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章 无法永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南斗研究中心,二号实验室。  

“这个基因好怪啊,为什么在这个基因的作用下,龙虾就能够无休止的换壳长大呢。”  

云珩戴着一副显微眼镜,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一个单独从龙虾DNA中提取的基因因子,一脸的不解。  

对龙虾的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龙虾体内的所有基因,都被科研人员给分出了作用。  

其中,大概有十多组基因,构成了能够让龙虾拥有无限蜕壳期的原因。  

但是其实这个不是龙虾能够永生的主要原因。  

能蜕壳的生物多了去了,螃蟹也是一辈子都在蜕壳的,但是螃蟹是会老死的。  

云珩只是单纯的好奇为什么龙虾可以不停蜕壳而已。  

至于为什么龙虾能永生,科学家们倒是已经搞清楚了。  

大多数的生物会在生命的第一阶段内不断成长直到成熟期为止,紧接着停止体型的增长,并且开始步入一段枯燥乏味而漫长的等待死亡的旅程。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龙虾。  

龙虾会一直成长,并且这种成长会伴随其一生。  

我们人类的细胞,以及细胞内的DNA,为了能够生长,需要不断复制自己,但人类身体中大部分的细胞只能复制4070次,之后这些细胞就达到自己的物理极限并开始衰老。  

而限制细胞复制次数的,便是那个叫做DNA端粒的东西。  

端粒的作用便是防止DNA解旋,也就是结构解体,而在复制的时候造成信息紊乱。  

但是每当细胞自我复制的时候,DNA的端粒端粒都会被磨损一点点儿。  

直到这些端粒被磨损到彻底无法支持复制,那就代表身体里的细胞已经不能再复制了。  

那就要基于这时的身体机能过好往后的日子了,生命就走到了尾声,细胞再死亡,人也就死了。  

这就是所谓的寿终正寝。  

有些人老到一定年纪后,也许在睡梦中,就去世了。  

他们并没有什么疾病,去世的也毫无痛苦。  

这就是单纯的因为细胞实在是太老了,身体机理完全无法维持生命,就死了。  

任何人,哪怕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也无法避免这种寿终。  

但是,龙虾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们的端粒在细胞复制过程中似乎一点儿也不会被磨损,这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一直保持在生长阶段并永葆青春。  

这样他们才可以无限制的不停蜕壳,并且越长越大,理论上可以永无止境的长,只要食物够充足,没有天敌威胁。  

但是!这只是最理想的理论情况下,才可能做到。  

而且这只是一个美好畅想而已。  

事实上,云珩在仔细的研究了之后,发现一件事。  

就算龙虾的端粒可以一直修复,但是龙虾可能也无法永生。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为什么我们的端粒在不断缩短。  

这是因为基于防止癌症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要知道,随着细胞的不断复制,复制的错误在经过重重纠正后依然会有漏网之鱼不断地累积。  

当这些累积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癌变。  

而端粒的作用,其实就是在除去复制前中后过程中的各种检验保证细胞不癌变之外的一种硬件上的限制。  

既无论我中间的过程检测是否起效,最终当你的端粒耗完你都要衰亡,细胞就无法一直累积各种错误的复制,而最终出现癌症。  

这也是为什么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癌症。  

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复制次数不断累积,其中复制的错误也不断累积,到复制的第3040次,这些错误也许就演变成了癌症。  

所以,假设就算不得任何疾病,然后我们用各种手段保护端粒的磨损,那人类也不可能永生。  

因为到最后,是肯定会得各种癌症,直到整个人身体里充满了癌细胞,最后死亡。  

也就是说,假设,龙虾真的不会衰老,那它也必然死于癌症。  

所以人类哪怕像龙虾一样,DNA端粒可以无限修复,那最终也一定会死于癌症。  

瑞康集团虽然有癌症特效药,但是要强调一点!  

瑞康的癌症特效药,可不能完全治愈癌症,只是在不停的消灭癌细胞,从而让癌细胞一直被抑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通常只是可以做到让患者带癌生存二三十年而已,并不是把癌症彻底消灭掉。  

当癌细胞出现之后,想要彻底灭杀癌细胞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至少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如果将人类的DNA端粒修复了,那当人类的寿命进入到一百岁以上,那癌症的发作率就会直线增高。  

一旦出现癌症后,从癌症的早期,就开始使用癌症特效药进行治疗,那确实还可以带瘤生存很久,二三十年应该是没问题。  

但是,癌症可不仅仅只有一种。  

当年纪继续增长后,身体内可能会出现多种癌症,并且多点爆发。  

当身体情况走到这个地步时,哪怕是癌症特效药,那也无法压制癌细胞的扩散了。  

杀灭癌细胞的速度跟不上癌细胞繁殖的速度,那生命就会走向终点。  

癌症是基因无序化的结果,而基因的无序化暂时是不可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DNA无序化会越来越严重,癌症会越来越频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