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黄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昭鸿二年,三月初一。  

山东东西两路的江湖匪人,因为曹太岁的忽然现身,闻风而动齐齐来了徐州。本来大多是观望姿态,却因屈家兄弟的暗中挑拨,对曹太岁展开了围杀。  

珊岭河畔,宋江率众追杀到这里,马帮和铁枭的两千人马也到了河边。  

沿岸搜寻,终于在河畔发现了祁虎张进的尸体和重伤的雁寒清。  

各大势力的当家几乎全在这里,瞧见纵横十余年的三位枭雄人物落得这般下场,心中震撼可想而知,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但好不容易把曹华逼入绝境,宋江自然不可能就此罢手,叫来了屈家兄弟,开口道:  

“屈当家,曹华与祁庄主血战,必然已经身负重伤过了河,对面荒山野岭没有路,让手下兄弟全部过河搜寻,绝不能放虎归山。”  

屈辙与曹华有血海深仇,本就没有放曹华离开的意思,当下开始笼络人心,让聚集起来的江湖人和方才还打过一场的铁枭继续追杀。  

赵茂隐藏在铁枭队伍中被严密保护,瞧见扶养他长大的雁寒清重伤,心中起了怯意。但今天让曹华走了,过不了多久便是无休止的追杀搜捕,不得不去追。  

于是,铁枭和马帮临时结盟,加上宋江等人带着高手,共计两千余人在珊岭河畔集结,听从宋江的指令,渡河搜山。  

河畔没有船只桥梁,水性好的人先行游过去,其他人则原地砍树绑成木筏渡河。  

雷雨阵阵,雨势越发急促。  

宋江与诸多当家站在方才交战的河岸,看着对面的山野沉默不言。  

其他人则打量着地面交战遗留的痕迹。  

正在治伤的雁寒清,诉说着方才的遭遇。  

越听越是心惊。  

此时此刻,可没人笑话雁寒清三打一还落荒而逃。  

死的两个可是祁虎和张进,雁寒清能活着逃出来都是本事大。  

浪子燕青半蹲在地上,看着曹华方才站立的地方,蹙着眉头开口:  

“以一敌三瞬息连杀两人,看来传言中的‘单人一剑血洗梁山’,并非全是虚言。”  

屈辙身着老旧将军铠,摇了摇头:“人力终有穷尽之时,战阵之上个人武艺作用不大,看的是排兵布阵与天时地利。”  

听到这个,跟随宋江而来的军师吴用,倒是颇有同感的点头:  

“屈将军言之有理,曹华武艺通神不假,但在战阵之中,武艺再高又能杀多少人。就像是今天,被逼入珊岭河畔,同样只能停下来背水一战,只可惜我们慢了一步,否则他绝无机会过河。”  

宋江收回了目光,转眼望向了后方密林:  

“传言曹华算无遗策,现在看来不过如此。此处三面环水无路可退,我若是曹华,肯定在背后埋下伏兵,待我等追到这里后冲杀而出,便是关门打狗的局面。”  

屈辙是将领出身,知道此地的凶险,想了想,准备让斥候回去看看情况先找好退路。  

雁寒清闻言却是摇了摇头:“曹华此次过来只带了十个黑羽卫,徐洲驻扎的厢军典魁司无权征调,诸位大可放心。”  

自曹华进入徐州后,随行之人所有的行动都在雁寒清的监视之中,虽然曹华跑去青州没追上,不过总的来说没出岔子。正是因此,雁寒清才敢带着先帝遗孤过来赴约。  

宋江微微颔首,询问起铁枭为何与曹华见面,又为何起了冲突。  

其他人也有这样的疑惑。  

只是雁寒清还没想好借口回答,天空便传来两声鹰啼。  

“啾——”  

声音尖锐凄厉,就响起众人的头顶。  

听见这个声音,在场上了年纪的人都是脸色骤变。  

宋江浑身一震,抬头看向天空。  

只见天穹之上,雨幕之中,两只海东青在雨中盘旋,标记着众人的位置。  

传言十万只神鹰中才出一只海东青,山东这地方,显然是不可能一次性出现两只。  

有些阅历的人,都知晓天上出现这玩意,代表着什么。  

“薛九全来了!”  

不知是谁发出一声颤栗的话语,方才还在谈笑的众人鸦雀无声。  

典魁司分三部,黑羽卫、鹰爪房、案牍库。  

而‘黑羽’和‘鹰爪’的来历,是薛九全尚未入宫之前,随身带的一只黑鹰,包括他的成名绝技‘鹰爪手’,传言便是看着黑鹰琢磨出来的。  

十九年前薛九全血洗江湖,经常是黑鹰先行出现指明位置,血红车辇随后及至,所过之处尸横遍野。  

后来黑鹰老死了,薛九全也长年在宫里伺候天子,众人渐渐忘了当年的一幕幕。  

时隔十九年,天空又盘旋着雄鹰,虽然不是当年那神俊非凡的一只,但场景一模一样。  

在场些许老人曾经见过那场面,至今仍能想起哪种绝望。  

薛九全来了!  

对江湖人来说,曹华凶名赫赫不假,但毕竟才二十二,几年不离开一次京城,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人刺杀,江湖人忌惮是有,但发自骨髓的畏惧却谈不上。  

薛九全不一样,布衣之身,没家族支撑,也没什么义父帮衬,甚至连个正儿八经的师父都没有,硬生生凭借一己之力,做到‘夜间天子’的位置。  

这个位置,是用江湖人的脑袋、朝臣的性命堆起来的。  

当年薛九全杀了多少人,估计连薛九全自己都记不清。  

山东遍地是孤儿,江湖整个断了代,就足以说明当年的手段有多铁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