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王穹的底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8章王穹的底蕴(四千字大章)  

第18章王穹的底蕴(四千字大章)  

本书作者其他书:  

十万大山。  

王穹直接催动逆雷龙牙,将一座山岳内腹掏空,躲在里面闭关。  

天生池丹霞滚滚,元气如沸,金灿灿的符文跃动不息,传递出神奇与玄妙。  

堕蛟的命晶悬浮在天生池上方,一缕缕元气宛若触手般探入其中,一点点汲取着其中的精华。  

天生池深处,那似有若无的生命波动隐隐传来,安详静谧,如同正在进食的婴孩。  

天生元胎,乃是由天生池孕育的生命原形。  

为了培养它,王穹不知投入了多少宝物,皇天玉道,妖兽宝血,就连驴爷从光明学宫偷来的大批灵药都扔了进去。  

这小东西的胃口实在太大了,比起白面团还要恐怖,仿佛时刻都处于饥饿之中。  

“竟然用真王命晶作为养料,太败家了。”  

此刻,驴爷等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生池,关注着其中的变化。  

对于他而言,研究一头天生地养的生命,是难得的经验。  

轰隆隆…  

就在此时,古洞深处,黑色炎光缭绕,沉重的气息中,王穹迈步走出。  

他黑发披散,肌体晶莹,皮肤下隐隐有流光闪烁,转瞬即逝。  

“小子,你这次得了大便宜。”驴爷轻瞥一眼忍不住道。  

王穹炼化了一枚命晶,整个人脱胎换骨,刚刚那场战斗的消耗不但全都弥补了回来,而且血脉凝练,更进一步。  

“真王命晶,的确滋补,对于血脉进化有着种种神妙。”王穹轻语,他一抬手,周围的光开始向着他掌中涌动,转眼间,一片黑暗浮现,透着冰冷与不祥。  

王穹手指一弹,那团黑暗湮灭,可怕的力量让山岳都隐隐有些晃动。  

“你已经蜕脱凡血,踏入灵血,凭借这样的肉身,踏入主宰者的行列那是板上钉钉。”驴爷沉声道。  

人类与妖兽最大的差距便是血脉。  

火种修行体系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差距。  

然而,血脉的高低依旧决定了火种修行之路能够走多远。  

血脉踏入灵血级别,几乎有九成的几率可以踏入主宰者的境界。  

一般掌控者能够有三成几率就足够偷笑了。  

“还不错,等端了那小子的老巢,取得第六序列的真王命晶,那才是真正的宝贝。”王穹咧嘴笑道。  

他的身体很特别,血脉遭到过剥离,被斩过一刀,就如同当年他被废掉的火种一般。  

如果猜的不错,那应该是王族的血脉…  

传世神通,霸道真罡!  

这便如同一口被废弃的泉眼,想要重新涌起活水,千难万险。  

好在王穹有黑色火种,之前它汲取“黑天龙蚊”生命密码,已经汲取它的奥秘,觉醒神通,融入肉身。  

这便是重新点燃血脉的资粮。  

这是他最大的底牌。  

以妖兽为养料,血脉与火种相辅相成。  

两条路可以同时走到极致。  

王穹发现,这才是黑色火种最可怕的地方。  

因此,对于堕蛟龙巢他是志在必得。  

“这件炎兵当真是窃取天地造化,触犯生命禁忌,不知会孕育出什么东西来…”驴爷神色古怪,死死地盯着天生池。  

那里面的生命波动越发炽盛,滚滚如煌炎,不竭似星河,浩大如河川…  

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要知道,天生地养,至尊至贵,乃是世间最完美恐怖的生命形态。  

古往今来,但凡这样的存在,一旦降世必定会震动天下,神威盖压人世,罕逢敌手。  

“你在担心控制不住它?”王穹问道。  

说实话,他一点都不担心。  

天生元胎,诞生于天生池,这件炎兵便能够掌控它的生死命运。  

“不好说!”驴爷摇了摇头:“天生地养,本就不能以常理度之,凡俗的道理规则不适用于他们。”  

“你不会让我把它给打了吧!”王穹撇了撇嘴道。  

“我可没这么说,你自己养,自己负责。”驴爷摇了摇脑袋。  

“我只能说,这东西一旦真正诞生会很强大!”  

“那不是正好?”王穹咧嘴笑道:“我会将他带往废土,永镇屠神公会。”  

补天公会与屠神公会乃是王穹手下最重要的力量。  

补天公会总部设立在帝都,它广收门徒,主要职业是修复师以及治愈师,同时也涉及其他生意。  

补天公会便如光明,展现于人前,光明且温暖。  

屠神公会则刚好相反。  

它设立在废土,那里乃是诸法绝灭之地,天生便充斥着杀戮与死亡。  

能够真正进入屠神公会的成员,全都是刀口舔血,在生死边缘传过来的“修罗”!  

屠神公会便如黑暗,它隐匿于世间,神秘且残酷。  

世人只知道补天公会。  

对于屠神公会,一直只当它是存在于天网的虚拟组织,却不知道,那是王穹真正的力量。  

驴爷,胖子还有杨奇在废土苦心经营,耗费了巨大的心血。  

或许有一天,它会成为王穹最后坚守的力量。  

“废土倒是个好去处!”驴爷点了点头。  

那是诸法绝灭之地,将天生元胎放在那里,一来可以守护屠神公会的根基,万一他失去控制,废土便是囚笼。  

“如果能够在天启宝库出世前将天生元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