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备份星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惊艳亮相,让人知道,她的考神是无可替代的。  

再怎么一代一代的新产品往她这边送,都一样会被拒之门外。  

让我换新的,可以啊,你们有本事做出更先进的来再说。  

等到喵星人的队列走完,就到了汪星人的表演时间。  

说是表演,其实是轻松愉快的散步时间。  

方原很快就注意到了,一个他之前没有注意过的细节。  

汪星人和牵着他们的铲屎官,身上的装备,都是一对一对的。  

铲屎官打扮成叮当猫,汪星人也会打扮成叮当猫。  

还有海绵宝宝、小猪佩奇、蓝精灵都是成双成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穿了一身哪吒宇航服的他,是不是也有同款汪星人在等着呢?  

方原整个一个期待住了。  

他四下看了看,也没有看到有落单的汪星人。  

正失望了,就发现耳旁传来了呼呼风声。  

一只机器狗,身上没有穿任何和哪吒有关的元素,光溜溜的。  

脚下踩着四个风火轮,就那么凌空而至。  

绕着方原,飞了一圈又一圈。  

比起和铲屎官一起走在中央屏幕下方的那些听话懂事乖巧时尚的汪星人,方原对绕着自己,更像是在划势力范围的机器狗百般嫌弃。  

这不摆明了要蹭他身上这套哪吒宇航服吗?  

凭什么别铲屎官牵着的汪星人真的就成产屎。  

他的就不会生产屎,最多只能成为屎的搬运工…  

凭什么呀,为什么到了火星,还要让奇迹宝宝这么特别?  

想和大家一样,就这么难?  

方原整个人都不好了。  

风火轮机器狗在绕圈的时候,不断地把一根虚拟狗绳往方原的手上递,方原只要伸一伸手,就能完成和风火轮机器狗的对接。  

可他偏不。  

什么荧荧火光离离乱惑,火星之所以叫火星,肯定是因为来了就没有不上火的。  

梁天这会儿已经被火星官方的人给接走了。  

先是在一个临时搭建的观礼台观礼,然后就被带去参观火星的居民区。  

在火星移民计划开启之后,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火星磁场的部分再造。  

有了磁场才能抵御太阳风。  

太阳风不断剥离火星的大气,让火星失去了海洋,只剩下两级的冰盖。  

假如没有了太阳风的干扰,就能通过融化两级冰盖的方式,让火星重新拥有自己的稳定液态水资源。  

2020年代的航天巨人马斯克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个想法——用核弹轰炸火星两级,通过核弹爆炸的能量来融化火星两级的冰盖。  

那时候的NASA也提出了一个方案,在火星轨道部署反射透镜,通过反射太阳光的方式,来融化火星两级的冰盖。  

就和小时候用凸透镜点燃火柴的的道理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要点燃的是火星,而不是一根小小的火柴。  

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只要能把火星两级的冰盖全部融化,火星就会再一次被液态水资源覆盖。  

在拥有液态水资源的基础上,从简单的微生物族群开始培养,经过两三千年的漫长改造,火星就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宜居星球。  

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在太阳系就有了一个备份星球。  

再移民来火星的人,就不需要穿着任何防护服和呼吸面罩。  

绿树成荫。  

喝着饮料穿着比基尼…  

到了那个时候,人类也就真正意义上地,成了一个多行星物种。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让让火星拥有和地球类似的南北两级磁场,以抵御太阳风的侵蚀。  

从理论上来说,这件事情,并没有多难。  

人类之所以那么积极地探索火星,是因为火星和地球一样,是岩石金属星球,不像木星那样,是一个气态的星球。  

星球的磁场,都是来源于内核的液态铁镍流动切割磁感线。  

在星球内核体积足够大、温度足够高、压力也足够高的情况下,岩石金属组成的地层就会拥有极高的导电率,达到超导的水平。  

电流就可以永不消失地在相当于没有电阻的线圈中稳定流动。  

地球就属于这样的情况,拥有稳定两级磁场。  

但地球拥有两级磁场的三个必要条件——地核体积大、温度高、压力高——火星一个都不具备的。  

火星的体积不到地球的1/6。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的探索,好消息是,火星内核的磁场并没有彻底消失,在最中心的地方,还是有液态铁镍在流动这也是通过合声波共振来实现星际传导的必要条件。  

但这个磁场太小了。  

没有完全消失,和拥有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并以此来抵御太阳风,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用核弹炸出来一个两三千年以后的宜居星球,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还属于天马行空。  

梁天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人造磁场替代方案。  

这个方案,并不从一开始就想着改造整颗火星,而是比较循序渐进。  

首先,制造一个大型的高能带电粒子屏蔽器。  

太阳高能带电粒子,俗称太阳风。  

梁天把屏风两个字倒过来,给这个屏蔽器取名叫太阳风屏。  

这个装置并不装备在火星上,而是部署在太阳和火星之间,偏转从太阳到火星的高能带电粒子。  

有了这样的一个装置的加持,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