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唯识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起于微末第二百零七章唯识宗!日子过得飞快,六月六眨眼便至。  

卯时五刻。  

冰台吹鼓冷气,驱散潮热的闷气。  

梁渠起身穿衣,打开窗户,天光涌入屋内。  

夏天到了。  

犹记得上一次河神祭,他在同样的时间点起床,天不过蒙蒙亮。  

再过一个月到大暑,届时蝉羽化为成虫,便没有现在安静了。  

梁渠低头看向院子。  

“乌龙!”  

院子里的黑狗蹲坐在地上,歪头盯着枣树枝头上的白蝴蝶,趴耳朵自然垂下,乍一听到自己名字,踮脚转身。  

“汪!”  

“过来!”  

黑狗对着窗口探身的梁渠伏下身子,翘起屁股,来回扑腾跳跃。它一点一点挪到墙根,最后趴上墙头,叫唤两声,小尾巴摇得像要飞起来。  

梁渠伸出手,使劲搓它脑袋。  

黑齿家的小黑狗满打满算出生有三十四天,昨天他给抱了回来,取名乌龙,养在自家院子里。  

倒是一点不怕生,才来一天就逛遍整个三进大院加花园,熟悉过全部角落,是条合格的看家犬。  

“走,带你去吃早饭。”  

梁渠打开房门,领着小黑前往灶房,一进门便瞧见一个久违的身影在大快朵颐,一旁张大娘接连递来几笼热气腾腾的素包。  

“大师?”  

老和尚双手合十,便继续手上动作,一口一個素包子,快而不乱,瞧之似饿了好多天。  

事实的确如此,自从得到那卷经文,老和尚一连七天不曾踏出过房门!  

更谈不上吃饭!  

当然,对于臻象宗师而言,七天不吃饭算不上什么,亏空事后补上就是。  

“张大娘,劳烦你今早上多做点素包,完事月底多结三十文。”  

“好嘞。”  

张大娘手上不停地塞入柴火,架上新的笼屉,擦擦汗,累而不恼。  

梁渠赶紧搬凳子坐到老和尚面前。  

“大师,那经书上究竟是啥,让您那么废寝忘食?”  

“施主可曾听闻法相宗?”  

法相宗?  

梁渠摇摇头。  

“唯识宗?”  

梁渠眼睛一亮:“这个听说过。”  

他好歹看过不少佛门注释,知晓慧远大师在整个佛教的地位,包括他创立的唯识宗。  

这位慧远大师的事迹说起来非常简单,与梁渠前世的一位高僧高度相似,留下法统的名字都一模一样。  

那个人叫玄奘!  

慧远大师也有一个别名,叫旃檀尊者。  

只可惜,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人前半生经历相同,后半生也相差无几,唯识宗不过传了三代便断绝传承。  

不但唯识如此,类似的还有华严宗。  

这些法义高渺的宗门,几乎都逃不过几传而斩的命运。  

无他,太难了。  

据传唯识宗传自弥勒菩萨,华严初祖为文殊化身。  

开局就是巅峰。  

二代弟子跟随大师,由大师亲身教导尚且还好,三代弟子便开始如看天书。  

往后的时间长河里,各式战乱,火灾,人祸,连完整的成册都没了,只有零零碎碎的片段。  

“那经书是…”  

“完整的《成唯识论结》!”  

“亲笔?”  

“誊抄本。”  

梁渠略有失望。  

大顺武道通神,许多东西不是说内容一样就没区别。  

狩虎境便可以意志斩人,臻象更是玄之又玄。  

若是高僧亲笔,必然会留下他的信念,对后人感悟有如虎添翼之效。  

不是亲笔,本身又以难度著称。  

怕是老和尚这般人都难以理解吧,难怪一下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足七天。  

这经文得了真的有用?  

只有经义,没有功法武学,顶多是填补了佛教历史的一部分缺憾。  

对老和尚是如获至宝,对他而言…  

老和尚微微一笑:“施主着相了。”  

“大师此言何意?”  

“贫僧所说,是《成唯识论结》,非《成唯识论》!”  

“唔,有何区别?”  

“《成唯识论》经义相传为弥勒亲传,高深难懂,内含十家注解,各不相同,世上能真正参悟者唯慧远大师一人。  

相传,慧远法师弟子曾劝其糅合十家注解,自结一番,然慧远大师执意留下十家注解,以方便后人感受原貌。  

常人学习一家已吃力异常,遑论十家,唯天纵之资可得。  

如今看来,许是慧远大师末年体会到人丁之凋零,为保法脉不绝,再著这《成唯识论结》,以便世人理解学习。  

只可惜,不知是何原因,未曾流传于世,现如今得以重见天日。”  

老和尚面露欣喜。  

他着实不曾想到自己能有此际遇,再看梁渠。  

此子当真有大气运,大机缘!  

梁渠愕然。  

说半天,就是慧远大师重新总结一遍,让唯识论变得好懂好学习了呗?  

他期盼道:“里头可有功法,武学?”  

“贫僧钻研尚浅,不敢断言,许是有的。”  

一门因为太难导致断绝的传承,尽管是旃檀尊者的再总结,想完全搞懂,七天时间显然不够,只够看个皮毛,不,皮毛都称不上。  

别说几天,几个月,几年都有可能!  

好好好。  

有盼头总归是好的。  

唯识宗为啥断代,就是有些人花一辈子都研究不明白,然后寿数一到,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