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3【如懿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项南随后拿了《如懿传》的原著和电视剧来看。  

两相对比,发现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原著比电视剧更加阴暗,更加血腥,更加變态。  

比如原著中,海兰、纯妃、莲心是在如懿的授意之下,暗害了琅嬅的二阿哥。电视剧中则洗白了如懿,改成是海兰自己的心机;  

比如原著中,金玉妍的九阿哥是被魏嬿婉设计害死,御医江与彬也有分参与暗害。剧中则改成了因为金玉妍动了胎气,落地即死;  

比如原著中,如懿用了自己的命来算计魏嬿婉,而剧中则改成魏嬿婉觊觎皇位,又被众妃弹劾,最终阴谋败露而失宠的;  

比如原著中,大阿哥的生母富察诸瑛,跟琅嬅同属富察氏,因为琅嬅一直没有子嗣,所以被富察一族送来。生下大阿哥之后,一直被琅嬅深深嫉恨。而后死于金玉妍的食物生克之法。剧中则改为了难产而死。  

诸如此类改编不胜枚举,总体来说,後宫争斗还是比较激烈的。  

但在项南看来,这种争权夺势的伎俩,还是有点低级。左不过下毒、进谗言、挑拨离间,栽赃诬陷罢了,全是小孩子玩得把戏。  

熟悉了剧情之后,项南正式接下了弘历的任务。  

一道光门凭空出现,项南迈步走入其中。  

“我叫爱新觉罗·弘历,是爱新觉罗·禛的第四子,生母李氏出身卑贱,所以我也一直不受重视。多亏熹贵妃将我收养,而我也在熹贵妃的扶持下,长大成人,逐步赢得父皇的认可。  

我与乌拉那拉·青樱自小青梅竹马,两心相知,我希望能够纳她为福晋。将来荣登大宝,更要册立她为皇后…”  

一段记忆涌入项南脑海之中,他随即便清醒了过来。  

“四阿哥”太监王钦见项南睡醒,便小心翼翼的走上前来。  

“什么事?”项南随口问道。  

“三阿哥选福晋有结果了。”王钦汇报道。  

项南一愣,随后点了点头。  

三阿哥弘时是齐妃的儿子,齐妃去逝之后,改由皇后乌拉那拉·宜修抚养,充作嫡子,所以继位的呼声很高。  

他今年也到了选福晋的年纪,比项南只提前半个月。  

“结果如何?”项南问道。  

“三阿哥大喜,选了董鄂氏为嫡福晋。”王钦回禀道。  

项南点了点头。知道董鄂氏是已故吏部尚书希尔达之女。  

董鄂氏是镶红旗大族,满族中的贵姓。而董鄂·希尔达在康熙朝更是备受重用,历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各职,在朝中门生故旧所在颇多。  

虽然他已经死了二十余年,但这段人脉却不是那么容易断的。所以三阿哥弘时,纳董鄂氏为妻,无疑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相比起来,青樱虽然是皇后宜修的亲侄女,可是乌拉那拉氏只在後宫有些地位,但在前朝却没什么势力。  

所以三阿哥没选她,并不奇怪。  

毕竟选福晋,并不只是为自己选老婆,而是为自己选盟友,选能帮自己扶上大位的盟友。  

“奇怪的是,青樱格格不仅没选上嫡福晋,就连侧福晋和格格都没被选上。”王钦又道,“而且,选秀还没选完呢,青樱格格居然就不见了,现在满宫的人都在找呢。”  

项南点点头,迈步出了西五所。  

清朝对皇子管教十分严格,皇子随生母长到一两岁,之后便被移至阿哥所,由教养嬷嬷抚养。  

皇子所住的房子不能称宫,只能称为所,分东五所、西五所,位置在御花园的东西两侧。等成年之后,获得封赏,才会搬去外面的府邸。  

如今弘历还未受封,所以还是住在宫中。  

“四阿哥,您去哪儿?”王钦连忙跟上道。  

“别跟着。”项南摆摆手,随后一路来到畅音阁,这里是他和青樱小时经常来玩的地方。  

果然到了之后,就见青樱正站在畅音阁上,举着望远镜瞭望紫禁城呢。  

“哈,你的嘴好大啊。”青樱见项南跑来,立刻用望远镜对准他,随后笑着说道。  

“哈,还有心调侃我。早知这样,我就不急着跑来安慰你了”项南笑道。  

“安慰我做什么?”青樱笑着问道。  

“我听说三哥没选你做嫡福晋,担心你想不开嘛。”项南解释道,“想不到你自己正玩得高兴,我白替你担心了。”  

“有什么想不开的,我又不喜欢三阿哥。”青樱摆摆手道。  

“那你喜欢谁?”项南笑着问道。  

青樱顿时脸一红,随手将望远镜递给项南,“这是我从姑母那儿拿得。你看看,看的好清晰啊!”  

项南接过来,一边看一边道,“青樱,下个月就是我选秀女了,你来帮我掌掌眼吧。”  

“我怎么帮你掌眼啊?”青樱疑惑的道。  

“打小我最信任你了。你的眼光一直都不错的,你帮我选得人,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项南解释道。  

“你选福晋,应该你自己拿主意啊。”青樱却道,“再说,你选福晋,我去做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  

“那也简单。你就做我的秀女不就结了。”项南笑道。  

“我做你的秀女?我怎么做你的秀女,咱们都这么熟了,这算什么?”青樱一听,顿时不自然的道。  

“这算什么,我不选你不就结了。”项南立刻道。  

“你不选我啊?”青樱一愣,凑近了项南问道。  

“不选啊,我不说了么,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