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公输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五十八章公输班林五经过自家女人提醒,总算回过神来,严肃的说道;  

“老爵爷之恩,尚且未报,如今又要劳烦郎君拿出密法,烧制红砖水泥,为庄户百姓修造新屋,  

某若贪图银钱,与那畜牲何异,郎君但有吩咐,某必倾力而为。”  

看到林五挺上道的,李钰这才眉开眼笑起来;  

“如此甚好,这几日,某家计算着,红砖已经烧够几十座新房之用,只等水泥凑够,便可动工,  

你可通传五个庄子,闲散之人可报名造册,为新庄子出一份力气,出工的吃食,由府里的粮仓支出。  

待这几日,收纳了新粮,便要开始动工,某欲使人在庄子后,设立临时棚户,制作匠人的吃食,此事也交汝手经办。”  

又对着容娘母亲道;  

“娘子可聚集一些相好的妇人相助,将这每日里的吃食,做好了供应,使那些出力的汉子们,能填饱肚子。”  

容娘母亲听说要让自己负责给干活的工人做饭,喜上眉梢,立马就爽快的答应下来。  

这差事做完,在这几个庄子里,也算数的上的人家了,不答应?那才是傻子。  

李钰看二人都答应了安排,继续说道;  

“既是你等答应,那便依照吩咐去做就是。  

府里自会给你派出一个登记造册之人,再使粮仓管事从旁协助,倒也不必忧虑。”  

林五郎终于长出一口气,干活出力他不怕,就担心这登记姓名,写写算算的事儿,如何会做?  

如今府里派来一个会写字的,林五这才放松下来,只要解决了写写算算的事儿,其他的,林五相信自己都能做好。  

李钰又交代了一些细节,这才离开林家,临走时又看了看院子一眼,总结;这容娘家真是一贫如洗。  

他哪里知道,所有五个庄子的农户都是这样子,而且大多数比这林家更穷。  

带着两个侍女,李钰晃晃悠悠,到了庄子后的田野里,大老远就看见红砖围起来的厂房,烟囱已经狼烟大冒,说明匠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活计。  

李钰经过厂房门口,因未安装大门,就直接走了进去,  

九个老头,如今已经名声在外,被称为烧窑九老。  

大清早一起来,几个老头已经安排好劳力,行动了起来,恨不得一天到晚不停歇的出砖出瓦片。  

李钰视察一遍,发现工作进度很快,院子里的砖头,码的整整齐齐,一眼望去全是红色的波浪。  

又参观了水泥车间,已经盖了一多半,旁边放着房梁和柱子,估计今日就能上梁。  

交代了水泥和沙石搅拌的比例,说清楚如何打造水泥地平,便带了容娘,回府用膳。  

堪堪走到府门口,李钰发现,站了老老少少十几个人。  

年龄最大的一位老者,大约六十多岁,年轻的也就和自己差不多。  

以为又是新来的铁匠或者木匠也没在意,正要进门,那带头的老者,却叫住了李钰:  

“郎君,老夫这厢有礼了!”  

李钰看对方已经六十出头了,也礼貌的回了一礼;  

“丈人,某回礼了。”  

看着老者对自己的回礼,无动于衷,而且此人身上,很有一些气质,尽管一身粗布衣服,却挡不住由内而外的强大自信。  

李钰暗自猜测,这人恐怕不是一般的农户,只听那老人开口说道:  

“老夫于十六年前,带着家族逃难至此,蒙上一代县男,将老夫家族,收留在十里坡小王庄上。  

十年前,上代族长病重,老县男又请了数位先生医治,只可惜天命所归,人力不能挽回,最终归去。  

后,老县男再出银钱,又制棺椁,将上代族长安葬。  

如此恩情,老夫家族不敢忘却,今郎君欲修造几个庄子,欲使穷苦百姓受惠,人皆动容。  

郎君为了修造几个庄子,连红砖水泥之密法,都拿了出来,老夫之家族,若不出些力气,恐惹天下人耻笑耳。  

是以,老夫今日毛遂自荐,愿为修造之事,出力献策,还请莫要见笑。”  

李钰听了老者的话,很诧异,此人说话井井有条,条理分明,且明显是有学问的,为何窝居在小王庄十几年?而且当年,又为是为了何事逃难?  

可是再回头想想自己,不也是一身惊天的秘密?人家还不能有个秘密了?  

压下心中的疑惑,李钰温和的问道;  

“不知丈人,尊姓大名,既然愿意出力,某代庄户们先行谢过了。”  

李钰说完行了一礼,他也是个有素质的人,老人家看着六七十岁了,又有学问在身,说话慢条斯理,主动来给你干活。  

怎能不起尊敬之心,前世的李钰就是出自书香门第,很有家教修养,今日份礼数也是颇为周到。  

“老夫公输班”  

“哦,原来是公输…什么?公输班?”  

李钰忍不住笑了,居然叫公输班,真是牛,竟然和鲁班老祖同名,不过李钰也不奇怪,后世里叫张飞的,就上千人。  

人家想叫什么是人家的自由。只是没想到这大唐也有追星一族…  

想到这里李钰调侃了一句:  

“不知丈人和鲁国的大能,公输鼻祖有何渊源?”  

李钰说完也忍不了,住拿手捂着嘴生怕笑了出来,对一个老头也太无礼了。  

他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方式,怕是傻子都能看出来他在搞笑。  

那老者,也不恼怒,只是平静的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