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六章 异体培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们成功了!陈总!”一个研究员推开了陈长安在研究中心的办公室,激动的说道。  

正在伏案疾书的陈长安猛的一抬头,神色中同样带着激动。  

“批量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了?”  

研究人员狠狠的一点头,陈长安蹭的一下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三两步跨到了他面前,拉着他就往实验室跑去。  

一边跑,他还不忘一边问道:“怎么样,效果如何?”  

“效果很好,一次培育,至少可以将数十万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之后再进行细胞增殖培育,可以获得数亿p1代的细胞!足够我们进行器官再生试验!”  

好家伙,陈长安提供的批量诱导多能干细胞方案,终于是给研究人员们搞出来了!  

二号实验室中,姗姗跑来的陈长安一眼就看到了所有人都围在实验室中心的一个操作台上,立马挤了过去。  

“让我看看!”  

正在围观的研究人员们看到话事人来了,自然是为陈长安让出了一条道。  

他连忙走上前,看向了操作台内。  

“陈总,这便是我们按照您提供的方案,批量诱导出的第一批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我们已经进行抽样检查了,这些人工诱导产生的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方面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云珩在一旁激动的介绍道。  

诱导多能干细胞,也就是ips细胞。  

这种细胞其实就是初始化后的普通体细胞。  

但是却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能分化生成各种组织细胞。  

更重要的是,它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原则上来说,直接使用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非常有勃伦理的事情。  

因为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破坏胚胎,而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时在子宫的生命形式。  

因此,如果支持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就等于是怂恿他人扼杀生命,是不道德的,违反伦理的。  

所以科学界经过不懈的努力后,才研发出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将人体成熟的体细胞,还原成一种和胚胎干细胞几乎性质一样的细胞。  

而体细胞的获得,并不难,人体本身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体细胞的正常代谢,每一秒身上都有非常多体细胞死亡。  

从体内提取一些体细胞,真不是啥问题,正常人平常一不小心受个伤,还会失去一堆体细胞呢,不也啥时没有嘛。  

而现在,陈长安将这项技术再次往前推进了一步。  

从2006年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问世以来,二十多年里,这项技术一直都停留在只能实验室纯人工诱导,而且每次都只能诱导个位数的细胞。  

现在,这个情况变了。  

真正可以运用到临床上的多能干细胞,出现了!  

陈长安看着面前培养皿中放着的大批多能干细胞,激动的握紧了双手。  

“干得漂亮!”  

此时培养皿中密密麻麻的细胞,在陈长安眼里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东西!  

第一个阻碍器官再生的难点解决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真正的器官再生方面的研究工作了!  

其实,陈长安并不是第一个想要做器官再生的人。  

前几年,华夏科学家就首次利用ips细胞培育出小鼠,为的就是探索器官再生和克隆再生领域。  

要知道,在多能干细胞无法批量获得的时候,靠纯人工进行诱导,得花费好多年时间,才可以诱导出足够培育小鼠的多能干细胞。  

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人非常敬佩了,而这还只是整个科研项目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别感觉用ips细胞培育小鼠听起来好像和克隆技术一样,但是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克隆小鼠本身并不稀奇,但是用ips细胞,也就是多能干细胞来进行小鼠的培育,这可就是完全新奇的一个项目了。  

在华夏科学家成功之前,国际上其他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始终未能成功过,用ips细胞培育的小鼠均胎死腹中。  

然而,当两支华夏科研队伍在世界ips细胞研究中率先突破。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京都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分别利用ips细胞克隆出小鼠之后。  

这才终于替世界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其实也是因为全能干细胞之前已经被华夏科学家证明了其全能性,真的可以做到发育成任何器官,才真正为器官再生奠定了可能的基础。  

不然陈长安提出要用多能干细胞进行器官再生项目,就不会只是被认为疯狂,而是会被认为是纯傻逼了。  

现在的陈长安,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器官再生发起攻势而已。  

“怎么样,多能干细胞的产量如何?”陈长安喜悦的向云珩问道。  

“从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大概一次性可以批量诱导50万个细胞,耗时一个月。”  

“之后的细胞增殖培养,可以在两个月内,将50万个多能干细胞增殖为12亿个p1代细胞,功能性与原始细胞几乎无二致!”  

虽然陈长安事先已经知道了这套方案的细胞产量情况,但是真的从云珩口中听到这个数据时,他还是免不了激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