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万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出来了?”  

梁渠眼前一亮,快速翻身穿戴整齐,带上丹药牙套,备好单独的小木箱,再拉上龙娥英的手跳入池塘。  

栖息家中的“不能动”甩尾跟上。  

为这一天他准备有大半年,从冬天候到秋天,从帝都赶到平阳,紧张不假,毕竟直面妖王,可事到临头根本不会有什么慌乱,从肥鲶鱼告知,到成功抵达,中间只用了不到半炷香。  

白流溃散。  

两人一鳄落足藻林。  

“蛙公!情况如何?”  

“有宝贝!”  

老蛤蟆目光锁定远方,爪蹼牢牢地抓住黄皮袋。  

它的黄皮袋饥渴已久!  

整整大半年,有一小半的时间驻扎在海渊宫前的藻林里,不知错过了多少财富,它要狠狠的补偿回来!  

梁渠顺着目光看去。  

空空如也。  

片刻。  

“跟上!”  

老蛤蟆踢动蛙蹼,呼啦一声往北跳蹿出去。  

梁渠牵住龙娥英的手,肥鲶鱼和不能动双双跟随。  

不知游出多远,海渊宫逐渐消失于视线之中,周遭环境愈发冷清。  

“转生地点么?”  

梁渠心想。  

海渊宫鱼太多,纵使地宫隐秘,稍有不慎亦会被发现转生秘密,八爪王肯定会去一个无鱼区。  

结果老蛤蟆游到一半,突然愣在原地,惊疑不定。  

“蛙公?”  

“回去!”  

老蛤蟆发觉什么,调转方向往回赶。  

于是乎。  

众人像被遛了一圈,傻乎乎地回到了海渊宫,岂料等上一阵,老蛤蟆重往西跑,接着再返回海渊宫,酝酿少许,又回到最开始的北方。  

“错不了,就是这里!”  

反复多次,老蛤蟆落到一片岩石地中,自信十足。  

“不容小觑啊。”  

梁渠头一回见到有鱼能遛老蛤蟆的,大开眼界。  

龙君两甲子内必现,可如老蛤蟆此般异种,十甲子不定能冒出一个!  

妖王,不同凡响。  

“梁卿快快准备吧,应当就这几天,不会太晚。”  

“蛙公放心。”  

梁渠打开小木箱。  

里头有一块玉牌,三枚小令,少许药瓶。  

玉牌和两枚小令全塞给龙娥英,只自己留下一枚小令。  

“长老?”  

“你跟着蛙公,大抵不会有危险,能不用则不用,但关键时刻真遇上麻烦,也顾不得什么暴露不暴露,保命要紧,朝廷的后果我会来承担。”  

不同于鸾颠凤倒丹,越王一击无疑会暴露朝廷武圣的参与。  

万一八爪王没死,整个事件会走向非常糟糕的境地,他让夺职、剥爵都算轻的,故而只能用作保险的保险。  

好在有老蛤蟆陪同,出事概率非常小。  

“妖王…”  

“你拿了我安心,才好集中精神。”  

“我会用好的!”  

龙娥英收下玉牌,干脆利落。  

梁渠再打开药瓶,一粒一粒地填塞入牙套。  

灵感丹,回灵丹。  

大半是恢复精神力的丹药。  

这两种丹药比较昂贵,除开宗师,没多少人用,甚至属于宗师用药里比较低级的,一枚仍要三千两不止,六枚,只大半个牙套的量,花了梁渠整整小两万,效果绝佳。即将面临的战斗对体力要求不高,反而对精神要求不低。  

余下的则是三颗疗伤丹,价值八千多,部分帮忙填饱肚子的气血丹,帮忙收敛气息的磐石丹,确保不会被提前发现。  

多亏娥英给的十二万,要不然他真买不起。  

准备完全,耐心等待。  

肥鲶鱼吐出黑雾,同化周遭环境,地下数十米之下,挖出一个足以容身的大洞来,所有人躲藏其中,其后长须抹动,覆盖完全,只露出一个通向小孔的窄道来观察外界环境。  

以它挥毫泼墨的天赋,一眼望过去根本看不出端倪。  

“鲶鱼特性吗?”  

梁渠此前从来没想过为什么阿肥会有土木圣体,仔细回想,好似许多鲶鱼喜欢藏身于淤泥之下?  

五日一晃而过。  

水韵扩散,同化周遭环境,遮蔽人兽气机。  

不能动冬眠一般,肥鲶鱼闲得冒泡,两根长须自己打架。  

梁渠和龙娥英背靠背贴紧,体内的太阳早已变为太阴。  

太阳变太阴需要的时间较为漫长,变回来则只需要分离后的一刻钟,所以保持变化,需要时再分离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天边夕阳橙红。  

梁渠无比希望八爪王晚上行动。  

九月末出发,等候到十月初,后天便为一年内最大的满月,子夜时分的加持,甚至比日中还高!  

“梁卿!”  

“现在?”  

事与愿违,梁渠皱眉。  

傍晚可不是一个好时候,日月交替,日中和子夜的加持几乎没有。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塞入牙套。  

头顶阴影兀然覆盖,堵住了众人窥探外界的孔洞,整个天空一下子陷入黑暗,仿佛太阳直直地坠入海面。  

巨大。  

和蛤蟆大王一样的巨大!  

不,八足张开,覆盖的面积视觉上比蛙王更为夸张!  

几乎是海坊主的两倍之多!  

人立足于前,甚至没有它的眼珠大!  

八爪族,雌性比雄性要强壮,但性别产生的少许差异,显然弥补不了境界的差距!  

待得阴影退散,竭力控水,使用水韵收敛众人众兽波动的梁渠终于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