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唐军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自是与此时大不相同。”  

李靖同意:“但依然价值非凡。”  

几位将军都同意李靖的判断,但更感兴趣的还是后面具体的战役案例。  

李世民倒是看的很开心:  

“李老将军灭突厥与吐谷浑两战,可为后世用骑兵之垂范。”  

李靖赶忙推辞:  

“灭突厥乃是陛下庙算在握,方能一战显功。”  

“而吐谷浑如今尚存,不敢此时邀功。”  

而也就在君臣相互谦让时候,苏定方的名字跳了出来。  

正在乖乖听讲,打算将这些干货牢牢记在心里回去琢磨的苏烈一时间有点难以置信:  

我也能灭国?而且还是久踞西域的突厥汗国?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起来,光幕此前说的初唐零散事情他记得老清楚了。  

西突厥灭于高…哦不对,灭于儿子李治在位时候。  

而此灭国战的操刀者此刻就站在自己面前!  

因此皇子治那刚学会走路的身影在李世民心里转了一圈就被扔到扶余国去了。  

这苏定方如今正是大好年华,合该重用,给他天可汗的功劳本上再添一笔!  

何必要蹉跎上二十年以后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苏定方比他李世民还小上一岁,正适合拿来培养为良帅。  

看光幕前面的消息李世民是郁闷的。  

段志玄领军,无功而返徒耗粮草。  

侯君集灭国,居功骄矜最终谋反。  

甘露殿的李世民是能够推测出来光幕历史中自己的想法的。  

因为这两人都是秦王府旧人,而且都比较年轻。  

后来重用两人应当是为了培养出来一个能接替李靖的帅才,但是都失望了。  

而如今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一岁,但行事颇有李靖之风的苏烈…李世民眼光炙热。  

他大唐皇帝似乎有希望在贞观一朝完完整整灭了突厥了。  

一旁的李勣则在盘算。  

都不用去仔细看地图,闭着眼就能回想起来:  

从长安往西,能称国者不过吐谷浑、高昌、龟兹、西突厥、吐蕃。  

如此说来,无主之功居然仅剩龟兹?  

不不不,李勣在心里摇了摇头,高昌原本是侯君集功劳,如今可就未必了。  

他李勣好歹初唐三战神,而且后世评他知忠义,怎么看应当都要比那侯君集靠谱吧?  

完全没有看到李勣热切的眼神,李世民龙行虎步过去,非常不避嫌的拍了拍苏烈的肩膀:  

“定方少年英才,宜当勉之。”  

“明日起便随药师多览察吐谷浑之近况。”  

李靖自然懂得陛下意思,但看着不过三十一岁的陛下拍着三十岁的人夸少年英才,感觉还是怪怪的。  

苏烈没空计较这个,当即大喜应下。  

张飞和赵云感觉今天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光幕上那简单的战阵演示,对两将来说重逾珍宝,当即都用纸笔尽力绘了下来。  

同时赵云也在心里感叹这唐朝的豪横。  

一个所谓的集团军下辖七军,骑兵加上马步兵,至少有五六千匹良马。  

而主公现在有多少良驹呢?  

不过他这个杂色义从的三百骏马而已。  

并且就这三百骑当中,正经的幽州马也不过百余骑,剩下的都只能说是北地马,在荆州和益州用用还行,对上握有河北的曹贼,是定然不够用的。  

而这唐朝呢?赵云私下算过,安史之乱前后的参战的唐军至少有实打实的四十万人。  

按两万人为一军,置五千良驹来算,这盛唐时单单常备的骏马就有至少十万匹。  

而养马场并不可能全部都是骏马,在算上概率…  

赵云已经不想去算了。  

此时他对这安史之乱也感到了心疼。  

四分艳羡,三分叹息,两分痛心,还有一分惋惜。  

便是赵云对那灭于内乱的大唐精军最真切的感情。  

(本章完)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电子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