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浸淫佛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营地内热火朝天。  

铁匠,工匠批量生产条石,舟船载着石料从黑水河上运来,源源不断的送进营地,再出来时,石料已经变成整齐码放的条石。  

梁渠叹着气穿过石料区。  

涡窍化涡宫竟然要三条灵鱼,如此巨大的花费,压根掏不出来。  

有那么多水泽精华,不如早些进化成水王猿,纵横大泽,说不得搞头大点。  

梁渠抛开烦扰思绪,回头望一眼黑水河。  

丘公堤的修筑有条不紊。  

两块全新的左右水则碑在军汉们的协力下用支架吊起,缓缓插入河床,化为屹立不倒的河中礁石,经受水流冲刷。  

水浪翻涌,留下暗色潮痕,暗线距离水则碑上的警戒水位已经低有三尺。  

一切稳中向好。  

或许天冷之前,华珠县会彻底退潮。  

傍晚,平阳县府衙。  

简中义翻看送来的水灾报告,面露唏嘘。  

“先遭鬼母,再遇洪水,真不知华珠县何日能恢复元气,实在是大灾大难的一年啊。”  

衙差端来烛台,闻言忙道:“大人心系百姓,实乃百姓之福。”  

简中义摇摇头:“下去吧。”  

衙差愣住,不知道自己哪里说得不对,放下烛台,悻悻离开。  

“不止他,你们全下去。”  

值班的衙差摸不着头脑,各自离开。  

府衙内,简中义独自处理公务。  

夜幕降临,烛光取代天光。  

府衙一片静谧,静得能听见风掠过草尖的微声。  

夜半,简中义合拢文书,持上烛台回到宅院,挪开书房书架,绕道良久,推门进入。  

烛火被透进来的风压得一低,幽暗的红色墙壁闪过憧憧光影,待烛火稳定,印照出数朵莲花倒影。  

浓郁的灯油味溢满密室。  

在这个狭小的地下房间里,足足燃烧着上百只蜡烛。  

无数蜡油融化,顺着烛台滴落铁桶,凝固成一层厚厚白脂。  

身披红色丝绸的僧侣双目紧闭,端坐莲花台上念诵经文,淡黄色的汗水从鬓角滑落,黏连上念珠串,那悬挂金坠的长耳垂纹丝未动。  

莲花座前,巴掌大的骨碗呈现半透明的白玉质地,伴随着僧侣念诵经文,骨碗愈发莹洁。  

简中义坐落到僧侣身旁长案,取拿书籍,研读密藏。  

良久。  

经文停颂。  

“华珠县发大水,是你干的?”  

简中义放下文书:“上师此言差矣,缘何能是我,有人自己站到了悬崖边上,难道要怪有谷中山风,把他给吹下去吗?”  

僧侣默然。  

“你是如何做到…”  

“我做不到。”简中义合上书籍,“站到悬崖上的人很多,谷间自有山风,脚下不稳,怪不得旁人。”  

烛火幽幽。  

僧侣睁开双眼,瞳目中挤满来自灵魂最深处的怨恨。  

“贫僧行走世间,阴狠毒辣,你居第一!”  

简中义靠上椅背:“上师不是亲口说,我是修持佛法的好种子吗?”  

僧侣闭上双目,不再言语。  

简中义从柜屉中抽出一本画册,翻动几页,画像与信息依次浮现。  

梁渠,龙筋虎骨,师从大武师杨东雄,河泊所从八品河伯(升任七品都水郎),大造爵,御赐五品龙血马(升四品)。  

戚洪源,琉璃骨,师从大武师费抱素,缉妖司从六品刑提…  

关从简,四象虬筋骨,师从…  

粗略翻阅到底,简中义合起画册,置于冉冉烛火之上。  

火苗舔舐页角,橘光里映出大片黑色炭灰,逐步往上蔓延,转眼间,整本画册彻底引燃,熊熊燃烧。  

纸页燃烧殆尽,火光褪散,简中义松开指尖,几抹灰烬飘转,他来到僧侣身前,居高临下的俯视。  

“天生武骨固然是好,那又如何比得上浸淫佛法多年的上师呢?”  

僧侣一动不动。  

然那失去了颅骨,裸露出的猩红大脑却跳动地越发厉害。  

沟壑纵横,血丝细密。  

莲花台前骨碗净若琉璃。  

简中义恭恭敬敬地捧起法碗。  

“多谢上师祭炼法器,只是学生尚缺一件东西,故而…  

借大师腿骨一用!”  

僧侣豁然睁眼,浑浊眼白爬满血丝。  

决堤第十天,华珠县内洪水有轻微消退。  

淮阴府增援来部分物资与人手。  

此外,平阳县县令简中义带着自己的县衙班子一同到来,参与救灾,表示全权听从郁大易调遣。  

郁大易表现出十二分的感激,当天宴请众人吃饭,席间更是对简中义捐赠的八千银两感激不尽。  

简中义连连推辞,示意天灾当头,每个人都应该出一分力。  

结果席间不知哪个缺德冒烟的带头,说要以简中义为楷模,一同捐款,响应成群。  

梁渠无奈,只好跟着一起捐了三百两。  

决堤第十八天。  

时值九月下旬,天气渐凉。  

南直隶增援来五百位奔马武师和大量工匠,铁匠及物资,随船而来的还有一部分朝廷官员。  

卫麟从华珠县内救援一线抽身,与徐岳龙共同迎接。  

南直隶的官员们不负众望,带来了一個十足的利好消息,朝廷深思熟虑,决定对华珠县免税三年!  

一针毫无疑问的抗洪强心剂,在郁大易的推动下,消息一天内传遍整个华珠县。  

百姓纷纷赞美仁德。  

决堤第二十五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