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土特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位就彻底稳固下来了,利益已经完成了分化,不能容许其他人进来分食。  

如此一来,政策思想会开始僵化,掌握权力的人开始排斥新进人员,人们会感觉生活质量没有任何进展,野心家也失去了上升渠道,于是国家开始衰败,天下大乱将起...  

为什么是农民造反,历朝历代王朝的基础是自耕农,拥有土地。在王朝初期,国家一般会大量培植自耕农以稳定民心这个宋朝除外,但自耕农因生产规模小,往往因天灾人祸而家破人亡出卖土地逃亡,致使土地兼并,农民不满,进而起义。  

新王朝则会(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重蹈覆辙。  

不想重蹈覆辙的话,就得从前面历朝历代中吸取经验,以此来避免。  

然而这条路,从未走过,结果如何谁也无法料想。目光瞥了一下,从他离开到现在一直维持着敛眉沉思的姿势不变的楚九。  

看他如何选择了,如果只是想家天下,那么重蹈覆辙是一定的,区别只在于坐天下时间的长短而已。  

那么等天下平定,自己就回家陪妮儿在京郊种地去。  

以妮儿身上背负的种种,楚九肯定得放在眼皮子低下,不可能让她撒欢乱跑。  

安安稳稳的过完这赚来的一辈子,死后,就看个人的造化喽!  

如果有勇气锐意进取,选择一条开拓且充满荆棘之路,他夫妻二人陪着他。  

熟悉的鹰唳声响起,姚长生激动的从走廊一个箭步窜出院子。  

楚九奔跑出来,两人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天助我也。”  

两人站在院子里看着湛蓝的天空。  

姚长生手搭在额前,看着湛蓝的天空中冲他们俯冲下来的黑点儿,越来越近,看得清楚分明,“是啾啾没错。”  

“走走走,去大门口。”楚九提醒他道,“不然弟妹连这府门都进不来。”  

姚长生闻言直接走了,也不管朝他扑来的啾啾。  

啾啾只好自救了,重新扑棱着翅膀腾空而起,朝大门飞去。  

“好吧!”楚九迈步朝厨房走去,自己看看天空中的太阳他们也该准备午饭了,多加两道当地的特色食物。  

留点儿时间让人家小夫妻说话呀!不去自讨没趣。  

姚长生一路飞跑到了大门口,下了台阶,朝北城门跑去。  

远远的看见一身红黑劲装,戴着斗笠,垂着白色的纱巾,牵着马朝他走过来的陶七妮。  

“娘子。”姚长生激动地看着她喊道。  

陶七妮上下打量着他,“没受伤吧!”  

“没有,没有,我们很轻松的拿下了襄阳城。”姚长生伸手接过她手里的缰绳,牵着黄骠马道,“你这一路赶来累了吧!”  

“还好,走了半个月。”陶七妮明媚的双眸看着他说道。  

“快马加鞭的话,不至于走这么久吧!”姚长生挑眉看着她问道,“路上有事耽搁了。”  

“跟着大部队一起来的。”陶七妮朝他使使眼色道,“你明白吧!”  

“懂了。”姚长生了然地点点头道,“这真是天助我们了。”  

“有情况啊?”陶七妮双眸溢满兴味地看着他说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儿,回府再说。”姚长生微微歪头看着她说道。  

“回府?”陶七妮惊讶地看着他问道。  

“回去再说。”姚长生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道。  

“这襄阳城还没庐州繁华呢?不是说轻松拿下吗?”陶七妮环顾四周道。  

“越是轻松越不好治理。”姚长生言简意赅地说道。  

好吧!又是不能深说,“我这咱怎么还看见插着草卖孩子的。路边的乞丐还不少。”陶七妮微微转头看着他说道,“没有开仓放粮吗?”  

“当然有了,拿下襄阳先开仓放粮的。”姚长生闻言立马说道,“庐州没有是因为乞丐都让他们干活儿去,自食其力。乞讨的孩子,都进楚夫人开的善堂了,边上学堂,边赚钱养活自己。”  

“这我知道,挑棉花籽嘛!都是这类小事情。”陶七妮闻言点点头道,“钟姐姐的宗旨,不留闲人、懒人。”  

姚长生清澈正直的双眸看了看又道,“我们到了襄阳先帮着种地除草来着。”  

“怎么回事?”陶七妮充满好奇地看着他问道。  

姚长生详细的说了说了到襄阳发生的事情。  

陶七妮双眉轻扬,微微一笑打了个响指道,“看来要收服襄阳,得先收拾了乡绅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  

“对!”姚长生高兴地点头道,和妮儿说话就是轻松,也很舒服。  

“不对呀!那你找我来干什么?”陶七妮眨眨眼看着他说道,“接到傻鸟递来的消息,我这放下手里的活儿就跑来了。”  

“拜托妮儿看看襄阳有没有土特产啊!”姚长生琥珀色如琉璃珠子似的双眸,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看着她说道。  

“土特产啊?”陶七妮拉长声音道,“你们急需的土特产。”  

“对!”姚长生闻言重重地点头道。  

“这个可不敢保证啊!”陶七妮闻言立马声明道,“人家记载了才有蛛丝马迹可循,没有的话我纵使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啦!”  

“弟妹尽力而为,不勉强。”楚九走过来面色柔和地看着她说道。  

“主上!”陶七妮双手抱拳行礼道。  

“免礼,免礼,咱们先进府,先吃饭,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楚九眼角眉梢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