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夫目前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宁采臣…”  

薛林惊了。  

生死之交宁采臣,草莽英雄许汉文。  

他肃然起敬,今天算见到其中之一。  

“兄台认识我?”宁采臣被薛林的眼神吓住了。  

薛林干咳一声道:“不认识,就觉得阁下的名字耳熟,听着亲切,我叫薛林,今晚来此,是找一个人的。”  

宁采臣看他手上提着一把长剑,身后又背着一把巨剑,知道薛林是一个奇人,便说道:“原来如此,不知薛兄找什么人,我也是刚到此处,但这里的房间空无一人,我本打算在此居住一晚的。”  

然后你就在这遇到了聂小倩?  

薛林熟知聊斋聂小倩里的故事剧情发展,书中宁采臣先遇到了燕赤霞,而后便遇见聂小倩,接着宁采臣得到燕赤霞的宝贝,带着聂小倩回到自己家里,宁采臣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跟一位重病的妻子,他的重病妻子死后,聂小倩才嫁进了宁家,在这期间,作为夜叉的姥姥来找过麻烦,可书中她很轻易就被燕赤霞的宝贝消灭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于书中的剧情,鬼姬来找姥姥,定然会说起自己,那夜叉姥姥应该也知道他薛林会来,兰若寺中恐怕早就做好埋伏了。  

可这静悄悄的大殿,算怎么回事?  

莫非她们还在按兵不动?  

那我就陪你们到底。  

“薛兄在想什么?”宁采臣挥了挥手。  

薛林反应过来说:“没想什么,我估计我那朋友还没有到呢,我们相约在这寺庙碰头,看来我今晚要睡在这,等我朋友了。”  

“既如此,那我今晚岂不是有个伴了。”宁采臣高兴地笑起来。  

接着,宁采臣请薛林在地上坐下,和他攀谈起来。  

月明高洁,清光似水。  

薛林没想到宁采臣是如此健谈的人,居然和他深入交流到了深夜。  

原来宁采臣是从北边的城市过来,打算去京城参加春闱考试,除了地名以外,很多地方都和聂小倩里的故事对上了。  

薛林估计,晚上宁采臣就能见到聂小倩,然后带着她逃走了。  

可是,燕赤霞呢?  

薛林想了想,忽然看向自己的手。  

日暮有士人来启南扉,宁采臣趋为礼。  

他想起聊斋原文的一个片段。  

这说的可不就是自己。  

居然成了燕赤霞。  

薛林觉得有趣。  

这时候,宁采臣打起了哈欠。  

薛林见状,便说道:“宁兄,太晚了,我们不如各自回房间休息吧?”  

“我正有此意。”宁采臣站起身,将薛林送到大殿南边的一间卧房里。  

卧房外,薛林和宁采臣拱手告别。  

“薛兄,好梦。”  

“晚安。”  

薛林送走宁采臣后,就将房门关好,把巨剑和长剑放在自己伸手就能拿得到的地方。  

今晚没有打坐修行的想法,一会儿估计会有一场大战,还是养精蓄锐为好。  

他吹灭蜡烛,躺在地板上,现在正值春夏之交,又有灵气护体,倒也不用担心着凉的问题。  

一会儿,聂小倩就应该进宁采臣的屋子里了。  

薛林啧啧嘴,感觉见证了什么似的。  

睡去没多久,有一道看不见的影子,穿过房门飘了进来。  

她飘到薛林身侧,望着熟睡中的薛林半天,惊叹道:“从没见过这么俊的公子,可惜了…”  

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不要犯花痴了,姥姥的任务要紧。  

她心念一动,便脱下身上的白衣,露出光滑的脊背,直接向薛林扑来。  

薛林没想到对方这么直接,神识已经感知到女鬼的出现,他猛然睁开眼睛,伸出手将一张定身符贴在女鬼的额头上。  

女鬼保持弯腰的支持,僵在那里,脸上满是惊骇。  

薛林重新燃起蜡烛,接着就看清了女鬼的脸和身材,忽然间他感觉有点口渴了。  

但很快,静心诀让他恢复了理智。  

“可惜了,这么美的姑娘,却已经死了。”  

薛林反唇相讥。  

女鬼身体颤抖地道:“公子饶命,奴家并没有加害你的意思。”  

薛林笑道:“难道你还想和我睡觉?”  

女鬼低声羞涩地道:“奴家,奴家正有此意,公子若不嫌弃,我们今晚就可共赴巫山…”  

“算了吧,我听出你声音里的不情愿了。”  

薛林叹了口气,夜叉姥姥居然派了这样一个业务不熟悉的女鬼过来,真是失败啊,这姑娘明显是一个新鬼。  

他从地上捡起那件刚刚女鬼脱下的白衣,掸去了上面的尘土,重新披在她的肩膀上,开门见山地说道:“如果不是因为你身上没有半点怨气和煞气,没有害过人,我也不会这样跟你好好说话了。”  

女鬼震惊地看着重新被穿在身上的白衣,说道:“公子,你是在给我穿衣?”  

薛林道:“对啊,怎么了?夜里凉,我也不知道鬼会不会得风寒。”  

女鬼怔怔地看着薛林,好久都说不出话来。  

良久后,女鬼说道:“…我在兰若寺待了近三年,从没见过有一个男人愿意给女鬼穿上衣服的。他们只会脱衣服,然后丑态百出,被我们的人吃干抹净。”  

“姑娘,你的路走宽了…”  

薛林摘下贴在女鬼额头上的定身符。  

女鬼感激道:“多谢公子不杀之恩。”  

随后,她又道:“公子,你是个正直的人,不应该死在这,实不相瞒,今晚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