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4【归隐江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项南的去世,俞秀莲无心再经营镖局,索性遣散所有镖头,将之关门大吉。  

众人也都知道她的心事,自然也都没什么话好说。  

镖局关张之后,俞秀莲单枪匹马,离开怀安,前往武当山。  

但其实她离开怀安之后,就和项南、玉娇龙碰了面。  

原来他们两人都是诈死。  

他们互刺的一剑,只是伤了衣服,但并没有伤到人。  

至于喷溅出得血液,则是用鸡血伪造的。事先把血灌入鸡肠里,刺剑的同时挤破肠衣,乍看上去,跟中剑是一样的。影视剧拍打戏,都是这么安排。  

等他们被人救起时,再使用闭气大珐,就能骗过众人。等火化之时,看似他们的屍体被抬上柴堆,其实里面只是两头猪,他两人早就金蝉脱壳了。  

这样的安排,正是项南的主意。  

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一日不死,一日不能离开江湖,离不开这些恩恩怨怨,那就很难过平静的生活。  

所以他选择和玉娇龙一起假死脱身,之后便和俞秀莲上武当山归隐江湖。  

“好了,玉姑娘,事情已经了结了,我们也该上路了。”项南向玉娇龙拱拱手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咱们就此别过,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缘江湖再见!”  

“别、别、别!”玉娇龙见项南要走,连忙阻止,“李大侠,求您带我一起上武当山吧。”  

“这…”项南一阵犹豫。  

玉娇龙一下跪了下来,“天下间只有您能指点我武功,只有您能做我的榜样,也只有您最懂我的心思。  

李大侠,您不指点我,我还会闯祸,还会犯法,还不知如何行事,我只有自我毁灭一途。我愿拜您为师!求您收我为徒!”  

“好了,不要说‘拜师收徒’。”项南摆摆手,将她搀扶起来,“我可以指点你武功,指点你做事。但我们武当不收女弟子,我也不想破例,我们以后就当朋友来往。你看如何?”  

“好啊。”玉娇龙一听,自然高兴。  

“那就这样,我们走吧。”项南点头道。  

俞秀莲、玉娇龙都点点头,随后一同前往武当山。  

路上,有项南、俞秀莲两位老江湖作伴,玉娇龙自然惹不来什么麻烦。  

因此一路无话,顺利抵达武当山。  

武当派在武当山颇有根基,但是武当派的弟子并不多。  

只是有些道人、道童,虽然都是武当派的人,但只是学习道法而已,并没有传授他们武功。  

就像《射雕英雄传》中,虽然同是桃花岛的人,那些哑仆显然没资格习武。  

回到武当山后,项南便和俞秀莲、玉娇龙一起,结庐隐居。  

武当山绵延八百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奇峰怪立,谷涧纵横。在深山中结庐隐居,保管没人能找得到。  

项南三人便在老君岩起屋造舍,平日谈武论道,种茶采桑。  

项南也将武功传授给了她们。  

因为武当派不收女弟子,所以项南传她们的武功,并不是武当派的功夫,而是《九阴真经》的内功,以及古墓派的外功。  

古墓派的功夫为林朝英所创,最适合女性,施展起来既美观又实用。而且剑法、拳法、掌法、轻功、暗器,都是江湖顶级。  

项南在《射雕英雄传》世界,既娶了李莫愁为妻,又有小龙女做儿媳,对古墓派的武功,自然是了如指掌。  

玉娇龙、俞秀莲都还是第一次接触古墓派武功,感觉这一门武功不只博大精深,而且威力非凡,果然了得,因此都学得非常起劲。  

而在此过程中,三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  

尤其玉娇龙对项南,爱慕之情越来越重。  

她本来就仰慕李慕白,早在新缰时就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是当今一等一的大侠。  

后来两次遇到项南,两次都是被他一掌拍飞,武功比她高得都没有边儿了。  

玉娇龙之前自学武功,超过碧眼狐狸时,感觉不是高兴而是惶恐。  

因为她看不到天的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这就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  

直到她遇到项南,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终于找到目标了。  

而项南也是最理解她的人。  

当其他人都劝她要循规蹈矩、尊师重道、光耀门楣时,只要项南理解和尊重她,从来没有规劝过她这些。  

因此,她感觉项南就是她的知音人。  

再加上项南本身魅力又比较大,行走的荷尔蒙,无形中都散发着男人的魅力,因此把玉娇龙深深吸引住了。  

项南也是活了几百年的老人精了,自然很快洞悉玉娇龙对他的情感。  

实话说,他对此并不意外。  

电影中,玉娇龙就曾对李慕白动心。  

两人在竹林中的那场大战,拍得意乱情迷,有所谓“床戏武拍”之称。  

而她在窑洞中说得那句,“你要剑还是要我”,意思更是非常明显了。  

项南相比李慕白更具魅力。  

既没他那么浓重的“爹味”,总是要逼着玉娇龙拜师,导她归正;也不像他那么虚伪,明明已对玉娇龙动心,又始终不敢承认。  

逼得玉娇龙骂,“你这样的老江湖,怎么见得到本心?”  

因此他更招玉娇龙喜欢,也就不奇怪了。  

只不过,对她的爱,项南并没有热烈回应。  

因为,玉娇龙在这个年代算得上突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