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太极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师兄,你就收下他们吧。”君宝劝道。  

“天宝,看在我的面子上,收下他们吧。”小结巴也劝道。  

“好吧,既如此,那我就收下你们。”项南点了点头,“明天沐浴更衣,择吉时正式拜师。”  

“是,多谢大师。”众人很是开心道。  

他们都是嗜武之人,爱武成狂,一把年纪,还未婚嫁,整日只顾打熬气力,习练武艺。只可惜,他们不得名师传授,功夫只是一般而已。  

项南虽然年轻,但功夫之高,远超他们想像。能拜他为师,对众人来说,真的是天赐良机,因此各个欢喜。  

转过天来,掌柜、厨子、跑堂特地去洗了澡,又置办了瓜果糕点、鸡鸭鱼肉、黄纸线香等拜师所用之物。  

正晌时分,吉时已到,六人正式拜项南为师。  

“你们六人要牢记,  

本门名为太极门,创派祖师为少林觉远大师,  

这幅图,  

便是觉远大师的画像。”项南和君宝端坐椅子上,  

指着中堂悬挂的画像道,“我和君宝都是他的弟子。从今以后,  

我自号为太极真人,君宝号为清虚真人。你们上香叩首吧”  

“师兄,这幅画画得可真像。”张君宝赞叹道。  

画像中的师父神色庄静,  

面目慈祥,双目神光湛然,栩栩如生,恰似就在面前一般,让君宝都不禁感慨不已。  

项南笑了笑。  

这幅画像是他亲手画得,  

凭他的画技,  

自然能够画得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六人随即为觉远大师上了香,  

随后一同向着他的画像叩首。  

“在下邓昌在下朱贵在下陈忠在下马跃在下姚恒在下李猛,  

今日拜入太极门,奉觉远大师为祖,奉太极真人、清虚真人为师,  

生是太极门的人,死是太极门的鬼。”六人齐声说道,“如有反悔,  

天打雷劈。”  

“好,我太极门刚刚创办,  

规矩不多,  

只有三条。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手足相残;三,不准为非作歹。”项南说道,  

“希望尔等悉心遵守,  

如有违背,三刀六洞,天诛地灭。”  

六人都一起叩头称是,“谨遵师命!”  

随后,  

小冬瓜又端来十二杯茶,六人依次敬给项南、君宝。  

项南、君宝一一饮下,  

算是正式收徒。  

正式拜师之后,项南、君宝开始传授六人武艺。  

不过刚开始并未传授太极拳。  

一方面这门拳法远未达到圆满;一方面这门拳法非常考验悟性。  

邓昌、朱贵等六人悟性一般,学习这么上乘的武学,力有未逮。  

因此项南、君宝开始只传授他们少林功夫,如少林拳、提壶功、铁砂掌、铁头功、白眉棍、六合刀等。  

这些功夫,就够六人练得了。  

至于般若掌、太极拳乃太极门之秘。非有超卓的悟性,突出的贡献,绝不能轻易传授。毕竟法不可轻传。  

而成为六人的师父后,项南和君宝日常起居,就由六人供奉,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因此有更多精力钻研武学。  

两人每天都会演武,力求将太极拳推演至圆满境界。  

而在这一过程中,项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谷怑因为相比君宝,项南的见识更高。  

现代社会,武学虽然衰微,很多所谓武术名家只讲理论,不讲实际。嘴上说得头头是道,实战能力几乎为零,看似大言不惭,但并非无可取之处。  

因为他们所说得拳理,还是很有道理的。诸如无招胜有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后发制人,先发者制于人等等。  

只不过这些道理太过空泛,想要实现,全无途径。  

就像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看似虚言,其实有道理。  

现代人都知道,  

生水里有很多细菌、病毒。但是如果没有显微镜,还是看不到那些的。  

因此对习武者而言,  

没有良好的基础,体质不行、反应不快、力量不够,就算懂一肚子拳理,  

也休想成为武术大师。  

但对项南、君宝这样的武术高手,而且又是习武天才而言,这些拳理却是微言大义,一语中的,为他们推演武学指明了方向。  

项南和君宝天赋极高,两人日夜练习,进境自然十分之快。  

共同进步的,还有项南和小冬瓜的感情。  

小冬瓜原本也是官宦子弟,天资聪颖、识文断字、针织女红,无所不会。  

奈何九年前,父亲得罪阉党,被捕入狱,折磨致死。偌大家业,自此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小冬瓜也因此流落街头,后被佛笑楼朱掌柜收留,教了她些花拳绣腿的功夫。她痛恨阉党,痛恨那些为非作歹之人,因此才经常出手教训他们。  

她仰慕项南的侠义精神,也喜欢他的高大威猛、英俊帅气、文武双全,所以乐意跟他交往。  

项南也喜欢小冬瓜俏丽可爱,聪颖伶俐。因此两人郎有情妾有意,你侬我侬,海誓山盟,进展十分之快。  

“小冬瓜,这是我特地为你创得一门拳法。”项南笑着将咏春拳的套路演示一遍。  

这门拳法的特点是,近身短打、善发寸劲、运用灵活、实战性强,尤其适合体力较弱的女性。  

小冬瓜的功夫一般,打个把流氓还可以,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