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苏定方有演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再有如何变故,也不能以士卒性命作玩笑!”  

李世民面色冷冷:  

“而且再如何变故也当以国事为重,如何不懂?”  

苏烈猛点头。  

一时间他都感觉自己运气是不是太差了一点。  

长安扫大街三十年就扫出来这等遭遇?  

主帅和副官都不想赢,合着就他一个认真打仗的?  

杜如晦将抄录下来的文字内容看了两遍,最终找到一个疑点:  

“皇子治…尼姑庵?”  

房玄龄伸过头来看了一会儿最终也摇摇头不太明白:  

“或是因为彼时玄奘大师归国,大唐上下皆崇佛,皇子治亦受其影响。”  

杜如晦看了房玄龄一眼,两人话犹未尽,但其中意思很明白:  

心向佛法的话也应该去寺庙,去尼姑庵是何体统?  

李世民只是气愤质问,并不是政治白痴,略微思考了一下冷哼道:  

“程咬金倒是个懂得明哲保身的。”  

不验诏令真假就顺从交权,从容杀降藏财以落罪名,这套操作李世民简直太明白了。  

程知节缺钱吗?这恐怕大唐上下没人会信,从瓦岗兵败投王世充后,程知节就没不得志过。  

当先锋时悍勇,领大军时进退有度,可以说钱财功名对程知节都如同浮云一般。  

一个大唐的国公,去抢劫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胡人,除了主动授人口柄以外,想不出有其他的可能。  

“彼时知节已六十有七,或已力不从心矣。”  

秦琼几乎没太多考虑,还是选择为老朋友说句话。  

咬金是程知节的旧名,陛下主动呼这个名字,本就说明很有意见了。  

李世民看着这明明一开始气势如虹,最终却无功而返的战场,叹了口气。  

皇子治如今刚出襁褓,什么性格他不知道。  

知节在他手下就已荣宠嘉身,功名钱财皆浮云,但或许对皇子治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但…有所猜测并不意味着心里没有疙瘩。  

所以李世民再次冷哼一声:  

“毕竟朕那时已经噶了,管不住尔等了。”  

于是群臣赶忙拱手称罪。  

程知节和王文度为何玩出来这些骚操作,至今也还是个说不清的事情。  

但如果联系到当时的朝堂,或许能做一个相当大胆的猜测。  

在程知节和苏定方出军的655年,朝堂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废王立武。  

李治小同志顶着朝堂的巨大压力,废掉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当时朝堂中对此的议论可谓是汹如潮水,因此出军西突厥,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李治和武后为了转移朝堂注意力的一种做法。  

而查一下籍贯会发现,王皇后出身山西祁县王家。  

所以要说巧了么不是,矫诏的王文度同样也是祁县王家出身。  

而且纵观此事,王文度矫诏为了啥,就为了浪费大唐的粮草,给程知节添堵,并让自己被砍头?  

最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王文度矫诏按律当斩,但仅仅落得一个废为平民的惩罚,而且在短短两年后就重新起复,拜熊津都督,镇守百济,仕途反而还更进一步了。  

因此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猜测:  

王文度是受人指使,此举是为了给李治和武则天添堵?  

那么武则天的对手是谁?长孙无忌。  

而且王文度最终的遭遇也跟长孙无忌隐隐有所对应。  

659年,有人向李治呈递奏章,称长孙无忌谋反。  

李治没有与长孙无忌对质,直接削其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令沿途府兵“护送”。  

同年七月,中书舍人亲自赶到黔州,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仅仅一年后,660年,在百济的王文度暴死。  

证词是百济的本地人签的,称王文度忽然发病,当场暴死。  

而这件事当中,程知节应该只是顺水推舟,因为他真的想告老还乡。  

程知节借此事致仕,在家中享天伦之乐十年后去世,陪葬昭陵。  

甘露殿顿时人仰马翻。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