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打不过猴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之前最大的抱负,也不过是在融州干出点成绩昂首回京罢了。  

而如今短短半月,见陛下见宰相见国公,如今连神仙都见了,王玄策也情不自禁的想要与其一起看齐:  

谁人不想青史留芳?  

李靖其人,出身陇西李,祖父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赵郡太守,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  

这个韩擒虎功绩就不说了,因为他的兼职更加出名:阎罗王。  

没错,韩擒虎就是传说中阴司之主的原型,并且此事还被写进了二十四史,可见当时百姓的深信不疑。  

鉴于这个出身,李靖波澜不惊的过完了自己的前半生。  

没有小人作祟的戏码,也没有怀才不遇的桥段,平平淡淡当了个大隋打工人,如此过了46年。  

46岁时,打工人李靖发现了自己上司李渊在暗中招兵买马。  

可能是出于要对所领俸禄负责的心态,李靖乔装打扮成囚犯打算去江都找杨发李渊。  

倒霉的是那时天下大乱,李靖辗转到长安时被堵在这里走不了了,没过多久起兵的李渊就攻占了长安,并顺手把李靖给逮了。  

李渊对这个老下属的处置是死刑,李靖不得已在刑场高呼:  

您是要平暴乱做大事,怎么能这么小心眼,因旧怨就杀我?  

李渊本身好面子,再加上李世民在旁边求情,李靖才逃过一劫,并入了李世民的幕府。  

随后李靖的日子过的也是平淡如水,毕竟李世民帐下也算人才济济。  

而且这个秦王殿下一打仗嗷嗷冲的贼猛,李靖很不适应这种作战方式,各大战役基本只能说混了个脸熟。  

直到两年后,李渊将李靖调到了南方平定萧铣。  

当时的萧铣拥兵四十万,且有关羽遗留下来的江陵天险,不管让谁看来,打个三年五载都是最起码的。  

但时年五十岁的李靖用了两个月:  

第一步:当时天降大雨,所有人都说不能打,李靖强令出兵,反其道而行攻下了荆门宜都两个重镇。  

第二步:萧铣派军抵抗,李靖说穷寇莫追,但名义上的主帅李孝恭力主出兵,结果大败,但面对着追杀李孝恭的萧铣军,李靖率军反杀,又大胜。  

第三步:兵围江陵城后,李靖将俘获的水军船只放到长江里顺流而下,让下游的萧铣军以为江陵已经攻破,不出援军。  

而果然,不过几日之后,萧铣投降,战争结束。  

耗时两月,仅用一战,李靖功封上柱国,永康县公。  

“倒也没有如此简单。”  

“毕竟观察敌情、制定军略、寻觅战机这些战前准备还是耗费了半年有余的。”  

李靖摆着手,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怎么都掩饰不住。  

其他人一时间都斜着眼看这位老将:  

您听听,人言否?  

无论如何那萧铣也是妄称帝号,据守坚城,手握天险,还号称有四十万甲士的。  

就算加上这半年,八个月灭一国难道就不离谱吗?  

不同于其他臣子的反应,李世民不带烟火气的点点头,评价了一下:  

“还行。”  

众臣子们瞧瞧这嘴角噙笑的陛下,又看看那脸上漾着笑意的老将。  

再想想去岁刚灭的东突厥,一时间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几乎是福至心灵一般,贞观臣子们此时深刻明白了光幕此前所提的“内卷”一词的意思。  

一时间杜如晦都在心中暗叹:  

有这么多将星带领,咱大唐为将何其易也?  

但有这么多名将竞争,大唐为将何其难也?  

成都府衙中,刘备深深佩服这李卫公。  

四十几岁的他在荆州叹息髀肉复生,而李卫公五十岁的才开始领军立功,依然奋起。  

同时深深疑惑:打仗真有这么简单?  

毕竟那光幕上看的明白,这李卫公的“第一步”就是攻克了夷陵。  

嗯,就是他失败的那个夷陵。  

张飞扭头看着孔明,很是心疼的规劝道:  

“军师你看看人家。”  

这一句话就够了,孔明当时就黑了脸,嫌弃道:  

“去去去,五禽戏亮一直有练,如今定能活到七十有余!”  

中秋快乐(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