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孝文之殇(2/3)
丽朝堂上下,欢呼雀跃。高元在得到消息后,竟忍不住抚案大笑,并大宴群臣。
“郑贼犯我疆土,肆虐半载。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唯乙支生胜之……实乃我高句丽之栋梁。”
高元立刻封乙支生为两江道大都督,兵部侍郎。
并下诏勉励,让乙支生再接再厉,务必要将郑言庆一支人马,彻底消灭在狼林山,断不可使其离开高句丽。
刚遭遇一场灾难的乙支家族,似因此而重获新生。
由此可见,郑言庆在平壤道肆虐半载,对高句丽所产生的危害,何其巨大。一位王子,两位军主,一名兵曹副将,一个新罗公主……此外,有超过五十个军寨遭遇袭击,六十七名兵曹被杀,遭遇洗掠的村庄田舍,更不计其数。迫使十余万高句丽百姓,不得不离开家园,逃入城中。
细算下来的话,郑言庆这百余人所造成的破坏,甚至被隋朝水军攻破平壤造成的破坏,还要巨大。
数月以来,平壤接到被袭击的消息,已经多不胜数。
如今,郑言庆在小风口遭遇伏击,而后逃入狼林山脉之中,对高句丽举国上下,都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乙支文德也非常高兴!
但同时,又有些莫名的担忧……
小风口大捷,说穿了只是郑言庆轻敌所致。
如今遭遇大败,那么郑言庆定然会更加谨慎,更难以琢磨。这支百人兵马,肆虐高句丽已经太久。如果让他们逃走,王室尊严何在?可是想要消灭他们……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隋朝皇帝撤兵之后,似乎并不打算罢手。
据中原传来消息,隋朝皇帝正重整旗鼓,蓄势待发。
按照时间来看,最迟在来年开春三四月间,隋朝大军定然会再次发动攻击。到那时候,内忧外患……所以,必须要在隋朝大军重新集结之前,消灭郑言庆这支兵马。而后集中全力,以抵御隋朝大军。
如今是十月中旬,严冬方至。
乙支文德立刻命人告之乙支生,封锁狼林山通往鸭绿江所有通路,并调集萨水两岸兵马,开始入山搜寻。找不到郑言庆,就把他困死在狼林山中……乙支文德相信,狼林山脉的严寒,亦足矣要了隋军的性命。
一时间,萨水两岸军寨开拔行动,向狼林山方向,迅速集结。
入山第四天,郑言庆面临新的麻烦。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将狼林山染成一片苍茫。白茫茫天地中,凛冽寒风犹如刀子,吹在人身上,生疼。许多隋军被冻得瑟瑟发抖,有时候一泡尿还没有撒完,就结成了冰棱子。
不过,这都还能应付。
最可怕的是,粮草告罄……
隋军携带的粮草本就不多,加之在小风口丢弃了几十辆大车,入山后就再也没有得到补充。
高句丽人,开始在山外集结。
山里面,隋军饥肠辘辘。昨天晚上,郑言庆不得已下令,将拉车的战马全部杀死,算是勉强渡过了危机。可这又能支撑多久呢?拉车的骡马吃完以后,就是骑军的战马。等骑军的战马吃完……
郑言庆不敢再想!
“一俟高句丽人兵马集结完毕,必然会入山搜寻。
到时候,我们饥肠辘辘,根本无法和高句丽人作战。所以,我想趁高句丽人入山之前,杀出去。”
郑言庆召集所有军官,在一起商议。
他话刚说完,就听一名旅帅阴阳怪气道:“杀出去?怎么杀出去!我们连兵器衣甲都不全,更不要说粮草告罄,士气全无。山外,数万高句丽人集结在各个出山口,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郑校尉,怎么杀出去?又凭什么杀出去?”
旅帅姓梁,从军已有五年。萨水之战前,他本是一名校尉,后被高句丽人俘获。郑言庆偷袭狄逾城,救出此人之后,梁校尉就变成了梁旅帅。这也让他心中极不服气。在他看来,郑言庆不过是运气好,所以才能活到现在。凭什么自己就要听从他的调遣?只是当时,郑言庆救了大家的性命,所以梁旅帅也不好多说什么。小风口遭遇伏击,让他对郑言庆更加不服。
郑言庆道:“那依梁旅帅的意思,当如何是好?难不成,投降?”
“你……”
梁旅帅闻听,勃然大怒。
呼的站起身来,盯着郑言庆,“郑校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郑言庆说:“如今只有两条路,要么杀出去,寻一条生路,要么就是当高句丽人的俘虏,也许能得活命。梁旅帅既然不同意杀出去,莫非是想要再去做高句丽人的俘虏?”
梁旅帅说:“郑校尉,你不必话里有话。
不错,我的确是做过俘虏,可这里在座的,又有几人,没做过俘虏?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从你领兵以来,我们两府兵马,如今不足一府。我们原来至少能活着,可现在,却要陪你送命。
你说要杀出去,又说不出个条程来。
难不成,要我们这几百个人,陪着你一起发疯,一起送掉性命?”
郑言庆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麦子仲眉头一皱,“梁旅帅,依着你的意思,郑校尉救我们,难不成还救错了?”
“错不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陪着他送命。”
山洞里的气氛,突然间变得火药味十足。有梁旅帅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只是有些人,不敢说出来罢了……现在梁旅帅既然出头,自然有人站出来响应。
“郑校尉,你将我们从狄逾城救出,我们自然心怀感激。
可问题是,现在我们身陷绝境。你说要我们杀出去,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才是。否则,凭借一股勇气,冒
“郑贼犯我疆土,肆虐半载。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唯乙支生胜之……实乃我高句丽之栋梁。”
高元立刻封乙支生为两江道大都督,兵部侍郎。
并下诏勉励,让乙支生再接再厉,务必要将郑言庆一支人马,彻底消灭在狼林山,断不可使其离开高句丽。
刚遭遇一场灾难的乙支家族,似因此而重获新生。
由此可见,郑言庆在平壤道肆虐半载,对高句丽所产生的危害,何其巨大。一位王子,两位军主,一名兵曹副将,一个新罗公主……此外,有超过五十个军寨遭遇袭击,六十七名兵曹被杀,遭遇洗掠的村庄田舍,更不计其数。迫使十余万高句丽百姓,不得不离开家园,逃入城中。
细算下来的话,郑言庆这百余人所造成的破坏,甚至被隋朝水军攻破平壤造成的破坏,还要巨大。
数月以来,平壤接到被袭击的消息,已经多不胜数。
如今,郑言庆在小风口遭遇伏击,而后逃入狼林山脉之中,对高句丽举国上下,都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乙支文德也非常高兴!
但同时,又有些莫名的担忧……
小风口大捷,说穿了只是郑言庆轻敌所致。
如今遭遇大败,那么郑言庆定然会更加谨慎,更难以琢磨。这支百人兵马,肆虐高句丽已经太久。如果让他们逃走,王室尊严何在?可是想要消灭他们……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隋朝皇帝撤兵之后,似乎并不打算罢手。
据中原传来消息,隋朝皇帝正重整旗鼓,蓄势待发。
按照时间来看,最迟在来年开春三四月间,隋朝大军定然会再次发动攻击。到那时候,内忧外患……所以,必须要在隋朝大军重新集结之前,消灭郑言庆这支兵马。而后集中全力,以抵御隋朝大军。
如今是十月中旬,严冬方至。
乙支文德立刻命人告之乙支生,封锁狼林山通往鸭绿江所有通路,并调集萨水两岸兵马,开始入山搜寻。找不到郑言庆,就把他困死在狼林山中……乙支文德相信,狼林山脉的严寒,亦足矣要了隋军的性命。
一时间,萨水两岸军寨开拔行动,向狼林山方向,迅速集结。
入山第四天,郑言庆面临新的麻烦。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落,将狼林山染成一片苍茫。白茫茫天地中,凛冽寒风犹如刀子,吹在人身上,生疼。许多隋军被冻得瑟瑟发抖,有时候一泡尿还没有撒完,就结成了冰棱子。
不过,这都还能应付。
最可怕的是,粮草告罄……
隋军携带的粮草本就不多,加之在小风口丢弃了几十辆大车,入山后就再也没有得到补充。
高句丽人,开始在山外集结。
山里面,隋军饥肠辘辘。昨天晚上,郑言庆不得已下令,将拉车的战马全部杀死,算是勉强渡过了危机。可这又能支撑多久呢?拉车的骡马吃完以后,就是骑军的战马。等骑军的战马吃完……
郑言庆不敢再想!
“一俟高句丽人兵马集结完毕,必然会入山搜寻。
到时候,我们饥肠辘辘,根本无法和高句丽人作战。所以,我想趁高句丽人入山之前,杀出去。”
郑言庆召集所有军官,在一起商议。
他话刚说完,就听一名旅帅阴阳怪气道:“杀出去?怎么杀出去!我们连兵器衣甲都不全,更不要说粮草告罄,士气全无。山外,数万高句丽人集结在各个出山口,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郑校尉,怎么杀出去?又凭什么杀出去?”
旅帅姓梁,从军已有五年。萨水之战前,他本是一名校尉,后被高句丽人俘获。郑言庆偷袭狄逾城,救出此人之后,梁校尉就变成了梁旅帅。这也让他心中极不服气。在他看来,郑言庆不过是运气好,所以才能活到现在。凭什么自己就要听从他的调遣?只是当时,郑言庆救了大家的性命,所以梁旅帅也不好多说什么。小风口遭遇伏击,让他对郑言庆更加不服。
郑言庆道:“那依梁旅帅的意思,当如何是好?难不成,投降?”
“你……”
梁旅帅闻听,勃然大怒。
呼的站起身来,盯着郑言庆,“郑校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郑言庆说:“如今只有两条路,要么杀出去,寻一条生路,要么就是当高句丽人的俘虏,也许能得活命。梁旅帅既然不同意杀出去,莫非是想要再去做高句丽人的俘虏?”
梁旅帅说:“郑校尉,你不必话里有话。
不错,我的确是做过俘虏,可这里在座的,又有几人,没做过俘虏?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从你领兵以来,我们两府兵马,如今不足一府。我们原来至少能活着,可现在,却要陪你送命。
你说要杀出去,又说不出个条程来。
难不成,要我们这几百个人,陪着你一起发疯,一起送掉性命?”
郑言庆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麦子仲眉头一皱,“梁旅帅,依着你的意思,郑校尉救我们,难不成还救错了?”
“错不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陪着他送命。”
山洞里的气氛,突然间变得火药味十足。有梁旅帅这种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只是有些人,不敢说出来罢了……现在梁旅帅既然出头,自然有人站出来响应。
“郑校尉,你将我们从狄逾城救出,我们自然心怀感激。
可问题是,现在我们身陷绝境。你说要我们杀出去,总要给我们一个说法才是。否则,凭借一股勇气,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