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奴才就应该为主子卖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强攻天佑门失败之后,除了天上热气球不时的发起一轮轰炸,明军没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太阳在不知不觉间坠向了天边,阳光如血一般洒向尸体堆积如山的城垣上,让硝烟还未散去的城垣显得更加妖异。  

李天龙下令热气球停止轰炸,并让城垣上的士兵先清理一下尸体。  

因为城垣上的尸体已经层层叠叠的铺了好几层,将整个城垣都给抬高了不少。  

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随便走一步都是踩在尸体上。  

建虏的尸体扔向瓮城内,自己人的尸体则用筐等工具吊到城外。  

对面天佑门城垣上的建虏没有阻止明军的行动,他们随即也开始清理尸体,不过他们那边的尸体都是自己人的。  

双方之间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没有趁这个机会去偷袭对方。  

在尸体清理完了之后,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李天龙下令城垣上的士兵都撤下来,只留下十来人监视建虏的行动。  

持续狂猛的攻击了一天,各种高超的手段用尽,都没有攻入城内,确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他并未气馁,因为并不是己方出现了多大的失误,而实在是建虏的顽强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虽然各位其主,但这些建虏的作战意志是真的很强,李天龙也不得不佩服。  

他不知道勇卫营在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下,是否会有这样的战斗意志,更何况其他明军了。  

几年前的明军,要是有这些建虏一半的作战意志,也不至于让建虏在大明境内如入无人之境。  

可见,一支军队的作战意志,是完全可以弥补一些兵器上的巨大差距。  

沈阳南城的一栋民房内,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参与大战,但阿济格却感到有说不出的疲惫。  

“呼…打退了…”他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征战二十余载,从未感觉一场战斗会如此的艰难。  

随即,他语气低沉的问道:“损失有多少?”  

他面前的一个甲喇章京小心的回答道:“大概估算,恐怕超过了六千。”  

说完又连忙补充道:“其中有不少是抽调的百姓。”  

听到这个数字,阿济格心中倒吸一口凉气,明军一共不到一万人,算上汉军也才一万两千左右。  

今天几次进攻的兵力,算上汉军,一共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六千人。  

这点兵力发起的进攻,就给己方造成了超过六千人的损失,太可怕了。  

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百姓,但百姓的损失应该不到四成,也就是说,守军至少损失了四千之众。  

全城的守城兵力一共也才一万五千左右啊,这一天就损失了三成多,太恐怖了。  

照这样下去,剩下的兵力打不了几天就打光了。  

当然,损失这么大,也与不熟悉明军的攻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大部分杀伤并非是登上城垣的明军造成的,而是明军的火炮和大孔明灯造成的。  

哪怕是在护城河南岸射击的勇卫营,给大清精锐造成的杀伤都要比登城的明军多。  

不过通过一天的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学会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次面对应该就会好上很多了。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多尔衮的大军还没有任何消息,只希望能坚持到多尔衮回援的那一天吧。  

阿济格不知道明军会不会发起夜袭,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趁着难得的间隙,通知各门立即组织百姓到各城的城垣以及城门周围用沙土袋和砖石构建防御掩体。  

这些砖石和沙土直接就近取材,拆房子就可以获得。  

因为在此情景下,全城人的一切都收归满清朝廷所有了,别说房子,就连他们的身家性命都被征用了。  

得到命令的各门主将都行动起来,连老人、女人和孩子都组织了起来,争分夺秒的抢修。  

现在多劳累一些,待明军再次攻击时,就可以尽量的少死一些人,盛京城也能够坚持得更久一些。  

看到城内灯火通明,锦衣卫探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天龙没有让热气球在晚上冒险放飞,建虏无非就是在想办法多做一些防御措施,他下令炮兵对全城轰炸了一刻钟,发现效果不大,便没再理会了。  

他不相信建虏通过一晚上,就能将沈阳城修得像铁桶一般。  

城内,一个女人抱着自己刚被炸死的孩子抱头痛哭,一个建虏士兵上前,直接一刀从她的后背刺穿。  

可怜的女人迅速的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和她不满十岁的孩子倒在一起。  

那建虏士兵抽出带血的刀,向周围冷冷的道:“不准哭,也不准大声说话、喊叫,否则,死。”  

众人木然,刚才没有死在明军的炮火之下,反而被自己人杀死的就有几十个,都是在明军的炮击停止之后,还在喊叫、哭叫的人。  

就因为之前有下过命令,不准大声发出声音。  

可明军的炮击是无法预料的,自己至亲之人在眼前死去,哭喊是正常的。  

可大清的律令就是如此的不近人情,一旦下达,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阿济格自然没有心情去管那些普通人的死活,对他来说,城池若守不住,一切都完了。  

所以,为了守住城池,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最终守不住,也不能留给明军。  

因为在他想来,明军破城之后,必然会屠城。  

反正都是死,还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