。  

“陛下,有百骑来报今日长安城的事儿,不知陛下今日是否招见?”  

钱得海微笑的向李世民请示,每日晚上,李世民都会听百骑回报当天的事。  

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不见,等心情好了再说。  

很明显今天陛下心情不错。  

“宣!这都七八天没听他们说些趣闻了,今日咱们听听,看看有什么趣事儿。”  

“诺!”  

一个黑衣黑甲的士卒,快步进来,殿内;“拜见陛下!”  

“免礼,说说这些天,城中都有些什么大事?”  

“唯!”  

……士卒不急不忙的将最近的大小事物一一禀报。  

李世民听得津津有味。  

只听那士卒,慢慢说道今日的趣闻;“申时过半,定西街五霸…  

于延寿坊泰宁街强抢民女…  

正在高兴的李世民瞬间拉黑了脸色,这五个恶霸是谁,他一清二楚。  

没有一个好东西,身后却牵扯了五姓七望,至少四个世家门阀,  

还都是很有实力的当家那一支血脉,李世民早就想动了,却一直投鼠忌器。  

虽然不好大动干戈,李世民却也敲打了他们的长辈。  

没想到这五人,刚刚安生了几个月,又蹦跶出来行凶做恶了。  

看着皇帝黑着脸,士卒不敢再说。  

“说下去!”  

“唯!”  

那五个恶霸,看上两个乡下来的丫鬟侍女,崔家的三郎,要将其绑回府中。  

卢家的少主,要抢走那两位娘子头上四两多的金钗,和银钗…”  

“蠢货,头上能戴金钗的丫鬟,若不是家主的侍妾,便是家主实力强大。  

否则,怎会叫一个下人,戴几十贯的金钗,那些蠢货,后来如何了,可将人家那两个娘子绑走?”  

“回陛下,那两个娘子,甚是凶悍,其中一个,用金钗插进崔家三郎的眼中,致崔三郎重伤昏迷。  

另一个用银钗,插进一个恶仆的左眼,那恶仆气绝身亡于当场。”  

“咎由自取,上天若要收拾谁,必定使其疯狂,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来。  

如今他们自食其果,也是天道循环,善恶有报。”  

“陛下圣明,奴婢以为,这人呐还是安守本分的好。  

如今我大唐,正是国泰民安,四方皆无战事。  

这天下的百姓,应该耕读传家才对,可莫要行那些,违背朝廷律法的蠢事。”  

“都要像你这般想就好了,朕也不用天天操心了。”  

李世民对钱得海的马屁,显然很是受用,缓解了一些不爽的神经,往后背靠去。  

钱得海恰到好处的将一个垫子,放在李世民后背哪里。  

“后来呢,那几个畜生,岂能放过那两个娘子?”  

“启禀陛下,两个娘子,趁乱逃脱,又被那几个恶霸带着奴仆追回。  

还将戴银钗的娘子右手,打的筋骨错位,恐怕,要调养上一年才能恢复如初?”  

“哼,狗改不了吃屎,朕若不是有所顾及,岂能容他们祸乱长安。  

他们如此作为,总有一天不用朕去收拾,上天也会发怒!  

你不是说,那两个娘子戴着金钗银钗吗,难道背后无人?”  

“末将正要禀报陛下,那两个娘子的郎君,等不到侍女回归,就外出寻找查看。  

将正要绑两女上马车的情形,看个清楚,那郎君的手下,带着两个六尺半有余的壮汉,力大无穷…”  

“嗯?”  

李世民听到这里,非常疑惑,怎么听着如此熟悉。  

“得海?”  

“奴婢在,”  

“这两个六尺多高的壮汉,怎么听着好生耳熟?”  

士卒看皇帝和内侍聊天,就不在说话,安静的等待。  

“启禀陛下,那位的手下,就有这么两个,彪悍的跟班小厮,还是在万年县的大牢里,弄出来的呢,您怎么忘了?”  

“可不是嘛,那孽障也有这样的两个…不对吧,得海?”  

“陛下,可有疑惑?”  

“那泰宁街,可不就在叔宝门外不远?  

“回陛下,正是如此,就在大将军府外不远处,拐角的那条街。”  

“我来问你,那带着两个健仆的郎君,可是蓝田来的李县子,叔宝的侄子?”  

“启禀陛下,正如陛下所言,那两个娘子,就是蓝田县,开国县子李钰~的贴身侍女。  

其中的林容娘,还是县子府里,内宅中院的大管事。”  

“啪”  

“放肆,竟然欺负到…竟然欺负到大将军秦琼的头上,这真是胆大包天!”  

李世民一听原来是绑的李钰的贴身侍女,瞬间就火上心头。一巴掌拍在案几上。  

“陛下息怒,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