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武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梁渠望向触足内的玻璃柱。  

海星他知道。  

棘皮动物。  

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千奇百怪。  

玻璃柱内,居中一个核心,七条粗细长短不同的大触足从中蔓延,七条大触足之外,又像树枝一样蔓延出更多的小触足,其后再分,错杂而不规律,无穷无尽。  

「海中有无大妖级的蔓星鱼?」  

「未曾听闻,蔓星鱼大多智力低下,凭本能生存,少有能成长起来的,精怪亦少见,且实力比同境界差一大截,几乎无法主动猎食。」  

「那坊主大人可听闻江淮大泽网大人?」  

海坊主才思敏捷,一点即透:「蛇族的网大人是蔓星鱼?」  

「八九不离十。」  

「自蛟龙入住龙宫之后,我等海商便不再去往东域,一来蛟龙不允,二来无甚收益,竟是养了一头大妖级的蔓星鱼么?」海坊主颇为惊奇。  

「蔓星鱼有没有同八爪王分离触足,获取信息一般的能力?」  

「有过之而无不及,蔓星鱼倘若成了精怪,便能像播种子一样分出次一等的子体,而次一等的次子可以类推,逐渐绵延成地毯,即便分开不相连,仅需断裂出一截小触须,让其接触到其它核心,即可获知全部。”  

拨开云雾见青天!  

梁渠心头大跳,猛然弄清楚了前后缘由。  

难怪老蛤告诫他去了东水域不能「变身」,恐怕大半个东水域都已经被「网大人」种下了子体,尽数处于掌控之中!  

只要他一变身。  

白猿和他穿同一条裤子的事必定暴露!  

蔓星鱼本质上和杂草一样,居于石缝之间,平时根本不会有鱼觉察。  

用金目控制那么多鱼,搜寻一个月毫无消息可见一斑。  

「鬼母教的大本营会不会便凭此藏在东水域?」  

「昔日鬼母教动乱淮阴,朝廷以为鬼母教的大本营藏在南域,其实从根本上便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南域的几条支脉,也自一开始便是无足轻重,被舍弃的分支?」  

梁渠越想越心惊。  

甚至依托「网大人」的情报,只要有人涉足东水域,于鬼母教视线中便是完全透明,完全立于不败之地!  

你追,我逃。  

打的便是情报战!  

一瞬间,无数的念头从脑海中如流星划过。  

哗气泡纷纷,两条赤红大宝鱼塞入怀中,活蹦乱跳。  

「坊主大人,您这—·  

「新年快乐,给小水的新婚礼物。”  

梁渠愣然:「坊主大人怎知我已成婚———”  

「七星血斑,大补元气。」  

梁渠老脸一红。  

蔚蓝触足轻轻拍动脑袋。  

「小水要和娥英好好的,不能吃了她哦。」  

「蔓星鱼、筐蛇尾—.—””  

书房内,越王拧眉步。  

「蛟龙居然于老巢养了一只如此大妖?」  

梁渠抱拳:「以上皆为学生猜测,是与不是,尚需有能人探究定夺。」  

他从海坊主处归来,张煦也审问完了几条大蛇,可惜从蓝、赤鳞处获得的情报,尚且不如从海坊主处得到的多。  

几条大蛇单单知晓网大人神通广大,有炼体之能,连面都没见过,皆是直接问族中大妖讨要「肉种」。  

「既然逻辑对的上,此事概率便不低于三成,蔓星鱼—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要即刻上书!」  

梁渠立马取下书架上的墨水,添水研墨。  

鬼母教无疑是个庞然大物,宗师多出两手之数,他可没有想法独自面对。  

写罢。  

越王烫上火漆,交由家宰张煦密封处理。  

眼见事情告一段落,梁渠接续上午谈话:「老师尚未说明臻象三步。」  

「记得。」越王未有隐瞒,将毛笔搁入笔洗中,「臻象入天龙三步,一要天人合一。  

你狼烟入狩虎时曾坐过燕东君的天坛,应当有一二分理解。  

天人合一,一招一式皆有道韵,可谓携天地之势,同真罡异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梁渠点头。  

「二要通天绝地。」  

「通天绝地?」  

「通而绝天魂,通而绝地魂,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即‘天魂、地魂、人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  

三魂生存于精神中,故而人身去世,魂归三路。  

天魂归天路,地魂归地府,人魂归墓地,通天绝地,即是斩断天魂、地魂之因果,使之不入天路,不入地府,固守如一。  

入了臻象,寿三百,此乃神寿,非身寿,故通天绝地后,便可大幅延寿。」  

一段话,梁渠脑袋里冒出两个问题。  

「世上真有天路、地府?若有,缘何昔日大离太祖费尽心机欲斩蜃龙,再造永世净土?」  

越王摇头:「世上并无天路,也无地府。”  

「那为何——」  

「世上可有贯彻始终之真理?」  

梁渠沉思。  

「修行路非神人相授,乃是人族代代传承,从无到有,一切名,一切相,一切果,无非为先辈总结,后人再创。  

宗师身死,精神恍恍惚惚,清而上升溃散,浊而下降溶解,不清不浊,游荡人间,变作‘残余’,先人称上升之处为天路,下降之处为地府。」  

梁渠了然。  

前辈修行者们给「去处」下了个定义,桌子叫桌子,是人管它叫桌子。  

未知数便假定为。  

他问出第二个问题。  

「按老师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