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三祭三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大明的天子绕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屏风绕了两圈。  

这确实是记忆中那个放在华盖殿的屏风。  

但其上还散发着莹莹光芒的光幕,是他这些年在华盖殿从未见过的存在。  

贴近伸着脖子看看,似乎并不能看到这光幕之里。  

伸出手指戳戳,能看到这光幕如水波动,但手指上丝毫没有触碰到东西的感觉。  

于是他登时就好奇了起来,左右瞧瞧,便从夫人的针线筐里摸一把剪刀来。  

“朱八八!你要干什么!”  

猝然一声暴喝吓得手抖了一下,手忙脚乱捏紧剪刀后,一扭头就看到夫人还是那副裹着被衾的样子,但此时已经站起来满面严肃。  

“哎小点声…咱不是担心这东西是什么方士妖法作祟…”  

“从华盖殿拿来的,能有什么妖法?!”  

略有一点无奈,过来从夫君手里接过剪刀慎重放回针线筐当中,或是这番动作加暴喝的缘故,马皇后又咳嗽了几声。  

这反倒引得明天子有点慌了,对称呼的介怀瞬间抛于脑后,扶着夫人小心坐下便听其顺了顺气交代道:  

“我自是不信那谶言纬书…不过此物所说之史,颇为有趣。”  

“有趣?”  

马皇后温婉一笑,全然没有方才叱喝时的风采:  

“此物似那茶肆说书人一般,说历史赞英雄。”  

“夫人熟读史书,这又有何新奇的?”朱元璋不以为然。  

“自是有不同,就如这光幕中曾说有国名南明,比那南宋还要不堪。”  

“这东西是不是在骂咱大明国?!”朱元璋豁然起身,目光不自觉又移到那针线筐上。  

马皇后费劲儿的将夫君拽坐下,心里琢磨了一下还是暂且将那堡宗堪称千古少有昏君的描述给暂且压下,转而道:  

“其还有言,称若有明君之流,则必言李二凤朱八八。”  

于是她就看到夫君一脸纠结,好似想要指着这屏风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拍了下盘坐的大腿:  

“若论君天下安万世励精图治者,当推汉高祖跟光武,要说英杰之主,谁能如唐太…等等,李二凤便是唐太宗?”  

马皇后憋笑点点头,随即动手就要给夫君宽衣:  

“都进屋了就别穿着这不方便的衮服。”  

天才一住言情小说s23us将这沉重的衣服丢在一边,马皇后又去殿门那儿隔着门吩咐:  

“差个人去告与谨身殿文武,就说皇后心悸难安须得陛下陪伴几刻。”  

“等皇后服了药发了汗,陛下自去谨慎殿给百官告罪。”  

明天子含笑看着明皇后将事情吩咐妥当,并捎带连他一起安排了:  

“八八既担忧有什么邪法,那便在此陪妾身一起听听看看。”  

“正好此时说到了那蒙元开国,八八对此应当要比妾身清楚不少。”  

明天子顿时无奈:  

“行是行,但还是叫咱重八吧。”  

洛阳别院中,欣欣然的气氛被一个名字冲淡了少许。  

孔明哭笑不得:“这诸葛不亮又是谁?”  

鲁肃对此有所猜测:  

“多半不过是后世俏皮之言。”  

“不过这金国之没落,反倒是与那辛弃疾之断言,几无错也。”  

“穷困者搏富贵而忘死,富贵者惧穷困而畏死。”  

“忘死者,一往无前攻无不破,畏死者,瞻前顾后每战必败。”  

孔明点点头又摇摇头,因为想起来了那北宋变法之败,再看这金国养虎为患,一时竟有几似之感:  

“后世曾说,变法之根本在利益分配。”  

“如今以金国观之,若想长治久安,则须利益各有所得也。”  

鲁肃很是能跟得上孔明的思维,旋即就明白道:  

“北宋变法之愿,乃是想要令武臣百姓多得两口士大夫手中的利益,然后世评其‘惧流血’,故而变法失败,党争之祸愈重,致使生靖康之祸。”  

“这金国亦是如此,女真勋贵侵吞国之根本,致使民怨沸腾顾此失彼,于北未能制蒙古之壮大,于南又缺雄心苟安慢死。”  

“这宋金虽为敌,然内里殊无不同,皆乃苟安之辈,而无一统之志。”  

刘备静静听着,心中对于世家的警惕又加了几分。  

“不过…”  

鲁肃说起来也还颇为不信:  

“这铁木真,竟能用不过五千骑降服三十万人的大部落?”  

“军师不知道!”张飞立马开始指手画脚:  

“俺去年在凉州,按马孟起所教跟那本地部族打过交道。”  

“冲进去,把敢拿武器的都打趴下,然后再告诉他们跟随我征战自有功名钱财可争,他们便会借钱买甲骑着爱马前来投军,很是简单。”  

“想来那蒙古也并无什么不同。”  

鲁肃瞪大了眼睛,直觉得那孟起将军练兵向来粗犷,但没想到此地征兵能更加粗犷。  

“再说了。”  

张飞显然还有自己的理解:  

“那克烈部的左贤王把两個女儿嫁给这铁木真父子,那双方就成姻亲之好了。”  

“说不定那左贤王还觉得是克烈部吞并了蒙古呢。”  

刘备冷静摇头:  

“不,这克烈部又不是那南宋的主和文臣,还不至于会如此颠倒黑白。”  

张飞愣了愣,随即大笑。  

成吉思汗的大军已经蓄势待发,但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草原诸部统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