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七十章 群星闪耀时,朝贡,在京城(2/3)
一日会在奉天殿,正式给你们‘受历’。让你们的正使,接受司礼监大监颁发的新年历书。这‘受历’可是除‘正旦大朝’外,最为重要的礼仪之一!圣人会在上首,一直看着的。记好了!必须要正式地行三跪九叩,跪拜的姿势要端正,手要拜好,向圣人恭敬谢恩!…”
“等十一月十五,冬至朝会,你们得再去奉天殿‘贺冬至’。十二月一日,依然是奉天门处的‘朔望朝’。十二月上会有赏赐下来,需要再上表谢赏。可能还会有赐宴,看圣人的兴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正月初一的大朝会,‘贺正旦’!”
说到这,魏中官神情一肃,锐利的眼睛在施文德身上又“剐”了一眼,直看的这位海上大豪背脊冒汗。
“刚才说的,都翻译了吗?”
“大人…都…都翻译了。就是内容太多,怕是倭使记不住…”
“嗯,记不住?…你会写字吗?”
“会,会的!”
“等会我再说一遍,你拿笔记下!”
“啊!让我记?”
“对。记完我再看一遍…好生翻译!后面若是出了差错,就拿你是问!”
“.是!是,大人…”
魏中官自然的捏了捏手指,微微瞥着施文德,就像把眼前的“小人物”捏在手中。随后,他又看向了僧人打扮的倭人副使森野清,温和笑着道。
“正旦是大朝会,千万要依照规矩行礼!等圣人穿着常服出来,会是‘乐作,陞座,乐止。呜鞭讫,文武官入班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
“然后,就是引礼。‘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赞四拜,典仪唱进表,序班举表案由东门入,至于殿中,内赞赞宣表,外赞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状讫,蕃使俯伏,兴,四拜,礼毕。’…”
“一般来说,朝鲜使节拜过了后,就是你们了。千万记得,是先四拜,等着唱表。宣表时一直跪拜着。宣表后,再四拜。是‘先四拜、一长拜、再四拜’!合起来还是三叩九拜…”
“嗯,眼下记不住没关系。这些大朝会的礼仪,都会在正旦前,派中官来这里教你们,至少会演练三次。到时候,其他随从就一直在殿外跪着,只要正副使者入殿,行礼如仪即可!…”
“是!贵人嘱咐的是,副使森野清一定牢记!等正使病情好些,能够起身,我会亲自和他说一遍的。佛祖庇佑!”
森野清恭敬笑着,魏中官也含笑回了一礼,对这位懂事识趣的“和僧”大生好感。
两人又叙了会轻松的闲话,聊了会使团后续的安排,和京中夷货的交易规矩,又看了些实物。眼看着天色渐暮,魏中官才在森野清拿出的一堆“夷货”中,捡起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小银碗。他轻轻掂了掂,袖袍轻轻一扬,那银碗就疏忽消失不见。
“森副使,若是倭人使团里,都是你这样伶俐的人物,可就太让人欢喜了!…”
“哪里,哪里…魏贵人,这次使团的尧夫正使,才是气度宽厚,品德温良。等他病情稍稍好些,一定也会拜见您的!…”
“嗯。这一路由南到北,行途辛苦,水土不服也是常事。这周围坊市里有些医馆…按理说番邦使者不能擅自出门,但寻访医馆,救人治病,就在这东城两街之内,却是无妨的。朝廷宽待远人,知晓了也不会说些什么…”
魏中官笑容和善,缓缓起身。投桃报李,他也寻了个“治病”的由头,许了森野清“两条街市”的出行自由。在临走之前,他仔细看了遍施文德手抄的礼仪文书,皱眉看了会那寻常的字迹,嘴角撇了撇,这才对森野清最后道。
“尊使不用多送,咱家面前,无需这么客气!十月初二是要进表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噢!表文早已经写好了。就是附文的感谢状还差些手尾,等着落些名字…嗯,可否把贵人的名号写上?”
“?不可,不可!莫要害我!尊使的心意,我领了。但这宫里的规矩,可和你们不一样,也不是你们倭人能懂的…”
魏中官连连摆手,又看了施文德一眼,斥声道。
“好生翻译!好生伺候!明白吗?”
“.小的明白。”
“嗯。”
魏中官背过双手,对森野清轻轻点头。随后,他轻步上了黄色的轿子,被一众仆役抬起,像是一朵黄云般飘然远去。宫中的权力哪怕延伸出一点颜色,那也是明黄的耀眼。而当明黄远去,会文馆前,就只剩下凝望的森野清,还有抿嘴不语的施文德。
这一刻,在这通惠河畔的红墙间,暮色勾勒出辉煌的余晖。远处的紫禁城宏伟如天上的宫阙,又沉肃像是人间的山峦。
两人就这样静静遥望了片刻,森野清沉醉于那遥不可及、又近在眼前的明煌宫阙,就像嗅到了这个世间最为庞大的,无法想象的权力与财富。许久之后,他才悠悠一叹,看向施文德,笑着道。
“施君,一路行来,终到天上宫阙。苏公曾说,‘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人间之事,两难全,向来都是如此啊!…”
施文德默然不语,也不知在想着什么。但森野清却不准备放过他。这四五个月的行程,一路上水滴石穿的交际,不就为了此刻吗?眼下也正是时候!
“佛祖见证!施君,明天就要上表了。我在感状的附文后面,可特地给你留了个名字的位置!宁波镇守大监,浙江布政使,兴隆寺主持…他们的名字
“等十一月十五,冬至朝会,你们得再去奉天殿‘贺冬至’。十二月一日,依然是奉天门处的‘朔望朝’。十二月上会有赏赐下来,需要再上表谢赏。可能还会有赐宴,看圣人的兴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正月初一的大朝会,‘贺正旦’!”
说到这,魏中官神情一肃,锐利的眼睛在施文德身上又“剐”了一眼,直看的这位海上大豪背脊冒汗。
“刚才说的,都翻译了吗?”
“大人…都…都翻译了。就是内容太多,怕是倭使记不住…”
“嗯,记不住?…你会写字吗?”
“会,会的!”
“等会我再说一遍,你拿笔记下!”
“啊!让我记?”
“对。记完我再看一遍…好生翻译!后面若是出了差错,就拿你是问!”
“.是!是,大人…”
魏中官自然的捏了捏手指,微微瞥着施文德,就像把眼前的“小人物”捏在手中。随后,他又看向了僧人打扮的倭人副使森野清,温和笑着道。
“正旦是大朝会,千万要依照规矩行礼!等圣人穿着常服出来,会是‘乐作,陞座,乐止。呜鞭讫,文武官入班叩头,礼毕,分东西侍立’…”
“然后,就是引礼。‘引蕃使就丹墀拜位,赞四拜,典仪唱进表,序班举表案由东门入,至于殿中,内赞赞宣表,外赞令蕃使跪。宣表、宣方物状讫,蕃使俯伏,兴,四拜,礼毕。’…”
“一般来说,朝鲜使节拜过了后,就是你们了。千万记得,是先四拜,等着唱表。宣表时一直跪拜着。宣表后,再四拜。是‘先四拜、一长拜、再四拜’!合起来还是三叩九拜…”
“嗯,眼下记不住没关系。这些大朝会的礼仪,都会在正旦前,派中官来这里教你们,至少会演练三次。到时候,其他随从就一直在殿外跪着,只要正副使者入殿,行礼如仪即可!…”
“是!贵人嘱咐的是,副使森野清一定牢记!等正使病情好些,能够起身,我会亲自和他说一遍的。佛祖庇佑!”
森野清恭敬笑着,魏中官也含笑回了一礼,对这位懂事识趣的“和僧”大生好感。
两人又叙了会轻松的闲话,聊了会使团后续的安排,和京中夷货的交易规矩,又看了些实物。眼看着天色渐暮,魏中官才在森野清拿出的一堆“夷货”中,捡起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小银碗。他轻轻掂了掂,袖袍轻轻一扬,那银碗就疏忽消失不见。
“森副使,若是倭人使团里,都是你这样伶俐的人物,可就太让人欢喜了!…”
“哪里,哪里…魏贵人,这次使团的尧夫正使,才是气度宽厚,品德温良。等他病情稍稍好些,一定也会拜见您的!…”
“嗯。这一路由南到北,行途辛苦,水土不服也是常事。这周围坊市里有些医馆…按理说番邦使者不能擅自出门,但寻访医馆,救人治病,就在这东城两街之内,却是无妨的。朝廷宽待远人,知晓了也不会说些什么…”
魏中官笑容和善,缓缓起身。投桃报李,他也寻了个“治病”的由头,许了森野清“两条街市”的出行自由。在临走之前,他仔细看了遍施文德手抄的礼仪文书,皱眉看了会那寻常的字迹,嘴角撇了撇,这才对森野清最后道。
“尊使不用多送,咱家面前,无需这么客气!十月初二是要进表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噢!表文早已经写好了。就是附文的感谢状还差些手尾,等着落些名字…嗯,可否把贵人的名号写上?”
“?不可,不可!莫要害我!尊使的心意,我领了。但这宫里的规矩,可和你们不一样,也不是你们倭人能懂的…”
魏中官连连摆手,又看了施文德一眼,斥声道。
“好生翻译!好生伺候!明白吗?”
“.小的明白。”
“嗯。”
魏中官背过双手,对森野清轻轻点头。随后,他轻步上了黄色的轿子,被一众仆役抬起,像是一朵黄云般飘然远去。宫中的权力哪怕延伸出一点颜色,那也是明黄的耀眼。而当明黄远去,会文馆前,就只剩下凝望的森野清,还有抿嘴不语的施文德。
这一刻,在这通惠河畔的红墙间,暮色勾勒出辉煌的余晖。远处的紫禁城宏伟如天上的宫阙,又沉肃像是人间的山峦。
两人就这样静静遥望了片刻,森野清沉醉于那遥不可及、又近在眼前的明煌宫阙,就像嗅到了这个世间最为庞大的,无法想象的权力与财富。许久之后,他才悠悠一叹,看向施文德,笑着道。
“施君,一路行来,终到天上宫阙。苏公曾说,‘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人间之事,两难全,向来都是如此啊!…”
施文德默然不语,也不知在想着什么。但森野清却不准备放过他。这四五个月的行程,一路上水滴石穿的交际,不就为了此刻吗?眼下也正是时候!
“佛祖见证!施君,明天就要上表了。我在感状的附文后面,可特地给你留了个名字的位置!宁波镇守大监,浙江布政使,兴隆寺主持…他们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