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硬逼徐金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时聚在不远处看热闹的人已经很多,至少有几十人了。  

男女老少都有。  

从场面上看,身形单薄、个头略矮的徐同道在徐金山面前,是处于下风的。  

至少乍一看是这样。  

但只有徐金山能感觉到站在他面前的徐同道的决心和强硬。  

面对徐金山的喝斥,徐同道不为所动,冷冷地盯着徐金山的眼睛,只问:“你还不还?”  

众目睽睽、议论纷纷之下。  

徐金山火气噌噌地往上蹿,脸色胀红着,突然扬手抽向徐同道的脸,“你找死啊?”  

徐同道终于退了一步,他年轻,灵活。  

一步退让,就避开徐金山抽过来的一巴掌。  

因为他俩之间隔着柜台,徐金山也冲不过来继续打。  

徐同道也没有发狂,冲进去跟徐金山拼命。  

他今天要立威没错,但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打算跟人真的拼命,不值当!重生前,他毕竟年近40了,没那么冲动。  

他相信徐金山也没有拼命的冲动,所以,他冷冷地看着柜台里面脸色涨红的徐金山,目光再次下落,在柜台上扫了扫,看见一把水果刀,就上前一步捏着刀身,将刀柄递给徐金山。  

冷声说:“耍狠是吧?那就拿刀捅了我,我保证站在这里不动,来啊!捅啊!不捅你就是孬种!不捅你抢的东西就必须还我!否则我跟你家没完!捅不捅?”  

最后一句出口的同时,徐同道将手里的水果刀又往徐金山面前递近一些。  

这时候,不远处看热闹的那些人已经哗然了。  

有人喊:“哎哟哎哟,不能动刀!千万不能动刀啊!”  

也有人喊:“金山,你可别犯浑啊!你不能跟一个孩子一般见识…”  

还有人喝斥:“小道!小道你个孩子疯了?快把刀放下!”  

有人想冲过来拉架,但看着徐同道手里的刀,又不敢真的靠近,怕被误伤。  

最为难、骑虎难下的是柜台里面的徐金山,他看着徐同道这小子已经把刀柄递到他面前,脸色涨得更红了,咬牙切齿地瞪着徐同道,右手蠢蠢欲动,想发狠把这小子收拾了,但听着不远处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劝,还有他身后他老婆王翠花的惊呼和阻拦,他这只蠢蠢欲动的右手,始终没敢真的去握那把水果刀。  

正应了农村那句老话:狠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此时徐同道的妹妹葛玉珠不知什么时候,也跑来了,就在不远处的人群前面,看见眼前这一幕,她吓得脸色苍白,带着哭腔喊:“大哥、大哥你快回来!大哥…大哥…”  

徐同道听见了,但并没有回头。  

立威的事怎能半途而废?  

他就是料定徐金山没有拼命的勇气。  

如果换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年轻站在他面前,他徐同道肯定不敢把刀柄递给对方,还用刚才那番话去刺激。  

因为小年轻热血上头之后,什么事都敢干,根本不顾后果。  

但像徐金山这个年纪的中年人,而且还是个精明人,那胆子就小多了。  

“还给你!还给你!小道你快把刀放下,你家的东西都还给你还不行吗?我求求你这个小祖宗了,真是疯了…”  

王翠花抻不住了,冲上来,一边喊着认倒霉的话,一边慌忙将脸红脖子粗的徐金山往回拉,徐金山脸色很不好看,谁都看得出来,他快气炸了,但却强忍着没有再放狠话,也没说不同意还东西。  

未久,不见大桥。  

只见徐同道冷着脸抱着一台电视机从徐金山家里出来,自觉丢了大脸的徐金山已经不见了,估计是躲进自家房里生闷气去了。  

不远处看热闹的那些男女老少,此时神色各异地看着徐同道,议论纷纷,葛玉珠脸上还带着泪痕,跌跌撞撞地快步小跑过来。  

“大哥,大哥你没事吧?”  

徐同道站在小卖部的雨棚下,微微扬了扬下巴,示意他刚才靠在墙边的雨伞,对妹妹吩咐:“把伞拿来,给我撑伞!”  

外面还在下小雨,电视机淋雨可就废了。  

“哎、哎!”  

葛玉珠很听话,连忙小跑过去拿雨伞过来给徐同道撑着。  

然后兄妹俩就在围观的男女老少注视下,一个抱着电视机、一个打着雨伞,往村尾走去。  

“小道这孩子有点吓人呀…”  

“这小子够狠!”  

“他弟弟小路呢?小路脾气好像更大的,怎么没来?”  

“同路他去田里搞鱼去了,我刚才看见他拿着鱼叉走的…”  

“还好小同路没一起来,那孩子比他哥哥还冲动,刚才要是一起来了,事情恐怕要闹得更大…”  

围观人群议论纷纷的声音,徐同道听见了一些,也只是听见了一些,并没有去看是谁说的。  

他比这些人更了解他弟弟徐同路。  

他知道这些人说得没错,如果他弟弟刚才一起来了,事情发展可能就不可控了。  

那小子读书成绩很好,但性格却很冲动。  

发起狠来,那是真的不顾后果。  

这也是他决定自己独身一人前来找徐金山的一个原因。  

今天这个时机,他觉得很好。  

老妈上圩去了,不在家,弟弟出去搞鱼了,也不在家,家里只剩下他和根本就拦不住他的妹妹葛玉珠。  

否则,老妈在家的话,肯定会阻拦他。  

弟弟徐同路要是在家,也肯定会一起跟来,手上肯定还会带着能伤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