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假扮成学妹取材?(2/3)
。
生产成本就是生活所需的住所和食物,外加敲键盘需要的电费。
而拿到手的稿费就是实打实的净收入,甚至年底了还能申请退税。
不过江渺现在估计是退不了税了,到年底估计还得补缴。
没办法,怎么说也是年入过百万的大作家了。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别说别人了,江渺自己也不敢想。
“那反正下午我也没什么事儿,咱们先聊聊你俩要买怎么样房子。”苏大江建议道,“然后这几天我去打听打听看,有合适就去瞅瞅。”
江渺和苏怀粥欣然同意,江镇国和唐晓晶也自无不可。
反正国庆节,他们基本都没啥事儿干。
反倒是江渺和苏怀粥还得工作,晚上肯定要码字和画画。
这大概也算是他们这类人唯一不幸的地方了。
一旦开了坑,就得每天填坑,请假了就得被寄刀片。
苏怀粥还好一点,漫画的更新好歹还有一个团队托底。
江渺一码字的,那就真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在完本前基本没什么大的休假期。
不过好处就是,每天工作的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只是4000字的话,单纯码字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多,三四个小时基本肯定能写完。
只不过对于一部优秀的作品而言,并不是说光码字就够了。
还得准备好大纲和细纲,为后续的剧情提前铺设框架,以免写到关键节点的时候卡壳。
除此之外,还得取材。
为什么很多作者写出一本爆款后就江郎才尽了?
因为许多人的爆款书,基本浓缩了一个作者以往人生所见所闻与领悟的精华。
而作者这一行,往往又都是矫情或者文青一点的,总是不愿意重复自己。
或者哪怕重复自己,也基本写出不来新意,自然比不上前一本书。
这种时候,不断的充实自己就变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俗称的取材。
所以江渺打游戏刷视频肯定不是单纯为了放松,那都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
下午的时候,苏怀粥就待在江渺家里。
两家人六个人围坐在沙发边上,一边闲聊一边把房子和婚事初步敲定一下大框架。
对江渺而言,有个舒舒服服的书房,能让他安静的码字就行。
对苏怀粥来说也差不多,最多就是再来个稍微大一点的衣帽间,方便她塞下各种取材用的衣服。
最后反正还是便宜江渺这家伙。
至于具体是选择精装房还是毛坯房,显然还是更倾向于毛坯。
毕竟苏大江之前就是干这个的,很清楚那些精装房里头的油水有多足。
就算现在他不干这一行了,人脉还是在手里的,到时候找一家装修队帮忙装修,省下来的钱还不是小两口子的?
而除了上面这些要求以外,房子最好还能离地铁口近一点。
虽说苏怀粥确实没有打算一直在柳絮工作室那边上班的意思,但现在好歹还在人家那儿,离地铁近一点,上下班也方便。
好在最近邻萍区的地铁已经在扩建,要从南站一直往北一路通过去,虽说带动了这一路上的房价,但也把南站附近的房价稳定了下来,没以前那种涨势了。
再加上近些年的态势,说实话,如果不是像江渺苏怀粥这样要结婚了的刚需房,这年头还真不建议继续买房囤房了。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苏大江没留下来吃饭。
他晚上还有个饭局,就没再久留。
等吃过晚饭后,徐桂英也没多待,先一步回苏大江租的房那边休息去了。
苏怀粥倒是没离开。
尽管还算是未过门的小媳妇,但跟江渺同居这么久,家里两边长辈也都一清二楚,晚上自然是跟着江渺住在这边。
有一说一,这貌似还是苏怀粥第一次要在江渺家里过夜。
之前最多也就是在江渺外婆家里偷偷去睡过,只有唐竹箐一个人知道内幕。
但现在却是摊牌,两个人终于要在爸妈眼皮子底下,睡到一间房一张床上去。
这么一想,苏怀粥还怪害羞的,一直待在客厅里,没往江渺的卧室里跑。
江渺也没惯着她,自顾自回了卧室,码完字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才慢悠悠的逛出来。
这会儿江镇国已经出去溜达去了,每晚睡前都要跑出去散散步,已经是惯例。
唐晓晶也没特意陪着她,回房间刷剧,只留苏怀粥一个人在客厅里。
江渺从卧室出来的时候,苏怀粥正蹲在电视机前,好奇的研究抽屉里的东西,结果就被她翻出来一部相册。
里面是一大家子的照片,江渺小时候的照片基本都在里面。
反倒是长大以后,拍下来的照片都存在网上,洗出来保存的照片几乎没有了。
中间两人还聊到了初中那会儿的暑期合宿修学的事儿,苏怀粥满脸遗憾,要是当初去参加这个活动,说不定那时候就能认识江渺。
江渺还在一旁打趣,推荐她下一部漫画就画重生回到初二倒追学弟好了。
“你咋不写一本重生文,到初二的时候去追我啊?”苏怀粥白了他一眼,虽然有点心动,但嘴上不能认输。
“也不是不行啊。”江渺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沙发背上,惬意的说道,“不过学姐你得多给我点你小时候的信息嘛。”
“什么信息?”
“比如性格啊,人际关系啊,梦想啊,三围啊。”
“最后一个才是重点吧。”苏怀粥瞥了他一眼,满脸嫌弃,“臭不要脸。”
“作为交换,我也可以把我的信息交给学姐。”
“我才不稀罕呢。”
“要不咱们一起写?”江渺笑起来,“你画你重生的漫画
生产成本就是生活所需的住所和食物,外加敲键盘需要的电费。
而拿到手的稿费就是实打实的净收入,甚至年底了还能申请退税。
不过江渺现在估计是退不了税了,到年底估计还得补缴。
没办法,怎么说也是年入过百万的大作家了。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别说别人了,江渺自己也不敢想。
“那反正下午我也没什么事儿,咱们先聊聊你俩要买怎么样房子。”苏大江建议道,“然后这几天我去打听打听看,有合适就去瞅瞅。”
江渺和苏怀粥欣然同意,江镇国和唐晓晶也自无不可。
反正国庆节,他们基本都没啥事儿干。
反倒是江渺和苏怀粥还得工作,晚上肯定要码字和画画。
这大概也算是他们这类人唯一不幸的地方了。
一旦开了坑,就得每天填坑,请假了就得被寄刀片。
苏怀粥还好一点,漫画的更新好歹还有一个团队托底。
江渺一码字的,那就真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在完本前基本没什么大的休假期。
不过好处就是,每天工作的时间比较灵活,如果只是4000字的话,单纯码字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多,三四个小时基本肯定能写完。
只不过对于一部优秀的作品而言,并不是说光码字就够了。
还得准备好大纲和细纲,为后续的剧情提前铺设框架,以免写到关键节点的时候卡壳。
除此之外,还得取材。
为什么很多作者写出一本爆款后就江郎才尽了?
因为许多人的爆款书,基本浓缩了一个作者以往人生所见所闻与领悟的精华。
而作者这一行,往往又都是矫情或者文青一点的,总是不愿意重复自己。
或者哪怕重复自己,也基本写出不来新意,自然比不上前一本书。
这种时候,不断的充实自己就变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俗称的取材。
所以江渺打游戏刷视频肯定不是单纯为了放松,那都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
下午的时候,苏怀粥就待在江渺家里。
两家人六个人围坐在沙发边上,一边闲聊一边把房子和婚事初步敲定一下大框架。
对江渺而言,有个舒舒服服的书房,能让他安静的码字就行。
对苏怀粥来说也差不多,最多就是再来个稍微大一点的衣帽间,方便她塞下各种取材用的衣服。
最后反正还是便宜江渺这家伙。
至于具体是选择精装房还是毛坯房,显然还是更倾向于毛坯。
毕竟苏大江之前就是干这个的,很清楚那些精装房里头的油水有多足。
就算现在他不干这一行了,人脉还是在手里的,到时候找一家装修队帮忙装修,省下来的钱还不是小两口子的?
而除了上面这些要求以外,房子最好还能离地铁口近一点。
虽说苏怀粥确实没有打算一直在柳絮工作室那边上班的意思,但现在好歹还在人家那儿,离地铁近一点,上下班也方便。
好在最近邻萍区的地铁已经在扩建,要从南站一直往北一路通过去,虽说带动了这一路上的房价,但也把南站附近的房价稳定了下来,没以前那种涨势了。
再加上近些年的态势,说实话,如果不是像江渺苏怀粥这样要结婚了的刚需房,这年头还真不建议继续买房囤房了。
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苏大江没留下来吃饭。
他晚上还有个饭局,就没再久留。
等吃过晚饭后,徐桂英也没多待,先一步回苏大江租的房那边休息去了。
苏怀粥倒是没离开。
尽管还算是未过门的小媳妇,但跟江渺同居这么久,家里两边长辈也都一清二楚,晚上自然是跟着江渺住在这边。
有一说一,这貌似还是苏怀粥第一次要在江渺家里过夜。
之前最多也就是在江渺外婆家里偷偷去睡过,只有唐竹箐一个人知道内幕。
但现在却是摊牌,两个人终于要在爸妈眼皮子底下,睡到一间房一张床上去。
这么一想,苏怀粥还怪害羞的,一直待在客厅里,没往江渺的卧室里跑。
江渺也没惯着她,自顾自回了卧室,码完字到晚上九点多的时候,才慢悠悠的逛出来。
这会儿江镇国已经出去溜达去了,每晚睡前都要跑出去散散步,已经是惯例。
唐晓晶也没特意陪着她,回房间刷剧,只留苏怀粥一个人在客厅里。
江渺从卧室出来的时候,苏怀粥正蹲在电视机前,好奇的研究抽屉里的东西,结果就被她翻出来一部相册。
里面是一大家子的照片,江渺小时候的照片基本都在里面。
反倒是长大以后,拍下来的照片都存在网上,洗出来保存的照片几乎没有了。
中间两人还聊到了初中那会儿的暑期合宿修学的事儿,苏怀粥满脸遗憾,要是当初去参加这个活动,说不定那时候就能认识江渺。
江渺还在一旁打趣,推荐她下一部漫画就画重生回到初二倒追学弟好了。
“你咋不写一本重生文,到初二的时候去追我啊?”苏怀粥白了他一眼,虽然有点心动,但嘴上不能认输。
“也不是不行啊。”江渺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沙发背上,惬意的说道,“不过学姐你得多给我点你小时候的信息嘛。”
“什么信息?”
“比如性格啊,人际关系啊,梦想啊,三围啊。”
“最后一个才是重点吧。”苏怀粥瞥了他一眼,满脸嫌弃,“臭不要脸。”
“作为交换,我也可以把我的信息交给学姐。”
“我才不稀罕呢。”
“要不咱们一起写?”江渺笑起来,“你画你重生的漫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