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推演结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纷化作齑粉。  

咚!咚!!咚!!!  

金山寺东,青铜佛首之钟连响三声,一声重过一声。  

老佛寺所奉诸佛虚像皆向金山投来了目光。  

推演世界中,观真得诸佛法力加持,临时等级一跃至39级,“生命重量”也暂时达到了与正统神话卡灵相当的程度。  

俗神之力与华夏神话之美在这一刻达到了统一!  

煌煌俗世的疯狂与邪异,九州诸夏的古老与盛大,皆融此身。  

观真的威能持续提升!  

诡异与岁月的气息,便好似一缕缕发丝,悠然飘至现实。  

以防出现不测,从始至终都守在附近的真君与猴哥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目光中,读到了些许凝重。  

推演世界中,井龙王的具现化意志蓦地察觉到一道闻讯的目光,下意识转头,正对上白蛇那双澄澈如水的眼眸。  

旋即摇了摇头。  

意思是,自己未必是诸佛法力加持下的观真的对手。  

白蛇了然地点点头,面容平静地等待“宿命”降临。  

组合起来的战斗力丝毫不逊于同等级核心卡的虾兵蟹将,终是在观真严重残缺版的掌中佛国之下,化为了万千齑粉。  

观真随即使出严重残缺版的拈花一指。  

就见一只亮金大手,自无限星空探来,轻描淡写间破开厚重云层,缓缓降下一根指头。  

顷刻间,天地粉红,落英缤纷,数不尽的花瓣飘动。  

推演世界俨然化作一片花海。  

临时客串的井龙王十分尽心地化作龙形态,施展滔天神力,替青白二蛇抵消了这一击。  

而他的意念代行身也在这一刻轰然破灭。  

这也意味着,此场战斗的结束。  

风景幽绝、形胜天然的茫茫金山最终只剩一片断壁残垣。  

金山寺前上百级石阶。  

观真于阶上殿前、青白二蛇于阶下殿外,遥遥对望。  

“万劫——光佛…”  

良久过后,观真和尚低声念了句佛号,重披上僧袍袈裟,转身拂袖而走。  

青白二蛇自知回天乏力,只得暂时回到西湖断桥旁休养生息。  

却在那里,见到了一道颇为熟悉的身影。  

“娘子!”  

罗浮颇为敬业地以意念大喊了一声。  

“相公。”  

白素贞轻轻地应了声,温柔平和却异常有力的目光,似在透过“王生”这层表象,无声注视着“本相”。  

按照“剧本”设计,这里的剧情是王生幡然醒悟,以人间至情的感人话术,感动了观真派来看守他的小和尚,这才得到了与娘子重逢的机会。  

只可惜,“重逢”一词从古至今都与“短暂”二字脱不了关系。  

天青碧翠、颇有华夏国风浪漫气息的西湖断桥旁,此刻,正默默伫立着一位俊美无俦的红袍小僧。  

“白素贞,你为一己私欲,水漫金山,残害万千生灵,我今奉世尊法旨前来拿你,可有不服?”  

观真和尚的嗓音难掩沙哑疲惫。  

“没有。”  

白素贞摇了摇头。  

按照大多版本《白蛇传》的剧情设定,白素贞在败给法海后,就被其直接压在了雷峰塔下。  

可由于天生佛子·观真是罗浮眼下最强的身份卡,理应不局限于法海这一重身份。  

因此,罗浮在这段剧情留了个“活口”:写观真一时心软,让白素贞和王生又见了一面。  

也就是这一时心软,为其以后成为“唐僧”提供了合理理由。  

书归正题。  

剧情发展到这里,观真回归金山寺,白素贞被压在了雷峰塔下,王生决意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好救回妻子…  

《白蛇传》的故事也接近了尾声。  

那超层级的掌中佛国与拈花一指两式,彻底伤了观真和尚的本源。  

之前完全是强撑着身体,来到的西湖断桥边,如今一回到金山寺,马上吐了口黑血。  

“主持,您这样做,值吗?”  

一侧,不知何时出现的布衣小和尚忍不住开口道。  

罗浮知道,这是推演世界运行逻辑的化身。  

如果观真的回答不符合现实逻辑,那么,之前的推演进度也将彻底崩碎。  

而回归问题本身“您这样做,值吗”,其深层含义就是“你为什么要以性命为代价拆散一对眷侣?”  

金山寺主殿内,面色惨白的观真和尚正对着俗世之尊法像,疲惫落座,气力渐息地自言自语说:  

“贫僧幼时听启蒙师傅解读佛经,其上有载:佛祖云,神人鬼妖四界区分鲜明。彼此相合,便是有悖天理。俗世正道共诛之。”  

“自拜师之日起,师父就说我是‘天生佛子’、‘未来觉者’,我这几年,也一直在为配得上这一名头而努力,并以此为标码,严格要求自己。”  

“而今,我做到了‘始终如一’,达成了大永恒自觉境。即便要回归世尊怀抱,进入极乐彼岸,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可我现在…为什么会后悔呢…”  

说到最后,观真和尚的声音已几近虚无。  

“观真主持…圆寂了。”  

布衣小和尚声音淡漠、毫无感情波动的话语一出,观真这条推演线瞬间切断,强化宣告结束。  

另一边,王生在得知观真和尚的死讯后,原打算连夜潜入金山寺,救回娘子。  

却得到观真和尚的师父:高僧普愚,犯嗔煞之罪,须臾间夷平金山的消息。  

背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