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涎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识到了仙游寺种种神迹的李渊并没有对此感到怀疑。  

仙游寺的佛像动不动就发光,信徒络绎不绝。  

甚至还会回答信徒的某些问题。  

他李氏的“老祖宗”老子给他指点迷津,正好要三千人虔诚跪拜…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他略作思索。  

直接对身侧的禁卫统领下令道:“让镇守在殿外的那些禁卫们都进来,务必要虔诚跪拜!”  

按照老君的旨意,唯有虔诚跪拜,老君才会帮助京兆郡破解此次灾难。  

现在的李渊…  

心中充满了喜悦。  

老君没有放弃他们李氏,没有放弃大唐。  

不愧他在终南山上为老君修筑了老君殿。  

“玄真,此次幸好有你,不然普天之下,还真没有几个人认识老君的旨意。”  

在宣众多禁卫进殿的时候。  

李渊看向了裴寂。  

但却没有任何表示。  

连挽留的心思都没有。  

“你若有什么请求,随时可以与朕说,朕定然应允。”  

裴寂苦笑了一声。  

心彻底寒了下来。  

金银财宝这些…  

又岂能比得上相位?  

只要拥有了相位,金银财宝他什么得不到?  

归根结底…  

他这位老友,大唐的陛下,已经铁了心要将他换下。  

换成在外整军的李孝恭。  

他的心一下子变得无比冰寒。  

袖中的那根香也紧紧攥着。  

“为陛下分忧,是草民的本分,草民不敢奢望赏赐。”  

裴寂略微后退了一步。  

不动声色地表示了恭敬。  

李渊没有什么怀疑。  

随着禁卫的入殿…  

裴寂注意到,大殿的门被老道士李玄一给关闭了。  

“陛下,虔诚信仰老君,不可被人打扰。”  

李玄一在一群禁卫的包围中,解释道。  

李渊点了点头,示意禁卫们帮忙,将老君殿的大门给关闭了。  

“轰!”  

随着厚重的大门关闭,整个老君殿内的香味逐渐弥漫了起来。  

“这是何香?”  

李渊猛地嗅了两口。  

忍不住看向李玄一。  

李玄一是他陇西李氏的一个长辈。  

说起来自幼加入了道家。  

在道家还颇有名望。  

而后他兴修终南山,修缮老君殿,便将其请到了这里。  

代替陇西李氏,供奉老君。  

一方面是为了自己能够名正言顺,一方面是因为…  

用家族之人,更为靠谱。  

他从未怀疑过李玄一。  

对于他的这个疑问,李玄一回答道:“回陛下,此香名为涎香,是道家之人最喜之物。”  

“用的是终南山深处,上千年的老树树皮制成,闻之可以凝神静气,修身养性,长此以往,甚至可以延年益寿,得道飞升。”  

一旁的裴寂听的嘴角抽了抽。  

好家伙。  

动不动就得道飞升。  

不过道家之人最喜欢说的说辞就是得道飞升。  

这是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李渊非常吃这一套。  

大喜道:“你有这等宝物,为何之前不献给朕?”  

“此次回去后,多送些涎香到宫中,放心,朕不会亏待你的…”  

李玄一故作难色,苦笑道:“回陛下,并非老道不愿,而是此物实在是太过稀有,眼下只剩下数根,整个终南山,一年才产出三根涎香。”  

“不过陛下如果要的话,老道愿意将终南山的涎香全部送给陛下。”  

裴寂在一旁听着李玄一如此不要脸的说辞…  

更是忍不住腹诽。  

如果不是他提前知道的话…  

他都要上当了。  

这个香真的是好闻。  

而且真的有凝神静气的香味。  

谁能想得到…  

身为陇西李氏族人的李玄一,会对李渊动手。  

很快。  

所有禁卫都黑压压地跪拜在了老君面前。  

按照李渊的吩咐,沉声祈祷。  

请求老君庇佑陇西李氏,度过此次灾劫。  

同时…  

李渊的心非常大,除了度过灾劫,他还想要请老君保佑他…  

早日一统天下。  

最好是让河南郡内全部滋生瘟疫。  

然后民不聊生。  

听到这些祈祷后…  

李玄一嘴角抽了抽。  

没错。  

李玄一,正是法难。  

他这次绑架了李玄一,并且易容成了他的模样。  

多次模仿他人的法难,或者说千面,现在已经是驾轻就熟。  

什么人都挑不出破绽。  

李渊根本没有怀疑他身份的真假。  

“有主公在河南郡,就算老君真的显灵了,也没什么用,一统天下者,非万民城莫属!”  

千面十分相信这一点。  

万民城遭遇了许多灾难。  

所谓的洪灾,旱灾,还有瘟疫…  

但都被主公给化解了。  

人定胜天,在万民城内越来越流行。  

那些百姓们的自信心,凝聚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凝练了起来。  

曾在万民城内待了一段时间的千面甚至觉得…  

凭借万民城内的大军,主公都可以一统天下了。  

更别说现在主公占据了河南郡和太原郡两个大郡。  

在北方更是成为了三大霸主之一!  

望着正在诚心祈祷的李渊等人…  

千面微笑着的表情逐渐平静下来。  

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