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下人也是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九十八章下人也是人进账几万贯,换作谁都会心情非常好。  

临来工地的时候,李钰就交代了厨房,今天大摆筵席,自己发明的九个大菜绝对上,必须得上。  

而且又增加了,用孜然粉和自胡椒,烤出来的羊肉,府里的厨房早就在杀猪宰羊,只等着众人回去,就可以开始吃大餐。  

李钰喜欢请客,前世今生都是如此,扯着嗓子叫醒正在互相商量的贵族子弟;  

“众家兄弟,今日到访某家府邸,蓬荜生辉,不胜荣幸,已备下薄酒,还请诸位府里落座,今日不醉不归。”  

众人闻听又可以大吃大喝,都是开心,快中午来的,虽然由程家兄弟安排,吃了一些垫吧垫吧,可没吃过瘾啊。  

如今在工地参观了大半天,这都快天黑了,能不饿吗,也没人废话,抬脚就往府里去。  

谁也不是没吃过东西的乡巴佬,更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普通百姓。  

随便哪一家,都是长安城里的勋贵高门,只是这来自后世界的烹饪之法,太过新鲜。  

实在挡不住美食的诱惑,在美食面前,还真成了地地道道的土包子。  

家里的厨娘,如今都去程咬金和秦琼府里,学会了这铁锅做饭的手艺,早就吃上这贵族才有的精美饭菜。  

只是家里的厨子所做,和这发明者李大朗的厨子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简直就没办法比,不吃铁锅制作的美食之前,自己都觉得大鱼大肉的,已经是全大唐最牛的规格了。  

和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比起来,自己是何等的骄傲自豪,  

自从李家大朗打造了铁锅,又用点灯的菜油,制作出来精美的食物,一出世,就快速的传遍了长安城。  

长辈们又是抢又是讹的,也去弄来了铁锅,却发现不会制作,又赶紧安排各自府里的厨娘,去程咬金和秦琼的府里学习。  

待学习回来,众人品尝之后,都觉得自己以前,引以为傲的那些吃食竟然和豕食差不了多少。  

都十分郁闷,怎么就吃了豕食几十年?  

当然了,也就自己说说,别人敢说这些勋贵大老爷,吃的是豕食,那可是绝对不可以的。  

可今天来尝尝人家府里的吃食,自家的那些,怎么就又成了下等,心里难免又开始愤愤不平。  

不过不舒服归不舒服,这会儿人家要大摆筵席,还是非常高兴的,几乎都是跑着回府。  

李钰亲自指点厨房的几个厨子,在不断的指点和要求下,如今这县男府里的吃食,绝对是这大唐天下第一等。  

李钰是个喜欢享受的,典型的吃货一个,对美食要求很高,也正是因为如此,  

府里的厨子们,不断的精益求精,这才被逼迫着,修炼出了绝世神功。  

如今,就是皇宫里的厨子也不能和府里的厨子相比的。  

众人分了身份高低一一坐下,一番虚假的客套之后,就开始了大吃大喝的活计。  

暂时没人说话,只听见各种吧唧嘴的声音,和狼吞虎咽的表情,就看这些人谁抢的快。  

李钰作为东家,自然要照顾客人的,哪里有机会坐下吃饭。  

又出去指挥下人,在偏院里开了十几桌,招待这些执跨子弟带来的护卫和奴仆,毕竟下人也是人!  

这大唐的规矩可不是这样的,主人吃饭正常,仆役护卫就只能在做客的人家里吃大锅饭,哪经历过这种阵势,还要给自己等人置办席面??  

全部都受宠若惊,对李钰那是恭敬无比,人家如此抬举自己,当然不能失去了礼节不知进退。  

几十个执跨子弟虽然对李钰安排自己的护卫奴仆的行为,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心里可是非常感激加自豪的,能被人家如此尊重,肯定感激不尽了,正所谓打狗看主人,不是瞎说的,人人都有这个情节。  

这李家大朗不但对自己招待的十分周到不说,对自己带来的下人,都当成了一回事,说明人家,很是把自己放在了眼里。  

跑前跑后的招待着一百多号人,李钰也是累的不行,抽空找个安静的厢房,弄了几个菜填饱肚子。  

随便吃了一点,又去正厅看看是否需要加菜加饭,结果发现十个桌子上已经剩下了光光的陶盆,和盘子,  

就赶紧大声呦呵,让候三赶紧通知厨房,再上一桌完整的席面来。  

都是贵族子弟出身,吃完了一桌也不好意思再要。  

奈何根本不过瘾,年轻人饭量大的惊人,没办法,面子重要,  

来前家里都交代过,可不能丟了家族里的身份,要矜持一点。  

恰好李钰出来查看,又赶紧安排再上一桌,这无疑是挠到了众人的痒处。  

等待上菜的空间,都大大赞美李大朗的忠厚老实,互相约定,等李大朗去了长安,可要好生招待才是。  

李钰实在,却并不矫情,下人们不够吃,就多吃些胡饼,和米饭就行了,不用另外再做一桌。  

可即便这样,也把府里的厨房忙的如同战场一般,连今天不当值得人,都被叫了回来,火力全开,  

这些下人即便累的不行,还是依然开心,都是家生子奴仆,对府里的归属感,可是非常强烈的,  

家主越有本事,他们越开心,家主来的客人越多,他们越高兴。  

那说明家主,英明,能结交四方豪杰,更何况,今天府里的人总算见识了,这一代家主的厉害之处。  

一下子入了库房几万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