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2【妖孽横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除了燕赤霞外,项南还在兰若寺感知到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妖气。他知道那是残而不死的树妖姥姥。  

树妖姥姥是一株修行千年的古树,本来就通了灵性。后来佛教东传,在它的根基之上修建兰若寺。  

姥姥受了佛法教诲,灵性更强,并逐步领悟一些佛法。只可惜它心性不纯,根基不正,将佛法修成了魔功。  

为了提升修为,居然采阴补阳,采阳补阴,导致寺中的僧人、香客纷纷惨死。因此兰若寺香火凋零,沦为人人惊惧的鬼寺。  

之后,姥姥被燕赤霞以掌心雷伤了根基,如今隐遁在数百米的地下苟延残喘。再过百年,等她恢复元气,成长壮大之后,还将重回人间,继续杀人害命。  

项南继续释放元神。  

很快他就感知到五百里外,正有一群妖孽。  

它们假扮僧侣,招摇过市,其实却都是邪魔妖祟。  

“原来就是普渡慈航。”项南立刻将它们认了出来。  

普渡慈航是当朝国师,传闻它佛法精深,慈悲为怀,教化世人,普度众生,因此深受皇上宠信,不仅将他封为国师,而且有家国大事,也都向他请教一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普渡慈航在朝野上下,都享有极高的人气。很多朝中大臣都拜他为师,向他请教佛法至理。  

但项南却知道,普渡慈航其实是一头修炼千年的蜈蚣精,水火不侵,刀枪不入,十分了得。  

它之所以假扮僧侣,欺世盗名,招摇过市,而不像树妖姥姥偏居一方,是因为它想借皇朝龙气,修炼成龙。  

因此它才借妖法蒙蔽皇帝,封自己为国师,不仅借此吸取皇朝的气运,更趁机吞噬朝中大臣的血肉,并以自己的子孙将其取代。  

假以时日,朝廷上下都是它的子子孙孙,它也就可以把持朝政,吸取龙气,最终化身为龙。  

到时候,它不仅功力大增,更可以为所欲为,将整个人间,都化为妖国。  

“真是好大的野心。”项南见状都恨声道。  

“嗯?!是谁敢窥探于我?”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不男不女的声音叫道。  

随即一道佛光凭空出现,光芒万丈,凌厉之极。项南顿觉一阵刺痛,连忙收回元神,随之眼中两行清泪流出。  

“好强的元神!”项南惊讶的道,他发现普渡慈航的元神,居然强的惊人,“奇怪,它一介妖邪,是怎么会放出正经佛光的?”  

项南精通佛道儒三教的功法,看得出来,普度慈航的佛光并非虚假,的确是佛门正经的佛光。  

只是它一介妖邪之流,怎么会放出正经佛光的?要知道,像它这样的妖魔邪祟,其实是最怕佛法、道法的。  

“电影中,它也几次假扮西天如来佛祖,甚至连知秋一叶、燕赤霞都险些哄骗过去。”项南猜测道,“难道它其实拥有正经的佛家功法?”  

只有用真正的佛家功法打基础,像它这样的妖邪才能施展佛法。  

不然的话,它若一开始就修炼魔功,但当它再修炼佛法的时候,肯定会正邪相冲而走火入魔。  

“只是可惜,没查清它的跟脚。”项南遗憾道。  

不过他并未太失望,普渡慈航虽然厉害,但项南同样不差,真要斗起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呢。  

被普渡慈航察觉之后,项南没有再释放元神。  

不过他已经感应到,当今世界当真是乱世。  

因为乱世出,妖孽现,光是方圆五百里,就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的妖魔邪祟。  

像巨尸、树妖、女鬼、蜈蚣精之类不提,还有蛇精、狐狸精、老鼠精、蜘蛛精、灯笼怪、酒瓮怪、扫帚怪等等等等。  

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之所以有这么多妖魔邪祟,主要还是乱世之中,黎民涂炭,生不如死,因此天地之间,集聚无穷怨气。  

也正因此,这些有灵之物就容易堕入邪道,成精成怪。  

哪怕是悬挂多年的灯笼,使用多年的酒瓮,丢弃多年的扫把…都会因机缘巧合,成了精,做了怪。  

这些妖魔邪祟横行世间,也导致世间越发混乱,百姓越发的穷苦潦倒,生不如死。  

以至于恶性循环,正直善良、有情有义,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少,邪恶狠毒、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人越来越多。  

“真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项南都忍不住叹息道,“不知道,以我的道法,能不能够救得了世人?这些人,又值不值得我去搭救?”  

他正想着,就见两个白衣人,嘴里舌头垂在外面,拎着哭丧棒走进正气山庄。乍一看上去,还真像来锁魂的黑白无常。  

但项南知道,她们是傅清风、傅月池派来的人。  

两位白衣人来到项南、宁采臣居住的房间前,轻轻的推开了屋门。  

只听吱扭扭一声响动,房门发出刺耳的声音,随即就被打了开来。  

一股冷风也随之吹进屋内,一下就将屋中的火把吹灭。  

屋内气氛顿时变得阴森、黑暗、诡异、吓人。  

只是宁采臣劳累了大半天,又喝了很多的酒,此时睡梦正酣。就算外面打雷,都未必能把他吵醒。  

项南自然更不会被这种小花招儿吓到,依旧躺在绳子上没有动静。  

两位白衣人扒着门往里一看,见项南整个人悬在半空中,反倒被吓了一跳。  

不过借着朦胧的月光,二人还是看到项南身下的那条绳子,因此恐慌的心也暂时安静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