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花,总会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想去...你的家。”沈幼宜小声说道。  

她不再揪他的耳朵,转而静静地趴在他的双肩,就像课间时分趴在桌子上小憩那样。  

“嗯,我一定会带你回家的。”  

毫不犹豫,理直气壮。  

但声音只是比她的大一点点。  

就像打火机上的黄焰,要比蓝焰高一点点;  

就像日暮时,路灯的影子,总要比行人的影子长一点点。  

就像他的喜欢,要比她的多一点点。  

带你...回家。  

沈幼宜不由得鼻头一酸。  

这四个字已经很久没人向她说起了,并且现在,“带你回家”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定义。  

他会吗?  

明明就是lsp一个,馋她身子罢了,干嘛突然这么深情哼,臭东西。  

“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奇怪啊。”林鹿忽然问道。  

“嗯?哪里奇怪?”沈幼宜歪着脑袋,看向他的侧脸。  

想要找到一些答案,却不料在下一秒,林鹿抛出了带着疑问的答案:  

“为什么明明是在别人的家乡,却要思念自己的家乡?”  

“唔...”  

沈幼宜眯起眼睛。  

这算什么奇怪?  

暂时想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只是自顾自地拨弄着林鹿后脑勺上微卷的头发。  

“哼,渣男。”良久,沈幼宜开口。  

林鹿:∑(△`)?!  

“你这就好比在问,为什么明明陪着现任,却老是想着前任。”沈幼宜的语气中带着幽怨和责备。  

但在林鹿的身后,却是止不住地偷笑,有些幸灾乐祸。  

林鹿:  

女人太可怕了,思路总是这么清奇。  

“这...这不一样。”林鹿罕见地有些窘迫。  

但心虚是不可能的,前任这种东西...本来就没有前任的好吧!  

沈幼宜当然知道。  

一个人的笨拙总是无法掩饰的...他怎么可能有前任?  

“大概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沈幼宜接续了上一个话题。  

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太满意。  

她不是一个人的。  

恍惚间,她有一种回到高中时代做语文题的错觉,她记得语文老师的总是提出类似的疑问。  

背井离乡,身处大都市,每每为了学业工作忙碌奔波,就只顾埋怨诺大的城市却好似囚笼一般,令人窒息。  

却不知是正是浑噩的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笼中的金丝雀。  

可她沈幼宜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吗?  

不不不,她已经回不去了,她俨然成了林鹿的囚鸟。  

两室一厅,小小的露天阳台,堆着散乱衣物的床头,恐怕就是她的家吧。  

再也不愿回到那片满是荆棘的旧林了于是继续说道:“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大抵意思就是行过千山万水,在旅途中的马车里,有谁不会思念家乡?  

很贴切,很符合现在的心境。  

林鹿闻言,微微错愕。  

小学姐还是有点墨水的嘛,背诗倒是挺在行。  

“下一句呢?”他好奇地问道。  

“独留芳翰悲前迹”  

“陌上恐伤桃李颜。”  

沈幼宜完整地背完高衢的《和三乡诗》,又安静地趴在了林鹿的后背上。  

后者刻意走得很慢,很稳,因为以后恐怕很少有机会像这样子背着她了。  

河畔在即。  

林鹿缓缓蹲下,将硕大的背篓靠在在路坎上,里面的沈幼宜像只小兔子似的立刻窜了出来,跑向那片叶子都掉光的桃树林。  

沙沙。  

踩在干枯的落叶上,林鹿揉着肩膀,跟在她的身后。  

“傻狍子,我们好像来错地方啦!”沈幼宜背着手,倏然转身笑道。  

“怎么?”林鹿问道。  

“这里全是碧桃、山樱之类的落叶小乔木。”  

“然后呢?”  

“然后...反正就是...枝干太小,不经烧的。”  

“不经烧就不经烧,你怎么又脸红了?”林鹿笑吟吟地问道。  

他发现沈幼宜又开始脸红了。  

不会吧,这里又不是高原,才跑出去没几步,就这么上头?  

可他哪知道一提到小乔木,沈幼宜就会联想到高大的乔木,一联想到高大的乔木,就会记起院子后方那片无人的樟子林“红了吗?没有呀。”沈幼宜立即转过身,悄无声息地用手背掠过面颊。  

是有点烫呢“来错地方了还这么开心。”林鹿似乎有些埋怨。  

的确,烧锅炉一般都是用的煤炭,热量大,燃烧时间久。  

只可惜,现在找不到煤炭,只能用木头疙瘩。  

但是这还没他胳膊粗的小桃树,哪有什么疙瘩啊!  

“喂,小学姐,该你出力了,你自个儿捡木头啊,我先歇一会儿。”  

“你个懒蛆!”  

“什么叫懒蛆啊,就算是猪八戒背媳妇,背这么远也该累了罢!”  

“你个懒猪!”  

小学姐就是好,虽然一副资本家的面貌,但却有无产阶级般的勤劳,在林子里走走停停,总算捡满了一筐枯树枝。  

不过有些树枝好像是从树上掰断的“你这”林鹿看着那些树枝崭新的断口,有些吃惊。  

这显然是条人工水渠,旁边的桃树,樱树,也都是人种的,这样掰断不太好吧!  

“怎么了?”察觉到林鹿不太自然的表情,沈幼宜挺了挺身板,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