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环环相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孔明以为,翼德几日能破伊阙关?”  

中军从陕县东进,因为地形逐渐收窄的关系,整个队伍也拉的愈长,行进愈慢。  

刘备与两位军师干脆寻了一个高处将中军大旗矗立于此。  

一边眼看着霍峻带着部曲大声呼喝着让士卒维持队形好有条不紊的通过,一边几个人也在中军旗下闲谈。  

张飞所在的前锋军每日皆有战报回转。  

使计诱诈破陕县,东进新安处处安,军报当中都写的清楚明白。  

而上午收到的快马回报也写得清楚明白,若是函谷关能速破,则张飞决意直扑伊阙关。  

能破关则可镇洛阳南,不能破也能阻拦曹军北上袭扰洛阳周遭。  

这个计划挑不出什么毛病,兼之这也是出军之前在潼关拟定的东进走势之一,故而几人语气轻松,庞统甚至还有闲心以此为话题。  

面对庞军师的如此询问,刘备倒是难得有点忧心:  

“主公,曹休与翼德下辨激战乃建安二十三年之事,如今不过十九年,此曹休缺四年之历练。”  

这番劝解也终于让刘备安心了一些,旋即庞统也笑着疏解:  

“根据那冯楷所说,伊阙关守将乃是曹休。”  

“此长彼消,曹休即便有伊阙关之利,如何能是翼德对手?”  

这自然是玩笑话,刘备啼笑皆非的摆摆手,旋即倒是记起来了昨日翼德从陕县送回来的俘虏。  

因此也难怪刘备此时有点心绪难宁,这是关心则乱了。  

孔明开解道:  

如果不是对义弟有十二分的信任,兼知这义弟偶尔不着调,刘备差点以为这先锋将想要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松了一口气的情况下刘备一时失言,在亲兵询问处理意见时下意识说了个:  

“送往长安,看能不能寻个好人家。”  

那看破翼德计策虚实的,便是曹休。  

亲兵下意识看了看面相敦厚沧桑的冯楷,又扭头看了看主公,引得唯恐天下不乱的庞统起身发问:  

一个冯楷,一个美姬。  

他们自是知晓主公这份担忧从何而来。  

“此将乃曹操心腹,有临阵抉机之能,翼德若是托大…”  

犹记得那名为闻莽的后辈所讲述的汉中之战,开篇便是“张飞马超丢下辨”。  

孔明和庞统听着主公的喋喋不休,对视一眼后,一起大笑。  

“翼德从益州至关中,历大小战事数十次,且善读书爱士卒,与后世史书所记之张飞不可同日而语。”  

“主公与其担忧翼德安危,不如提前考虑一下如何安置那曹休。“  

后世史中,翼德在面对汹汹曹军时选择故技重施,登山鼓噪作有雄军之势,结果被曹军精准看破,直袭下辨破城,使得两個万人敌仓皇而退。  

直至刘备让信使将因由详细说明了一番,差点闹出的误会才被消弭。  

“不如…也看能不能寻个好人家?”  

“可是要为冯将军也寻个好人家?”  

摇摇头丢开这些回忆,刘备扭头看了眼那中流砥柱,又遥望中条山唏嘘一番:  

二弟桑梓地仅一山之隔,他与翼德不知今年能否得沐燕山之雪?  

中军继续前行,时不过傍晚刘备等人便已到达新安县。  

不过令孔明等人稍感意外的是,就在几人用膳的时候便有快马回传捷报。  

“伊阙关破了?”  

刘备顿有欣喜之感:  

“翼德呢?可有负伤?”  

帐下前来传令的乃是游楚,他努力挺直了脊背大声道:  

“张将军率亲兵先登破城,与曹贼虎豹骑激战。”  

“杀敌近百曹军乃退,张将军仅有几处擦伤,无大碍。”  

于是刘备的心才顿时放回肚子里。  

一旁的庞统并没有关心则乱,闻言好奇道:  

“那曹休呢?可捉住了?”  

“未曾。”  

游楚老老实实答道:  

“虎豹骑骁勇,不计死断后使曹将走脱,张将军仅擒了一个名为吕虔的主簿。”  

“可惜不能使主公为其寻个好人家了。”庞统拍着大腿直叹可惜,游楚不明所以。  

刘备目不斜视,上前两步将游楚按到了席间,大笑道:  

“仲允一起吃点,也刚好为我说说那伊阙关如何破的?”  

“汝这消息,真真宽慰我心!”  

游楚感动于玄德公还记得自己表字,受宠若惊。  

不过骑马一路赶来他也确实饿了,旋即也不再矫情,一边吃东西一边含糊不清的给主公和军师详细述说那伊阙关的情况。  

而游楚第一句话便勾起了几人的好奇心:  

“能破伊阙关,那魏续等三将有功也。”  

对伊阙关处的情况,游楚出发前还询问过被擒的吕虔,再结合他亲眼所见,也给几人穿插着讲述出了一日破城之始末。  

匆匆赶至伊阙关下之后,张飞令张既在关前置宴饮酒,工匠通宵达旦敲敲打打,游楚拿着用烧酒浸湿的衣服寻了上风口尽力挥舞。  

简而言之,将陕县所用的计谋几乎是原封不动的又使了出来。  

长坂坡时,曹休亲眼见过那张飞是如何以马拖拽树枝造烟尘布疑军的。  

而这几年刘备势力的飞速壮大,在镇于豫州的曹休看来又有不同的解释:  

全靠那关羽在荆州能征善战,故而才给了刘备借用宗亲身份袭取益州的时机!  

关于这一点,那从益州奔逃至此的大族说的信誓旦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