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地震之商屯(二)(2/3)
稷最近的平静,似乎是为大动作做准备。究竟是什么大动作?又会给海西带来什么变化?大家都有些忐忑。
因为邓稷和以前几任县令明显不同。
他似乎更能隐忍!更懂得轻重……………
之前陈升嚣张跋扈,是何等的张狂。所有人都认为邓稷在海西待不了多久,可没想到邓稷忽然在沉默中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将陈升一家满门灭掉。其手段之毒辣,令人咋舌。
而后北集市整顿!曹掾署成立。
其强硬之势初现峥嵘。
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在短短数日间被清剿一空。
或是被查出短缺过往税赋!或是有勾结盗匪之嫌疑。
不是被打入大牢!便是被净身出户,家产被抄没了不说,人也被赶出海西县城。
邓稷之前所针对的,大都是一些商家。可谁都清楚!随着邓稷在海西的地位渐渐巩固,他迟早会有别的动作。商贾们的心思很简单!民不与官斗!能用钱帛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他们等待着邓稷出招,可邓稷偏偏又没有举措。
这也使得商贾们开始担心,担心邓稷的下一步行动,就会针对他们………
商贾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联手对抗邓稷。但陈升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若非不得已,他们也着实不想和官府对抗。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邓稷在县衙设宴!说明这一切,都能商量。
这也是邓稷第二次在县衙设宴。
与第一次的门可罗雀相比!这一次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消息传出之后,人们就争相打听!这次县衙会请什么人过去赴宴。九大行!自无需赘言!海西的一些名流缙绅,也可能会在邀请之列。但其他人呢?一时间!海西的商贾们削尖脑袋想要获得邀请。虽然还不清楚这次酒宴的目的…不过能够推断!必然是有大事件生。
上一次!邓稷设宴!一举推毁了陈升在海西数年间建立的根基。
那么这一次………………
人们!议论纷纷。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三天过去。
县衙并没有去大肆装饰!和往日一样!只不过清扫了一下街道而已。
大门两边各有五根栓马桩!是专门用来停放车马所用。天刚一擦黑!大门外就变得热闹起来。
第一个到来的人!就是金市行黄整,字文清。
他不仅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贵重的礼物!一套由东汉末年名士蔡邕亲手所做的《论语》石碑。
注意,是石碑!而非拓文。
早年间,蔡邕因得罪了十常侍,受到迫害!流亡江北。
蔡邕的才华自无需赘言,德行也不算差!只是书生气重了些。前半生,他与十常侍相抗争!得了偌大名声。只走到了晚年!被董卓所胁迫!不得已出仕。但他出仕的目的!还是为了编撰《东观汉纪》。董卓虽说粗鄙!可是在对士人倒也看重,给予了蔡邕极高的待遇,
所以!董卓死后!蔡邕为他哭丧。
却不想得罪了司徒王允。
书生气啊………
在那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前提下,你不好好做你的学问!却跑去为董卓哭丧!岂不是令王允脸上无光。
于是!蔡邕被王允杀害。
纵观蔡邕一生,其才学无双,更极为重视教学。
流亡江北的日子里!蔡邕还专门为当地的一个书院!书写了《论语》,并雕刻成碑!立于书院内。黄巾之乱后!那块名为,论碑,的石碑便不知去向。黄整也不知是从何处听说到!曹朋好《论》的消息!于是费尽心思!托人购买礼物!不成想却买来了这么一块石碑。
虽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却足以体现出黄整的心思。
诸如此类的礼物,也有不少。
九大行都是人精!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送来的礼物千奇百怪,却件件能透出他们的心意。
至华灯初上,县衙门前的木桩,挂起了灯笼。
客人们也纷纷抵达,这其中,也包括了久不露面的西里教谕王成。
一进门!王成就笑呵呵的与众人招呼。
黄整打趣道:“王先生!你最近可是神出鬼没!难找的紧啊。”
“诸公海涵!诸公海涵,…成前些日子有些琐事!以至于一直不在家中。今天凌晨才返回!一回来就听说邓县令设宴。成焉能不至?听说诸公前些日子找我?未能相见!得罪!得罪啊。”
他一脸笑容,周旋于众人间。
“麦公何故不见?”
王成突然问道。
“呃………不知道啊”!木作行潘勇扫了一眼堂上众人!也不由得有些奇怪的说:“按道理,麦公也应该来了!怎么到现在也不见人影?”
正说话间,忽听后堂传来呼声:“邓县令到”!
数跟着!邓稷从后堂夹道快步走出。
“累诸公久等,海涵,海涵。”
他笑呵呵的摆手道:“既然大家都已经来了,那酒宴就开始吧。”
“邓县令,麦公好像还没有到。”
“哦?”
邓稷眉毛一挑!眸光闪动!从宴席上扫过。
旋即一笑!“既然没来!那就不用再等了。
所有人闻听这句话!心里面不由得,咯噔。黄整等人相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骇然之色………………
难道说!邓县令和麦仁闹翻了吗?
应该不会吧!
之前邓县令设宴,也只有王成和麦仁前来棒场。
听说前些日子,邓县令还去了麦仁家中!当时两人相谈甚欢,怎么这一眨眼的功夫,就闹翻了?
麦仁和陈升的情况还不一样。
陈升!只是个暴户,虽然强横!但根基并不深厚。
可麦仁却的老牌缙绅,在他的背后!代表着本地的利益。如果邓稷和
因为邓稷和以前几任县令明显不同。
他似乎更能隐忍!更懂得轻重……………
之前陈升嚣张跋扈,是何等的张狂。所有人都认为邓稷在海西待不了多久,可没想到邓稷忽然在沉默中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将陈升一家满门灭掉。其手段之毒辣,令人咋舌。
而后北集市整顿!曹掾署成立。
其强硬之势初现峥嵘。
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在短短数日间被清剿一空。
或是被查出短缺过往税赋!或是有勾结盗匪之嫌疑。
不是被打入大牢!便是被净身出户,家产被抄没了不说,人也被赶出海西县城。
邓稷之前所针对的,大都是一些商家。可谁都清楚!随着邓稷在海西的地位渐渐巩固,他迟早会有别的动作。商贾们的心思很简单!民不与官斗!能用钱帛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他们等待着邓稷出招,可邓稷偏偏又没有举措。
这也使得商贾们开始担心,担心邓稷的下一步行动,就会针对他们………
商贾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联手对抗邓稷。但陈升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若非不得已,他们也着实不想和官府对抗。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邓稷在县衙设宴!说明这一切,都能商量。
这也是邓稷第二次在县衙设宴。
与第一次的门可罗雀相比!这一次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
消息传出之后,人们就争相打听!这次县衙会请什么人过去赴宴。九大行!自无需赘言!海西的一些名流缙绅,也可能会在邀请之列。但其他人呢?一时间!海西的商贾们削尖脑袋想要获得邀请。虽然还不清楚这次酒宴的目的…不过能够推断!必然是有大事件生。
上一次!邓稷设宴!一举推毁了陈升在海西数年间建立的根基。
那么这一次………………
人们!议论纷纷。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三天过去。
县衙并没有去大肆装饰!和往日一样!只不过清扫了一下街道而已。
大门两边各有五根栓马桩!是专门用来停放车马所用。天刚一擦黑!大门外就变得热闹起来。
第一个到来的人!就是金市行黄整,字文清。
他不仅来了,而且还带来了贵重的礼物!一套由东汉末年名士蔡邕亲手所做的《论语》石碑。
注意,是石碑!而非拓文。
早年间,蔡邕因得罪了十常侍,受到迫害!流亡江北。
蔡邕的才华自无需赘言,德行也不算差!只是书生气重了些。前半生,他与十常侍相抗争!得了偌大名声。只走到了晚年!被董卓所胁迫!不得已出仕。但他出仕的目的!还是为了编撰《东观汉纪》。董卓虽说粗鄙!可是在对士人倒也看重,给予了蔡邕极高的待遇,
所以!董卓死后!蔡邕为他哭丧。
却不想得罪了司徒王允。
书生气啊………
在那么残酷的政治斗争前提下,你不好好做你的学问!却跑去为董卓哭丧!岂不是令王允脸上无光。
于是!蔡邕被王允杀害。
纵观蔡邕一生,其才学无双,更极为重视教学。
流亡江北的日子里!蔡邕还专门为当地的一个书院!书写了《论语》,并雕刻成碑!立于书院内。黄巾之乱后!那块名为,论碑,的石碑便不知去向。黄整也不知是从何处听说到!曹朋好《论》的消息!于是费尽心思!托人购买礼物!不成想却买来了这么一块石碑。
虽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却足以体现出黄整的心思。
诸如此类的礼物,也有不少。
九大行都是人精!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送来的礼物千奇百怪,却件件能透出他们的心意。
至华灯初上,县衙门前的木桩,挂起了灯笼。
客人们也纷纷抵达,这其中,也包括了久不露面的西里教谕王成。
一进门!王成就笑呵呵的与众人招呼。
黄整打趣道:“王先生!你最近可是神出鬼没!难找的紧啊。”
“诸公海涵!诸公海涵,…成前些日子有些琐事!以至于一直不在家中。今天凌晨才返回!一回来就听说邓县令设宴。成焉能不至?听说诸公前些日子找我?未能相见!得罪!得罪啊。”
他一脸笑容,周旋于众人间。
“麦公何故不见?”
王成突然问道。
“呃………不知道啊”!木作行潘勇扫了一眼堂上众人!也不由得有些奇怪的说:“按道理,麦公也应该来了!怎么到现在也不见人影?”
正说话间,忽听后堂传来呼声:“邓县令到”!
数跟着!邓稷从后堂夹道快步走出。
“累诸公久等,海涵,海涵。”
他笑呵呵的摆手道:“既然大家都已经来了,那酒宴就开始吧。”
“邓县令,麦公好像还没有到。”
“哦?”
邓稷眉毛一挑!眸光闪动!从宴席上扫过。
旋即一笑!“既然没来!那就不用再等了。
所有人闻听这句话!心里面不由得,咯噔。黄整等人相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骇然之色………………
难道说!邓县令和麦仁闹翻了吗?
应该不会吧!
之前邓县令设宴,也只有王成和麦仁前来棒场。
听说前些日子,邓县令还去了麦仁家中!当时两人相谈甚欢,怎么这一眨眼的功夫,就闹翻了?
麦仁和陈升的情况还不一样。
陈升!只是个暴户,虽然强横!但根基并不深厚。
可麦仁却的老牌缙绅,在他的背后!代表着本地的利益。如果邓稷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