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赤阳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宇和马东、甘云华两个执事同乘一辆马车。  

一路上,两人不停给林宇介绍赤阳宗内的一些情况。  

据他们所说,整个赤阳宗修炼出阳性内气的一共只有十一人。  

老宗主、宗主,以及老宗主的九个亲传弟子。  

其实宗主也是老宗主的亲传弟子,还是所有亲传弟子中比较年轻的那个。  

老一点的那四五个,已经半截身子入了土,要不了几年就会归西。  

相比之下,老宗主不仅活得最久,实力也最强,比他任何一个弟子都强上十倍百倍。  

赤阳宗传承近千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武学造诣上赶上老宗主。  

“老宗主是先天武者,已经把门内的所有阳性内功都修炼到了极高层次,不仅如此,他的其他武功也都造诣极高,所以才能获得世家的认可。”  

马东对林宇解释道。  

林宇问道:“马执事,老宗主对应到修行者那边,大概是什么层次?”  

“差不多介于凝气境中期和凝气境后期之间。”马东回道。  

“哦?”林宇微微点头,这和自己的判断差不多。  

修行者一共三大境界,每个境界之间的实力天差地别,每个境界都特色鲜明。  

无漏境是修行者踏入修行之道的第一个境界,其体内的源气外放后,可以变换阴阳两态,能守能攻,还能修复身体的伤势。  

第二个境界凝气境,其源气释放到体外后,能直接作用到外界物体上,可以隔空御物,感应生命气息等等。  

就比如叶秋灵,她的源气释放出来后,可以把弱小的修行者定住,稍一用力就可以直接把人凭空捏爆。  

林宇对上她一丝胜算都没有,连张开嘴说话都难。  

哪怕是老宗主,闯进她的源气范围后也会像是陷入泥潭一般,寸步难行,阻力极大。  

连近身都做不到,更何谈战胜对方?  

第三个境界结丹境。  

修行者踏入结丹境后,体内能凝聚出一枚金丹,用来保存神魂。  

金丹不破,神魂不灭。  

结丹境的修行者,几乎等同于不死。  

即便整个身躯彻底毁掉,只要金丹还在,瞬间就能恢复如初。  

所以想杀死结丹境的修行者必须破坏其神魂金丹。  

这三大境界一层比一层强。  

每突破一层,修为上限便会跟着提升一层。  

然而想要突破境界是极其困难的。  

比如那蒋鹏海卡在无漏境巅峰那么多年无论怎么尝试都突破不了。  

导致其实力再也没法提升一毫。  

而若是能成功突破,体内源气发生质变其实力会一下子迎来飞跃,提升将近十倍。  

所以对于修行者来说最头痛的不是提升源气强度而是突破境界。  

如果不能突破境界,那么很快就会碰到天花板,到时候再怎么修炼也只是做无用功。  

这和武者修炼内功倒是有点类似。  

武者的内功分多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的实力差距不小。  

天赋出色的人很快就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提升层次,而天赋差的人,哪怕天天苦练也只能在低层次徘徊,顶多就是内力的总量会增加一些,强度却是得不到提高。  

林宇心中猜测自己现在的实力,应该还是比不过凝气境初期的修行者。  

毕竟凝气境初期的修行者其实力相当于无漏境巅峰修行者的八到十倍。  

而自己的力量即便完全释放出来,估计也就相当于无漏境巅峰的三四倍最多五倍,比不过凝气境初期。  

四天后三人抵达赤阳宗。  

赤阳宗位于宋国西宁府境内整个宗门都隐藏在崇山峻岭深处没人带路的话根本找不到。  

林宇下了马车后,跟着两人一路翻山越岭才来到赤阳宗山门外。  

“我们宗门比较特殊,不得不远离红尘俗世。”  

马东笑道。  

“没事,清净点也好。”林宇不以为意,他现在一心只想赶紧提升实力。  

甘云华点点头道:“行,那就进去吧,先去给你安排住的地方。”  

三人走进山门。  

沿着石质台阶拾级而上。  

台阶的末端是一座小山的山顶,上面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平台,地面上铺满石板。  

站在这个平台上,能看到赤阳宗门内的大部分景致。  

林宇举目远眺,面前是一个巨大的山谷。  

山谷的中心处,有一片占地极广的演武场,一群人整整齐齐地在演武场内列队站好,跟着一名教头模样的武者习武。  

演武场外有一条小河从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穿过,河面反射着从山间落下的夕阳,波光嶙峋。  

除此之外,周围的几座山头上也建有高大的房屋,利用吊桥互相连通。  

整个如同人间仙境一般。  

“风景很不错!”  

林宇忍不住赞叹一声道。  

“哈哈哈。”马东笑道:“我们赤阳宗虽然远离尘世,可生活质量却是一点都不差,你很快就能感受到。”  

“走,我们赶紧下去吧。”甘云华提议道。  

三人沿着石质台阶一路往下,朝下面的山谷腹地走去。  

没过多久就来到演武场外面的建筑群中。  

“刚入门的新弟子都住在广门院,这边走。”  

马东和甘云华两人领着林宇东绕西绕,带着他走进广门院。  

“一人一间屋子,你就住在这一间吧。”  

两人很快就给林宇安排好了一处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