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权限关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甘露殿中。  

骤然跳出来的提示只是让李世民略有惊讶。  

但对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惊喜了。  

借光幕窥后世而知天地。  

借后世观此时再知将来。  

不经意间知福泽华夏之手段,深思熟虑后总结千年学说得失。  

因此愈是看的多,房玄龄等人对陛下抱怨就愈多:  

为何不早早召臣等同观?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而且看如今甘露殿便再明白不过:  

论军阵,陛下或可称千古无出其右者。  

但对于后世相当重视的工学、算学、匠造技法、施政细要等等,陛下知之水平,便如适才对昭烈帝统兵能力的评价:  

“哈哈”  

故而对此前错漏的光幕内容,每每想起来杜如晦就心疼的直抽抽。  

这份心痛再配上陛下那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回忆,便成了彻彻底底的懊丧。  

但好在,随着光幕将过往内容详尽列出,这份懊丧便重新变成了惊喜。  

而首先要观看的,对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这最早与陛下同观的三人来说,几乎毫无疑问:  

当然是要看看后世那成都之景!  

杜如晦还清楚记得,陛下就是在观了此期光幕后,旁敲侧击的问他觉得杜甫之名如何。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亦记得清楚,彼时与陛下同观《夷陵之火,熄灭的季汉之魂》一期时,满心震撼。  

但后来陛下却说,这夷陵之战即便有后世演绎,但若论震撼依然略逊于后世武侯祠之景。  

可若是再细细询问,陛下似乎也很难说出其一二。  

那如今正好亲眼一看究竟有何震撼。  

于是在三位国公的决议下,杜如晦也毫不推诿,直趋光幕前,提笔不蘸墨,以光幕作纸挥毫写就:  

《成都的蜀汉记忆》  

汴京皇宫中,赵匡等三人看着头顶上的是否开启回放功能?字样一起发呆。  

赵普依旧坐的安稳,赵光义则是紧紧盯着自己兄长,眼中隐隐有期待之色。  

赵匡则是慢吞吞活动了一下脖颈,随后按了按腰部,起身围着这方石桌走了两圈。  

在这个过程中赵普看的清楚,晋王殿下脸上已经慢慢多了一点不耐之色。  

但这份不耐迅速被官家冲淡:  

“那便与光义瞧上一瞧。”  

投于天花板上的光幕离得太远,赵匡重新坐下后略一思忖,便伸指作笔,在石桌上写下“开启”二字。  

如他所想,在石桌小光幕上荡漾起的波纹也投射到到了头顶的大光幕上,只是接下来的内容让几人都始料未及。  

回放功能开启中…  

未检测到付费记录,回放功能已暂时屏蔽…  

回放功能开启失败。  

本次放送到此结束。  

下次放送三个月后开启。  

堪称神奇的光幕骤然消失,赵光义顿时有点心碎。  

赵匡隐隐松了一口气,感觉肩膀上似乎轻松了少许。  

于是赵普便看到官家和晋王重新开始兄友弟恭了起来。  

一个说接下来还有机会,一个说自己其实也没有很想看,只是为赵氏基业着想。  

至于赵普自己则是皱眉沉思光幕所说的“未检测到付费记录”字样。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副落款为鲁肃的字帖。  

莫非这便是“付费”?  

甘露殿中,除了李世民之外,对其他人来说这是第一次看到光幕将内容背景放在了完完全全的后世。  

楼宇摩天耸立如不周柱。  

直街纵横宽阔车流不息。  

百姓各有风采熙熙攘攘宛如大同世。  

这一刻光幕就好似变成了他们的眼睛,毫不吝啬的将所见皆尽清清楚楚展现在了他们面前。  

众人皆贪婪的想要将此刻所见皆牢牢印于脑海,但光幕仅需换個方向,所呈现瑰丽之景便足矣将众人注意力再度抢夺过来。  

杜如晦也不由得一叹:  

“观之不得须臾之暇,记之难有纤毫毕现之详。”  

房玄龄仔细观察着街道楼宇的种种细节。  

长孙无忌注意到了街边随处可见的商贸之所。  

长孙皇后静静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衣着奔放更胜大唐的女子,面露笑容。  

就连李世民自己,也舒服得往后一躺,心中直叹这大光幕可比此前那小光幕舒服多了。  

但所有的这些实际上也不过是前菜。  

光幕画面被一个被称作“无人机”的东西带着飞起,对众人来说,一座前所未见的恢弘之城便倏忽出现在了面前。  

画面静静漂浮在半空中,在这里还能清楚看到下方街道上忙碌的后世百姓。  

随后金乌西坠皓月东升,但此刻下方的巨城才好似刚刚苏醒过来。  

纵横交错的街道成了明亮的光带,摩天楼宇上光芒点点,最终组成了一座光辉灿烂之城,足以与皓月争辉。  

如此景象顿时让众人失语,房玄龄不禁喃喃道:  

“难怪陛下念念不忘也。”  

不夜长安也很好,但并不及这般恢弘之景来得震撼人心,能让人清楚看到千余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只是可惜这样的景色后世并未让人多见,画面很快重新落地,那名为闻莽的后辈就这般带着光幕走街串巷,将汉末时留与成都的记忆娓娓道来。  

从改建的黄忠村到游人休憩的九里堤。  

从神秘的武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