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捐资助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进入到三零年,经济危机已经蔓延开来。  

不过法国短期内,倒是没看出影响。出口依旧坚挺,工厂依旧热火,市场依旧繁荣。  

巴黎人照旧马照跑、舞照跳,生活乐悠悠。  

但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项南已经敏感的察觉到市道正在逐渐变差。  

比如去年时候,他经常会受到各大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学术论坛的邀请。  

但是自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开后,类似的邀请已经减少了很多。而且,即便邀请,出场费相比之前,也差了不少,甚至希望项南能免费讲学。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多数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学术论坛,都是要靠政府拨款来维持。  

当政府遇到经济危机时,自然会收紧财政,压缩支出,因此各大科研机构、高等学府都缺少资金,自然也就不好再花钱了。  

好在项南之前就凭借卖书,赚了上千万法郎,而且及时提现,所以经济危机,对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么幸运。好些来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就因为遭遇经济危机,丢掉工作,失去补助,生活、学习都陷入困境。  

眼见于此,项南立刻与大使馆联系,捐资五百万法郎,解决学子的生活、学习问题。  

这一举动,自然令大家感激不已,连带媒体都纷纷报道此事。  

“许文强捐款五百万法郎,助力中国留法学生学习。”  

“经济寒冬之下的暖意,许文强捐款五百万法郎。”  

消息传回国内,国内媒体都震惊不已。  

五百万法郎可不是个小数目,北洋政府筹办清华大学,都没有花那么多。项南却把这么大笔钱捐出来,真称得上是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了。  

因此,一时间,媒体也是纷纷传颂。  

“国人之光!许文强先生捐款五百万法郎,帮助留法学生完成学业。”  

“慷慨解囊!许文强先生为留法学生捐款五百万法郎!”  

不少国人看到这则新闻,都钦佩不已。  

“到底是许先生,真是品德高古!五百万法郎,这么多钱,说捐就捐了,实在令人敬仰”  

“许先生不只有才,人品更是一流。这样的人,真是当总统都够了!”  

“那些官员、军阀、资本家,平素都好炫耀自己有钱,关键时刻,却不如一个读书人捐款多。”  

大家都议论纷纷道。  

冯敬尧看到这则新闻,都惊讶的不得了。  

他知道项南有钱,但猜测他也就十几万而已。论家产,绝不及他这位沪江大亨。  

但没想到,项南一捐就是五百万法郎,比他的手笔还要大得多。  

而项南既然能捐五百万法郎,相信手中,起码还得有五百万法郎。不然不会捐得这么痛快。  

如此一来,项南单论家产怕是比他已少不了多少。如此一来,他对项南的控制力就更少了。  

之前,他还在考虑,项南或许是看在他钱的份上,才跟冯程程交往。而他也正好以这笔钱为引子,让项南替自己做事。  

但现在看来,他显然低估了项南的本事,高估了自己的价值。  

明白这一点后,冯敬尧很是郁闷。  

三零年,项南继续自己的科研。  

先后推出了《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运筹与管理科学》以及《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等多部著作。  

这些都是数学方面的专著,讲得是规划论、运筹学和可靠性理论,都是与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人员调度、产品设计等有关的,因此是非常实用的数学理论。  

我国知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统筹法》也是这方面的专著。  

只不过,这些数学理论因为太过复杂,所以始终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而项南推出的三本著作,刚好为三门新兴学科,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并指明了科研的方向。  

如此一来,他在应用数学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步天下,也让学界对他的才华是越来越仰慕。  

进入到三一年,经济危机已经大范围的蔓延开来。  

经济危机之下的法国,也是一片混乱。  

从二九年十一月到到三一年五月,法国已经换过四次内阁,平均每个内阁的执政时间,还不到四个月。  

因为政局混乱,朝令夕改,政府无力组织救市,所以虽然法国从三零年末,才开始爆发经济危机,比美英都晚了近一年时间,但是它受得伤害反而更重。  

工人失业、物价暴跌、出口下滑、贸易萎缩、世道萧条,可以说是哀鸿一片。法国的经济,倒退了二十年。三一年的工业产值,甚至只有一一年的水平。  

好在项南提前做了预防,所以经济危机,并没有对他造成伤害。相反,他却趁着经济危机的时机,着实的收购了一批古董字画、金银珠宝。  

因为经济危机之下,即便是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很多中产阶层、富豪阶层,在经济危机之前,大肆投资。  

现在经济危机之下,很多人的财富顷刻化为泡影,只能变卖家产。因此古董字画、金银珠宝的价格,大幅下跌。  

项南都趁机收购了好多古董,诸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巴洛克美术佳作,如鲁本斯、凡·戴克的作品,洛可可时期的华托、布歇、法戈纳等,以及印象派、抽象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