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秋后蚂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招讨司的返回,如同张起了一块巨大的帘幕,遮住了京兆朝堂的纷争暗涌。  

大家都沉浸在招讨司胜利的喜悦中,国朝风气为之一振。  

有意或无意地,都忽略了江南道还要残局要收拾,国朝还有各种天灾不幸。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就不太好说了。  

裴家人当然深知这些都是表象,朝局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  

以不变应万变,这便是他们的应对之道。  

只不过,叶家就没有这样的从容淡定了。  

此刻,在叶献的书房内,所有人都神情严肃,不少还有掩饰不住的忧虑。  

能够出现在这里的,都是叶家的核心人物,是族中的中坚力量。  

然而,过去这样的场合可谓人才济济,如今人数则是少得可怜,只有八九个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叶家先后遭遇重创,特别是在江南道的动乱中,折损了过半的重要子弟。  

如今京兆中还有八九个人,已经非常难得了。  

叶献坐于上首,环视了众人一眼,抿唇不语。  

他虽然已经致仕了,然而作为中枢大臣的威严丝毫不减,这一眼倒是让众人都感到震慑。  

“既然各位族老强烈要求开宗祠会议,以便商量对策。如今雍儿也从江南道回来了,人已齐了,大家就畅所欲言吧。”叶献淡淡说道。  

他说得委婉,言词都已经装饰过了,实情却完全不是这样。  

实际上,叶家的几位族老吵闹着开宗祠,是为了向叶献讨一个交代,是想知道那么多子弟为何会身亡。  

毕竟,折损的那些叶家子弟,大部分都出于这些族老的枝脉。  

最先忍不住的,是一位瘦削的叶家族老,他阴沉着脸,直直盯着叶雍问道:“雍哥儿,叶家的子弟们明明已经在岭南道躲藏好了,为何还会泄漏行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啊,当初明明说好只是假死的,怎么会…那么多子弟,怎么都没了呢!”另外一个胡子花白的族老接话道,满脸都是沉痛。  

还有族老根本控不住自己的怒火,大声吼道:“这些人的藏身之处,是雍哥儿的媳妇安排的!早知道会这样,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好了!”  

“是啊,就是这样,一下子死了那么多子弟,我们有何面目去见叶家的列祖列宗?”  

这些比叶献年纪还要大的族老们你一言我一言,语气或悲痛或愤怒,话里话外都充满了对叶献叶雍的埋怨。  

他们当真是悲不堪言悔不当初,明明说好只是做个样子,只是假装为国捐躯的,怎么就变成了真的?  

那么多子弟,几代英才,一朝就折损了,这是须得花费几十年才能重新培养得出来的子弟啊!  

说没就没了,这些族老怎么能接受?  

哪怕在计划开始之前,他们都是赞同叶献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是这样惨痛的结果!  

他们不能接受,他们只能将愤怒怨恨都发泄出来,非要叶献叶雍给一个说法。  

如此,才有了这么多族老齐聚在叶家书房内。  

叶雍同样满脸悲色,但他看了看自己的祖父叶献,却什么都没有说。  

在这样的场合,他的祖父都没有说什么,他作为孙儿的,自然无需开口。  

况且,他能说些什么呢?  

他低下头,掩住了眼中的一丝不忿和讥诮:这些所谓的族老没有什么用,也就只能在这吵吵闹闹罢了!  

在谋划布局的时候,这些族老不是响应得最积极吗?还拼命推自己的枝脉子弟出来!  

他们既然谋着子弟为国捐躯的荣耀,又想着保着这些子弟的性命,里外的好处都占了。  

他们难道不知此事有风险吗?不管是祖父还是他,没有一个叶家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他的妻子是为了这些子弟着想,是为了支持族中的安排,才会主动安排这些子弟的藏身之处的,现在却都成了错处。  

这算什么?将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他们夫妇吗?  

他和妻子在江南道战场上拼命的时候,祖父在朝中殚精竭虑的时候,这些族老在京兆悠哉悠哉,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责?  

叶献捻了捻须,叹息了一声,语气沉重道:“诸位族老的心情,我十分理解。一想到那些枉死的子弟,我也痛不欲生,这是整个叶家的巨大损失。”  

“只是,逝者已矣,诸位一味指责又何意义呢?如今叶家仍临绝境,若是再不同心协力,别说是为那些弟子讨回公道了,就算是叶家根基…怕也会不存了。”  

这话一落,原先还吵嚷不休的书房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族老面面相觑,一时也无法可说。  

他们都在京兆,也知道京兆的动静,当然知道叶献所言非虚,但是…但是那么多子弟死去了,他们实在心有不甘!  

这个时候,叶雍站了起来,深深弯下腰,道:“各位族老,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因为裴家阴险毒辣。若非裴家一直咬着不放,他们的行踪肯定不会暴露,也就不会被迫作出那样的牺牲了…”  

他缓慢直起腰,冠玉脸容上充满狠戾,双眼已经通红,大声地说道:“此仇不报,我枉为叶家子弟。我发誓,一定要让裴家血债血偿,以慰各位兄弟在天之灵!”  

经叶献叶雍祖孙两人一唱一和,原本愤怒怨恨的族老们渐渐平静下来——也轮不到他们不冷静,事情都已经能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