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做春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拙想了一堆名字,但是都觉得不合适。  

倒是一直逗猫的老太太帮徐拙想了个名字。  

“四方面馆不行,那就叫四方酒楼呗,多大事儿啊,至于这么苦思冥想的吗?再好听的名字,饭菜的味道不好照样白搭。”  

她的话一下子把徐拙给点醒了。  

之前想名字的时候,徐拙考虑的却是都是一些非常文艺范儿的店名。  

但是又觉得名字不太合适。  

他甚至都想问问老爷子,当年徐家在京城的开的酒楼名字了。  

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老爷子都没见过那座酒楼,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印象。  

还是把握当下比较好,别蹭老祖宗们的热度了。  

又不是很熟,而且他们那些老店到底是怎么败光的也不知道呢。  

想通这些之后,徐拙冲于老太太说道:“就叫四方酒楼吧,我奶奶说得没错,这就是个符号而已,菜品质量才是立足之本。”  

十点半的时候,徐拙在两个老太太的催促下,起身去厨房开始做春饼。  

陈桂芳估计是不好意思白蹭饭,所以在徐拙起身后,也装模作样的去了厨房,说是要帮忙,其实她跟小丫头的厨艺不相上下。  

“儿砸,需要买什么东西吗?需要的话我去给你跑腿,你就专心做春饼就行了。”  

不知道是能吃一顿徐拙亲手做的饭,还是可以趁机跟两位老太太拉拉关系,陈桂芳进入厨房就主动要求干活儿。  

徐拙倒也没客气,让她买菜去了。  

“绿豆芽、菠菜、韭菜、香椿叶…就这几样吧,鸡蛋家里就有,不用再买了。你想吃啥也可以买点,今天吃春饼,饼是添头,还是以吃菜为主。”  

说完,徐拙用水壶接了水,放在灶上开始烧。  

做春饼需要用热水和面,确切的说是半烫面,这样做出来的春饼才薄而坚韧,卷再多的菜也不会撒漏。  

今天吃饭的人不多,徐拙往盆里装了三四斤面粉。  

就两位老太太和陈桂芳的饭量,一顿肯定是吃不完的。  

徐拙打算多做点放在冰箱里,等老太太想吃的时候,稍微蒸两分钟就行了,非常方便。  

等水开的时候,徐拙找来两个土豆,开始削皮。  

打算等会儿做个酸辣土豆丝或者把土豆丝汆水后凉拌,这两者都比较适合卷春饼吃。  

至于做春饼,现在有了技能,倒是一点也不发愁了。  

春饼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烙,一种是蒸。  

这跟烙馍村做的烙馍很相似。  

但是却更加薄。  

做出来的饼几乎是半透明的。  

这也是春饼的标志。  

其实说起来,不管北方的春饼荷叶饼,还是中部的烙馍和水烙馍,以及南方的春卷丝娃娃,甚至西北的卷凉皮,其实都大同小异。  

都是用饼卷着菜食用。  

只不过有的地方做法粗犷,有的地方做法精致。  

很早之前,徐拙跟建国一块儿做过烙馍卷菜,那会儿四方面馆还没装修,店里就他和建国两个人在忙活。  

那次做的烙馍卷菜不太成功,因为做出来的稍微有些糊。  

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  

现在已经有了D级招牌技能,烙制那种小薄饼简直手到擒来。  

不过徐拙不打算用烙的方式去做。  

因为烙制的薄饼水分少,有点硬,嚼起来比较费劲,不太适合牙口不好的两位老太太。  

所以徐拙打算用蒸的方式制作。  

顺便他也想见识见识,蒸的效果怎么样。  

要是蒸出来的小饼不错,那以后在新店就把春饼给推出来。  

因为相对于一张一张的烙,蒸的效率就很高了。  

就现在店里的蒸柜,真放开了做的话,一次就能蒸几千张薄饼。  

而且也不用关注火候啥的,非常简单。  

水开的时候,徐拙把火关掉,打开壶盖,让里面的水慢慢降温。  

他把削好皮的土豆清洗一下,开始切丝。  

切土豆不怕粗,不怕细,就怕粗细不均匀。  

这样的土豆丝不管凉拌还是爆炒,都会因为土豆丝受热不均而变得成熟不一致。  

造成有的土豆丝已经熟透变软,有的却还夹生的尴尬局面。  

不过现在,在刀工的加持下,徐拙倒是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先把土豆切成两毫米厚的薄片,然后叠放在一起,开始切丝。  

切出来的土豆丝不仅粗细一致,连刀口的方向都是平行的。  

土豆切好之后,徐拙接了一盆冷水,把土豆丝泡进去,这样能够去除土豆丝上的淀粉,能让土豆丝更加爽脆可口。  

接下来,徐拙又打了几个柴鸡蛋,搅散后放在炒菜锅里,摊了几张鸡蛋皮。  

稍稍晾凉之后,他把鸡蛋皮卷起来切成鸡蛋丝。  

吃春饼,讲究个营养搭配。  

不光要有肉有菜,还有有鸡蛋才算完美。  

这个时候,水壶里的水温度已经降了下来,差不多有七十度作用。  

徐拙端着水壶,开始做烫面。  

先把水壶的水倒进面盆里,用筷子小心的搅成面絮,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  

盖上湿布,醒发二十分钟。  

这样面团不仅会有良好的延展性,而且在醒发的过程中,面团也会稍稍有些发酵,这种面吃起来会有股浓郁的面香味儿。  

趁着醒发面团的功夫,徐拙又把带过来的肘子切成了薄片,放在盘子里盛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