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雪山上下宗师(二合一)(2/3)
然有人笑吟吟开口:
“你且过来。”
“只给我弹就可以。”
众人看笑话的神色一下顿了下,听到声音是从赫连怜阳方向处传了过来,当下就有些许的迟疑,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当真到这一步,还是畏惧。
然后就发现,开口的是那位赫连怜阳的好友,可不知道开口是否是受了赫连怜阳的暗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
一片安静中,先前那胡人女子突然发笑,意有所指道:
“听说大秦中,男子找花魁,流行点花灯,灯罩上面题诗写名字,若是喜欢那个花魁,就用玉锤击玉盘,原来……”
她的声音故意顿了顿,左右看了看,道:
“这便是中原人花楼画舫当中的‘点名’吗?”
“却不知是第几次了?”
众人沉寂了下,然后就轰然大笑起来,伴着果然风流的恶意调侃。
王安风皱了皱眉。
对方为自己解围,倒是也落了这样的嘲讽。
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够袖手旁观。
琴弦微起。
周和璧心中则明白这种情况的原因。
矛盾点转移了,这很正常。
倒不如说,大秦和北匈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本就几乎大得无以复加,只是五十年没有爆发大的冲突,被一直压在了下面,而年少者,见到秦人难免就跃跃欲试。
究其原因,秦地本就是和北匈接壤,荒苦偏僻的地方。
匈族曾经在吴地劫掠,也曾在边关肆虐,中原一直苦于此,而今大秦皇帝的父亲,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曾经亲率三十万大秦龙骧铁骑往北而来,马踏北域,将上一代的北匈王杀死,打破了中原不能力战的传说。
这里的贵胄,家中都藏着满是战痕的铠甲。
都有祖先参加过那一次的战役。
换言之,都有长辈死在了百年间中原和北匈最大的一次战役之中,那是深深埋葬在心底里的深仇大恨。
那一次没有胜负。
北匈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大秦也不轻松。
那个时候的大秦皇帝刚刚过三十岁的生日。
他在草原的边缘,踏着河水,横枪立马,眼睛里盛放着天下,像是燃烧着永远不会冰冷下去的火焰,对着草原喝了一壶酒,白锡装的马奶酒,咕哝着说了一句往后还想喝,让大汗王心惊胆战退避三十里。
“这里是打不下来的吧,草原太大了,总会有放牧的人出现。”
“但是不要伸爪子。千万不要伸爪子,之后的皇帝是我的儿子,然后是我的孙子,伸出一根手指,我剁一只爪子,伸出来一只爪子,我剁一双。”
“朕,不争一时一地的胜负。”
他将长枪倒插在了边疆,扬长而去。
那一次突然的远征,就像是一柄抽冷子刺处去的长矛,狠狠贯穿了北匈草原上蛮横种族的腹部,但是却被天下各国嘲笑大秦的皇帝穷兵黩武,当时的才子佳人,赏玩风月之后,必谈国事,谈论国事,避不开穷兵黩武的大秦皇帝。
周和璧当年曾经最后连写诗句十三篇,尽数嘲讽。
加上那位皇帝年少的时候似乎就是一个做什么什么都不成的浪荡子,这种说法就越发有可信度。
那句不争一时一地之胜负,只是被当作了不服气的笑话。
没有人想到,正当壮年的秦皇,收官已在三十年春秋雨后,垂暮老矣。
他闭了闭眼睛。
大秦原本正面面对着中原,背后一边是西域,一侧是北疆。
当这一代大秦皇帝驰骋天下,乱战六国的时候,草原上也恰好经历了八大汗王厮杀最为混乱的时间,刚刚恢复了元气,根本没有力量趁机从背后作乱,也没有胆量,那个时候掌权的,都是亲自参与过那一战的老将……
是被秦皇满脸遗憾,一句这酒果然喜欢,骇地十年不得安眠的汗王。
当年的周和璧随着师父靠着步行走遍了草原。
他看着老师从踌躇满志到满脸麻木,满眼血丝。
当最后中原各国被逼迫到和匈族联手的时候,没有一支汗王愿意出兵。
那时志在救国的名士在草原上痛哭流涕,明白了三十年前的那句话。
三十万龙骑。
回去只剩下了十八万。
死战。
那一仗几乎在所有北匈贵胄的脊梁骨打断了。
打断到了肥肉在嘴边不敢动半点心思的地步。
下手狠辣到几乎把恶狼打成家犬的程度。
因为直到三十年后,那个双眼似乎燃烧着绝不会熄灭欲望的年轻帝王,似乎仍旧在落日下的圣山旁边横刀立马,在记忆中的画面,灼热的目光和视线越过时间和岁月,注视着天下。
只是,英雄也终究会老去,他们只能够相信这一点。
周和璧恍惚。
那个人真的老了吗……
大秦元武皇帝。
在老者失神的时候,王安风也抬眸看到了赫连怜阳旁边,正受到了众人讥嘲的女子。
面容只是寻常,似常不喜欢笑,颇有两份呆板,左鬓长发吹落,系着银铃,右鬓则要短去一半,穿一身云袖大黑袍,五官在这些江湖侠女,草原贵胄相比下再普通不过,而且呆板如木偶,只一双褐色瞳孔,流光溢彩。
气度闲散随意,抬手饮酒。
放下酒盏。
嘴角勾了勾,并不出色的面容突然便有了些令人难以直视的大气明艳。
少女歪头看向王安风,在一派哄笑中斩钉截铁堂堂正正开口:
“不错,便是指名了!”
“你,过来。”
“???”
那讥嘲地起劲的声音戛然而止。
像是给正面在脸上摔了一个巴掌,那胡人女子的脸色尤其精彩。
花魁指名,这样的苛责,众人讥嘲,对于任何的女子而言,都
“你且过来。”
“只给我弹就可以。”
众人看笑话的神色一下顿了下,听到声音是从赫连怜阳方向处传了过来,当下就有些许的迟疑,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当真到这一步,还是畏惧。
然后就发现,开口的是那位赫连怜阳的好友,可不知道开口是否是受了赫连怜阳的暗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
一片安静中,先前那胡人女子突然发笑,意有所指道:
“听说大秦中,男子找花魁,流行点花灯,灯罩上面题诗写名字,若是喜欢那个花魁,就用玉锤击玉盘,原来……”
她的声音故意顿了顿,左右看了看,道:
“这便是中原人花楼画舫当中的‘点名’吗?”
“却不知是第几次了?”
众人沉寂了下,然后就轰然大笑起来,伴着果然风流的恶意调侃。
王安风皱了皱眉。
对方为自己解围,倒是也落了这样的嘲讽。
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够袖手旁观。
琴弦微起。
周和璧心中则明白这种情况的原因。
矛盾点转移了,这很正常。
倒不如说,大秦和北匈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本就几乎大得无以复加,只是五十年没有爆发大的冲突,被一直压在了下面,而年少者,见到秦人难免就跃跃欲试。
究其原因,秦地本就是和北匈接壤,荒苦偏僻的地方。
匈族曾经在吴地劫掠,也曾在边关肆虐,中原一直苦于此,而今大秦皇帝的父亲,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曾经亲率三十万大秦龙骧铁骑往北而来,马踏北域,将上一代的北匈王杀死,打破了中原不能力战的传说。
这里的贵胄,家中都藏着满是战痕的铠甲。
都有祖先参加过那一次的战役。
换言之,都有长辈死在了百年间中原和北匈最大的一次战役之中,那是深深埋葬在心底里的深仇大恨。
那一次没有胜负。
北匈打得头破血流,但是大秦也不轻松。
那个时候的大秦皇帝刚刚过三十岁的生日。
他在草原的边缘,踏着河水,横枪立马,眼睛里盛放着天下,像是燃烧着永远不会冰冷下去的火焰,对着草原喝了一壶酒,白锡装的马奶酒,咕哝着说了一句往后还想喝,让大汗王心惊胆战退避三十里。
“这里是打不下来的吧,草原太大了,总会有放牧的人出现。”
“但是不要伸爪子。千万不要伸爪子,之后的皇帝是我的儿子,然后是我的孙子,伸出一根手指,我剁一只爪子,伸出来一只爪子,我剁一双。”
“朕,不争一时一地的胜负。”
他将长枪倒插在了边疆,扬长而去。
那一次突然的远征,就像是一柄抽冷子刺处去的长矛,狠狠贯穿了北匈草原上蛮横种族的腹部,但是却被天下各国嘲笑大秦的皇帝穷兵黩武,当时的才子佳人,赏玩风月之后,必谈国事,谈论国事,避不开穷兵黩武的大秦皇帝。
周和璧当年曾经最后连写诗句十三篇,尽数嘲讽。
加上那位皇帝年少的时候似乎就是一个做什么什么都不成的浪荡子,这种说法就越发有可信度。
那句不争一时一地之胜负,只是被当作了不服气的笑话。
没有人想到,正当壮年的秦皇,收官已在三十年春秋雨后,垂暮老矣。
他闭了闭眼睛。
大秦原本正面面对着中原,背后一边是西域,一侧是北疆。
当这一代大秦皇帝驰骋天下,乱战六国的时候,草原上也恰好经历了八大汗王厮杀最为混乱的时间,刚刚恢复了元气,根本没有力量趁机从背后作乱,也没有胆量,那个时候掌权的,都是亲自参与过那一战的老将……
是被秦皇满脸遗憾,一句这酒果然喜欢,骇地十年不得安眠的汗王。
当年的周和璧随着师父靠着步行走遍了草原。
他看着老师从踌躇满志到满脸麻木,满眼血丝。
当最后中原各国被逼迫到和匈族联手的时候,没有一支汗王愿意出兵。
那时志在救国的名士在草原上痛哭流涕,明白了三十年前的那句话。
三十万龙骑。
回去只剩下了十八万。
死战。
那一仗几乎在所有北匈贵胄的脊梁骨打断了。
打断到了肥肉在嘴边不敢动半点心思的地步。
下手狠辣到几乎把恶狼打成家犬的程度。
因为直到三十年后,那个双眼似乎燃烧着绝不会熄灭欲望的年轻帝王,似乎仍旧在落日下的圣山旁边横刀立马,在记忆中的画面,灼热的目光和视线越过时间和岁月,注视着天下。
只是,英雄也终究会老去,他们只能够相信这一点。
周和璧恍惚。
那个人真的老了吗……
大秦元武皇帝。
在老者失神的时候,王安风也抬眸看到了赫连怜阳旁边,正受到了众人讥嘲的女子。
面容只是寻常,似常不喜欢笑,颇有两份呆板,左鬓长发吹落,系着银铃,右鬓则要短去一半,穿一身云袖大黑袍,五官在这些江湖侠女,草原贵胄相比下再普通不过,而且呆板如木偶,只一双褐色瞳孔,流光溢彩。
气度闲散随意,抬手饮酒。
放下酒盏。
嘴角勾了勾,并不出色的面容突然便有了些令人难以直视的大气明艳。
少女歪头看向王安风,在一派哄笑中斩钉截铁堂堂正正开口:
“不错,便是指名了!”
“你,过来。”
“???”
那讥嘲地起劲的声音戛然而止。
像是给正面在脸上摔了一个巴掌,那胡人女子的脸色尤其精彩。
花魁指名,这样的苛责,众人讥嘲,对于任何的女子而言,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