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超脱计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说地球文明起源,是青铜时代的那些王朝。  

那么地球文明开始定型,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塑造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时代。  

在这个时代,西方、中东、印度、东慈都出现了一批先贤,如苏格拉底,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等,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  

以色列的一神教及希腊哲学、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中国的儒家、道家都开始形成发展,这些思想搭建起了人类精神思想的根基。  

轴心时代的思想至今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  

那是一个文明璀璨的时代,也是一个决定了人类文明最终走向的时代。  

而如果将那个时代超凡化的话,那一切就变得更有趣了。  

神话中国的佛陀、先知、圣人、圣子…全都是在那个时代诞生的!  

而在张潼所创造的虚假地球里,这样的一群人同样诞生了。  

只不过他们如同神魔一般,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却也在暗中让历史进程和真正的地球保持相似。  

而后,这群人开始朝着域外探索。  

老子西出函谷关,为尹喜留下道德经一部。  

庄周于梦中化蝶,周游域外星空于睡梦中。  

佛陀在梦中证道,得道后便带领门徒,于遥远星空之中建立了大雷音寺。  

还有西方的那些存在,这些分身马甲全都在做着历史中他们做过的事情,却又无一例外的超凡化和神化。  

这种超凡化和神化,不仅将北斗和地球文明联系在一起,还将无限进化这个游戏的概念,再春秋战国时代重现出来。  

不得不说,张潼的这一波操作很细。  

前往域外的地球强者,继续在北斗留下地球的传说,让北斗许多修士,都知道遥远的地球有着璀璨的修行文明。  

那里有着大帝的尸体沉睡,也有着大圣的道场残留。  

那里有帝尊布下的绝强阵法,也有地球诞生的大圣暗中守护。  

不过随着时代的继续发展,在北斗文明的认知中,那个名为地球的世界开始进入末法时代。  

原本浩大无迹的星球,甚至都在末法来临之后,该隐遁的隐遁,该消失的消失。  

随着地球的那些大能者,或是在北斗隐遁,或是消失于北斗的历史,地球也渐渐的成为了一个传说。  

漫长的时间过去,随着天庭陨落,北斗前仆后继的诞生了无数大帝。  

这些大帝有人族,也有妖族。  

他们之中有的仁慈,也有的暴虐。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诞生,标志着北斗文明的巅峰和多远。  

而他们的诞生,也让北斗诞生了无数的传承和大教。  

一代代强者诞生,一代代强者陨落,成仙依旧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哪怕是掌握了规则的大帝,也不知道真正的仙路在何方,他们依旧要面临寿元将近的苦恼。  

这是这个世界的修行本质,北斗法的本质是将法演绎到了极致,用法来承载道理。  

这样的北斗法,并不能让修士永恒不朽。  

而诸如太素界这样的元神法,也许瞬间爆发的力量不如北斗修士,但是胜在元神法的修士寿元绵长。  

最关键的是,元神法的修士一旦证得元神,也就是大帝果位之后,就能够得到长生不老的寿命。  

反观北斗界的大帝,寿命固然漫长无比,可终究还是有尽头。  

屠龙的勇士,终究会化作恶龙。  

大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力量,他们不可能坐视自己的生命结束。  

除了极少数能活出第二世的存在之外,大多数都想办法陷入到沉睡,等待着其他的方法来续命。  

比如…黑暗动乱!  

漫长的时间过去,北斗的时间终于和地球差不多一个时代了,张潼也悄然结束了北斗的时间加速,让北斗的时间和现实世界保持一致。  

而后,冷漠无情的造物主,直接抹掉了那颗虚假地球存在的痕迹。  

反倒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到人类根本不可能抵达的无尽星空深处,在这里锚定了北斗世界的坐标。  

北斗!  

在如今张潼不计代价的投入下,同样也变成了一片浩瀚的宇宙。  

在这种锚定之下,北斗近乎是和现实世界融为一体了。  

不过目前的北斗,依旧可以看做是黑暗中的森林,只有星空古路才能顺利抵达。  

完成了北斗的布局后,张潼开始将目光放到现实。  

在北斗的传说里,地球曾经很大很大,不过在末法之后又很小很小。  

而张潼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地球重新变得庞大起来,再不济也要给地球建立许多隐藏的空间。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以张潼目前的力量还做不到。  

不过人类也同样还没有资格探索星空古路,张潼有着足够的时间做到这一切。  

而想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窃取现实世界的权柄,成为大世界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在放大地球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星系原本的结构正常。  

张潼自问,有着二十四诸天加身,他有能力在北斗和地球联通之前,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  

至于现在?  

“我觉得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刺激现有文明的发展,让人类朝着星空宇宙探索。”  

张潼的思路很清晰。  

星空古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